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欧洲生活多年,身边的欧洲朋友不乏精通几国标准语的天才。我常常想像语言天才们应该会利用他们的语言能力做很多事情吧,但为什么现实中,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并没有让他们成为自己工作领域中的佼佼者呢?

还有一些汉语贼六的外国网红们,他们的成就好像也就止于网红了。就连《流浪地球》的英文字幕都找中国人做的,很多外国网红还专门吐槽过这件事,埋怨剧组为啥不找他们。

毕竟语言能力彰显的是一个人的记忆力,毅力,理解力,反应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项特质;语言天才们也可以反过来再利用自己所学会的语言接触到多元的世界,开拓自己的见识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各项能力,语言天才们简直是马太效应既得利益者好嘛!!

可是包括知乎里也有很多外国人说自己精通好几国标准语,但为什么他们也都是做著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呢?(也许收入比我们略高?没有质的区别呀!)这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明白,尤其我是本人在欧洲的电影行业工作,一般接触到的越著名的导演,他们掌握的语言越有单一的趋势。但毕竟电影业对沟通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我在想那些语言天才们为啥不来做导演呢,就算不做导演,各部门的高层也看不到语言天才呀!我们常常为和国外团体打交道弄得焦头烂额,经常要找专门的翻译人员,增加大量拍摄成本。


是不是因为咱们都是普通人,看别人感觉是语言天才。然后语言天才进入了专业化的团队,比如专业翻译团队,别个就看不上这些了。

类似于,博士搞科普给普通人,普通人觉得牛批,然而博士跟博士一起竞争,水平自然有个高下之分。


会好几国语言不等于精通好几国语言。

精通好几国语言也不等于语言天才,也可能是努力的结果。

就算是语言天才,我也不觉得一定就能反映那么多「力」都比常人强;或者说,不是语言天才就不能具备那些「力」。

语言这东西大概是世界上不多的只要花够时间任何人都能学好的东西。(譬如题主的中文就很溜啊

即便是语言天才,那也只是在语言这个方面的智能比较出众。现实生活中会需要一个人同时精通三种及以上的工作职位比较少见,需求也比较少,以至于其存在无法成规模地让人容易地意识到。每多要求精通一种职位就大概率成指数级减少。

举例:假设一个人真的精通亚洲6国语言并需要在工作中完全发挥出来,那么大概率会是一个间谍。这样的人是不会上知乎显摆然后让题主知道的。至于你说的导演、编剧这种工作,并不需要懂这么多语言才能做好。可能对于作家来说跨语言体验会带来一些不同(譬如可以编一些多语双关梗之类的...),但是大多数工作并不需要这种加持。

真相是,很多人学多种语言只是因为时间比较多而已。

然后就是

但毕竟电影业对沟通能力要求极高的行业,我在想那些语言天才们为啥不来做导演呢,就算不做导演,各部门的高层也看不到语言天才呀!我们常常为和国外团体打交道弄得焦头烂额,经常要找专门的翻译人员,增加大量拍摄成本

花点儿钱就请个翻译的事儿,非要去找一个更难遇到的【会多语言且刚好是影视工作者】的人,还真是浪漫的文艺工作者呢。


看过电影American High (Harold Kumar)吗?

Kumar有医学天赋,但是他就是不想去正正经经学医做医生,对于这一点,他的面试官曾经问他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天赋。Kumar的回答就很经典,他说,他的XX很长,但这不代表他一定要去做A片明星。。。

话糙理不糙,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最重要,但未必是自己的最擅长的。


因为外语能力本身是最没用的,外语能力必须得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赚到钱

文学+外语=文学翻译

服装设计+贸易+外语=服装跟单

CS+数学+外语=技术大牛

地理+外语=导游

我以前在广州白云区的服装厂做日语跟单的时候,老板对我说:「我一个月给你5000元,不是要你只翻译邮件,你还要做制单确认生产进度量尺寸回邮件和客户谈生意,东莞那边的纯文字翻译,一个月也就3000元」

(后来就辞职了,还是因为我住在西塱,距离上班地点的确有点远,而且我不想给别人打工)


本人英语很流利,但只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也曾想过去当一名英语老师,但发现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只是对自己有用,学生并不接受,挣的钱还不如一个程序员,所以还是当程序员。多会一门外语并不能让你在别的方面增加一些技能,只会外语的话还是很尴尬的。


大概有这么两个原因吧:

一是这些语言天才们,除了语言才能之外,还有其它才能,而这些才能比语言才能更强,或者更适合找工作。

第二则是,懂很多语言的人,有可能任意一门语言的水平,都比不上只专精这一种语言的人。

如果一个语言天才可以做能够发挥出他语言才能的工作,那就是极大的幸事了。比如在 Google 做过国际化、搜索中的指代消解等任务的 @郭家宝 大神,就令我十分羡慕。


语言能力本身就被夸大了。

所谓的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的联系也被夸大了。

所以其实你的问题就是你脑补了人家的能力,然后觉得这些人为啥不行。

而现实是,你脑补的能力根本不存在。

如果从小开始培养的话,第二语言的习得根本不难,然后再注意一下的话,很容易就能熟练使用三种语言。

四种五种的的确少,但也真的不是啥天才了。

然后题主认为会几国语言就表示这人智商高理解力高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多文化多种族环境里会几种语言不稀奇,会几种语言然后傻逼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综上所述,这都是题主的幻觉。


对于大部分真正精通多种语言的天才,他们的比较优势都不会是语言,所以幸存者效应在被观测前便形成了。你根本不一定能看到大部分的「语言天才们」在做些什么。


笨蛋,因为根本就没有你想你的这么厉害啊。一个原因是没这么好,另一个原因是不需要。

一般我们讲精通指的是生活中能流利表达就可以了,但涉及专业知识恐怕还是不够看的。至于不需要,正如你自己所说「语言天才们应该利用他们的语言能力做很多事情吧」,请具体告诉我能有什么事情是需要他们用到这么多语言的。

然后再来是知乎上的多语天才们,你要知道知乎是个网路平台,不是面对面交流,你见到的每一个回答都是答主们通过查阅过很多资料精心准备的。而且就语言这一块来说,听说读写在知乎上只能体现出读和写,我可随意地查字典、问朋友再作答复,简直就是可以带手机、带朋友的开卷考试,那成绩不高才怪呢。


拉了个汉语学界学界公认的语言天才:会33种方言和多国外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祖师爷赵元任的履历:

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吗?

「做普通工作的语言天才」不够天才罢了。


1.会几种语言,那要看这几种语言是不是都属于欧洲语言体系,如果都是一个语系的,那学习难度就会相对降低。

2.口语流利,听力没问题只是一项衡量语言水平的标准,不代表写作阅读一样的优秀,不能代表他绝对的语言能力。(是否可以媲美母语者)

3.目前小语种的重要性不可于英语等同,宏观上来看,最有优势的还是英语母语国家的人,全世界都缺英语老师,但目前来讲,不需要很多的小语种老师,比如说对外汉语的学生,也都不好找工作。

会多种语言不代表就是语言天才,这只是语言能力发达的表现之一。而语言内化的程度,也就是实际能力是否近似或者等同于母语使用者,才是真正衡量语言水平的根本参考。


可能在你眼里,文艺圈之外的都是普通人吧。


中国人其实是有外语崇拜的,还有知识崇拜。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可能类似于幼态持续,中国很多人有学生年代持续。


有一位老人会8门外语… …


因为语言本身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技能。

比如:我国有个精通几门语言的这个天才。

1.他的工科也非常好。而且根本让人不觉得他是工科生。

2.他演讲能力出众。

3.他会不少乐器,大概是语言能力比较强,唱歌需要吧。

4.他还会唱京剧。可能是京腔的念白也算一种音变形态的外语吧。


题主你不能因为自己考30分,就觉得考50分的是天才啊。

现实是残酷到考99分甚至100分的都是普通人,只有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的人才勉强有资格去争夺天才。


我竟然看成了都是做著普通话工作的普通人,羞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