是个好片子,但是也没好到上天。

剧本上

所有的梗和包袱都是小品作品的逻辑,至少从逻辑上讲,不会有太大的bug。特别符合贾玲团队编剧一贯的风格。

就有点像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夏洛特等等,那些反转和他们话剧舞台上呈现作品的出现,起承转合和包袱结构很相似。

演技上

还是有很浓的话剧表演舞台风,每一个表演的节奏风格略微夸张,但是也拿捏得蛮好的,毕竟所有的人都是小品和话剧舞台出身的,扎实的表演功底在,但是放在大荧幕上,看起来总有一种舞台剧的感觉,没有那种生活化的表演,但是不至于让人脱戏,因为毕竟喜剧片是可以一些夸张化的,戏剧化的处理的

导演手法上

镜头的语言语言运用上面中规中矩,非常工整。比如贯穿始终的电视机,作为一个标准的icon重复出现,然后颜色上面的选择淡黄色一些,转场没有特别夸张,镜头的走位都非常专业

剪辑节奏上

几条时间穿插不尴尬,而且剪的也非常清楚,母亲一对,儿女儿一对儿,加上母亲的闺密线和敌对的王琴一对儿。也是中规中矩,而且最后的反转那一块,讲的也很清楚

最后回答,说是不是被捧得过高?在中国原创电影市场上,能做到上述一些中规中矩的综合了好莱坞式电影,且不在最后结尾的时候搞强行回忆的片子,基本上可以说是排top5%。当然也侧面证实了隔壁说的全靠同行衬托。

毕竟人家只是一部春节档的商业合家欢喜剧片,but第一回当导演就秒杀大部分老资历不创新的导演,也是啪啪打别人脸打的很爽。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里,这部剧完完全全受得起这些好评。

我和我朋友一起去看的,看之前她还说让我一定记得带特别特别多纸巾,说她肯定会哭死,我直接塞包里两包抽纸。结果看完我哭的一抽一抽的,她一滴眼泪都没掉……

因为我的母亲就像李焕英一样,是特别特别好的母亲,她离婚的早,我和她相依为命几十年,所以我很有共鸣,甚至有些地方我还能把自己带入到贾玲的角色里,回来以后我还和母亲讲了故事情节,她也很有共鸣。

而我朋友,她母亲比较重男轻女,只对她弟好,她小时候发烧都是自己去的医院打吊针,她妈只顾著打牌,所以她对这样的母亲没什么共鸣,我也特别能理解。

我还看到有影评说,她妈妈只想让她赚钱,不关心她是否健康长大。所以她看这部电影只感觉到讽刺。

所以有人觉得这部剧一点也不好看,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当然不是说对这部电影没有共鸣的都是和母亲相处的不融洽的,只是每个人的母亲都不一样,所以有人觉得这部剧强行煽情,是个烂片,都可以理解。

只不过,我认为贾玲拍这部电影没有想要迎合任何人,只是想借此来怀念她的母亲,所以有人不买单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她的叙事手法,和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我都还是挺喜欢的,很多专业的知友提出灯光什么的运用的不好,这方面我也不懂,因为我看的时候还没有感觉特别突兀,可能是注意力都在剧情上吧。


商业片成功的关键是:

这玩意主要靠卖票赚钱,你必须迎合观众口味,否则你就没法商业,只能「艺术化」。

《你好,李焕英》商业化很成功!

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唐3压迫下,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春节档,先是取得了初一排片第二的成绩,并在初六靠口碑翻盘排片逆袭为第一。

与之对应,票房已经突破30亿,并以每天2-3亿速度递增,目测没准能摸高50亿。

别以为让1亿人掏30元买电影票很容易,这真的很难很难,比想像中要难得多!

(否则贾玲会说票房过30亿要瘦成一道闪电?她心里预期可能是在10-15亿左右吧)

网上黑这部电影的文章很多,我也看了很多这种黑文……

客观地说:

确实有些人是真心不爱看,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想法而已,这很正常,无可厚非。

有些人就有点下三滥了,完全是带著目的,为了黑而黑,毫无价值,不可理喻。

我的建议依然是:

非常值得一看,哪怕不进影院,也可以等爱优腾有了片之后看一遍。

并且,我觉得这是给某种类型片起了一个好头!

中国一直很缺一种商业片:

可以称作「暖心悲喜剧

也可以称作「治愈悲喜剧

有些,搞笑但剧情尴尬,不行。

有些,悲情但人物虐心,不行。

笑料要足,可以雅俗共赏,但不能硬尬,必须要以剧情和人物为基础。

悲情要有,最好基于人类共通情感,蓄而不发,以共鸣实现催类效果。

其实,韩国和日本都拍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

而被很多人诟病的「欢乐悲剧人」里,也诞生过一些先喜后悲的好本子。

今年大卖特卖的《你好,李焕英》就是其中典范。

说来好像不难。

喜而不尬,悲而不催,其实并不容易。

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导演可以尝试这条路,多给观众提供一些能讲好故事的「暖心悲喜剧」。

最后多说一点:

中国之所以剧情片不多,大片总爱用特效糊弄观众消费,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盗版」。

特效、大场面、3D效果等,可以保证你不进电影院就没有这种独特的观影体验,客观限制了盗版的传播。

但…… 《你好,李焕英》能拦住盗版吗?

50亿的票房会让更多人有底气把心思放在「故事」和「表达」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影院里的感官刺激。

希望这条路可以走通。

这对我们大家都好。

————————

2021春节档,我的看法:

单毅:《唐探三》是不是被有些人故意恶评了??

www.zhihu.com图标单毅:如何看待刘德华新片《人潮汹涌》春节档想看倒数第一?刘德华对现在年轻人有票房号召力吗??

www.zhihu.com图标

是的。

剧本的精良掩饰不住主题表达的乏善可陈。想要表达母女情感没有问题,但本片表达的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都比较单一,就连那穿越的主线也是早已被无数前人玩烂的梗了。简单来说,我没有看到任何试图挑战或突破原有认知的野心。确实用大众熟悉的穿越梗来表达最朴实的情感,可操作性强且讨巧,能一下子就让观众接受并共情。同时,为了避免让观众感到乏味,本片用很多幽默段子去丰富它的趣味性,像「电影票买错号」这类的情节设定也可以看出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巧妙运用。但是由于把要讲的事物局限在母女之爱的框架下,电影本身没有什么社会延展性和可解读性,缺少思辩和回味的空间。我看到了彼此之间的爱,看到了生活必然分离的无奈,这些在高度凝练的戏剧化表达手法得以彰显,但是生活的复杂性却因此被埋藏了。在生死分离的残酷之下,贾玲拍出的其实依然是一个简单化、理想化的世界。

正如标题《你好,李焕英》所暗示的,本片是一个重新认识母亲的过程。这契合了观众内心某部分的期待和遗憾:从我们有意识开始,母亲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通过了解年轻时的妈妈,我们重新认识了李焕英。但一直到结尾,我们看到的李焕英,始终没有脱离自己身为母亲的社会角色,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为女儿、为家庭著想的母亲。如果她不再被一个母亲的身份所框住,而只是八十年代间一个叫李焕英的年轻姑娘,一个在时代的牵引下做出自己选择的女人,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本来期待在这方面可以做出更多的文章,但是最后本片还是把李焕英这个角色聚焦为一个母亲的形象,这样的人物更鲜明了,但也失掉了层次性和复杂性,让故事的最后变成了一场比谁更爱谁的牺牲竞赛。

如果要选一个全片最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那莫过于结尾反转之后的那一段晓玲一边奔跑一边回忆过去的桥段。我也和许多人一样,每次看到那里的时候泣不成声,也许是那一刻我被贾玲的崩溃情绪所感染,也许因为它让我想到了我和母亲的日常点滴,想起了曾经对亲人任性的伤害。可以说能做到让全场观众共情哭泣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我们被贾玲那种发自内心的痛深深地击中了。尤其是贾玲最后那场毫无保留的哭泣,不像是在演戏,更像是借演戏来排解对母亲一辈子不能弥补的愧意。对于演员来说,这可能是演戏的最高境界,但对于导演来说,是才能有限的危机。这样直白外露的表达,是强化情绪最惯常和偷懒的方式,但稍有不慎,也会让情感显得泛滥而廉价。我能理解高潮时的情绪需要一个抒发的出口,但是安于俗套技法的情感表达让整部电影流于平庸。

正因为这是一部情感至上的电影,所以本片的穿越逻辑就更显随意散乱了。贾玲为什么穿越,怎么穿越,怎么回到现实,这些都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似乎穿越的规则全然根据编剧的心情和剧本的需要而定。这到底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穿越世界,还是一场随心所欲的意淫?虽然被强烈情绪裹挟的观众早已无暇去关系那些穿越规则的琐事了,但这也是反映出创作者情绪为大,不够严谨的一种态度。


慕名去看的 觉得占了特殊时期的便宜 说实话前面看的有点昏昏欲睡了 后面还是赚了点眼泪的可也没多少 就一般吧 居然 超过流浪地球 名过其实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