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在歐洲生活多年,身邊的歐洲朋友不乏精通幾國標準語的天才。我常常想像語言天才們應該會利用他們的語言能力做很多事情吧,但為什麼現實中,他們的語言能力也並沒有讓他們成為自己工作領域中的佼佼者呢?

還有一些漢語賊六的外國網紅們,他們的成就好像也就止於網紅了。就連《流浪地球》的英文字幕都找中國人做的,很多外國網紅還專門吐槽過這件事,埋怨劇組為啥不找他們。

畢竟語言能力彰顯的是一個人的記憶力,毅力,理解力,反應力,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項特質;語言天才們也可以反過來再利用自己所學會的語言接觸到多元的世界,開拓自己的見識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各項能力,語言天才們簡直是馬太效應既得利益者好嘛!!

可是包括知乎裏也有很多外國人說自己精通好幾國標準語,但為什麼他們也都是做著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呢?(也許收入比我們略高?沒有質的區別呀!)這個問題我一直搞不明白,尤其我是本人在歐洲的電影行業工作,一般接觸到的越著名的導演,他們掌握的語言越有單一的趨勢。但畢竟電影業對溝通能力要求極高的行業,我在想那些語言天才們為啥不來做導演呢,就算不做導演,各部門的高層也看不到語言天才呀!我們常常為和國外團體打交道弄得焦頭爛額,經常要找專門的翻譯人員,增加大量拍攝成本。


是不是因為咱們都是普通人,看別人感覺是語言天才。然後語言天才進入了專業化的團隊,比如專業翻譯團隊,別個就看不上這些了。

類似於,博士搞科普給普通人,普通人覺得牛批,然而博士跟博士一起競爭,水平自然有個高下之分。


會好幾國語言不等於精通好幾國語言。

精通好幾國語言也不等於語言天才,也可能是努力的結果。

就算是語言天才,我也不覺得一定就能反映那麼多「力」都比常人強;或者說,不是語言天才就不能具備那些「力」。

語言這東西大概是世界上不多的只要花夠時間任何人都能學好的東西。(譬如題主的中文就很溜啊

即便是語言天才,那也只是在語言這個方面的智能比較出眾。現實生活中會需要一個人同時精通三種及以上的工作職位比較少見,需求也比較少,以至於其存在無法成規模地讓人容易地意識到。每多要求精通一種職位就大概率成指數級減少。

舉例:假設一個人真的精通亞洲6國語言並需要在工作中完全發揮出來,那麼大概率會是一個間諜。這樣的人是不會上知乎顯擺然後讓題主知道的。至於你說的導演、編劇這種工作,並不需要懂這麼多語言才能做好。可能對於作家來說跨語言體驗會帶來一些不同(譬如可以編一些多語雙關梗之類的...),但是大多數工作並不需要這種加持。

真相是,很多人學多種語言只是因為時間比較多而已。

然後就是

但畢竟電影業對溝通能力要求極高的行業,我在想那些語言天才們為啥不來做導演呢,就算不做導演,各部門的高層也看不到語言天才呀!我們常常為和國外團體打交道弄得焦頭爛額,經常要找專門的翻譯人員,增加大量拍攝成本

花點兒錢就請個翻譯的事兒,非要去找一個更難遇到的【會多語言且剛好是影視工作者】的人,還真是浪漫的文藝工作者呢。


看過電影American High (Harold Kumar)嗎?

Kumar有醫學天賦,但是他就是不想去正正經經學醫做醫生,對於這一點,他的面試官曾經問他為什麼要浪費自己的天賦。Kumar的回答就很經典,他說,他的XX很長,但這不代表他一定要去做A片明星。。。

話糙理不糙,找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最重要,但未必是自己的最擅長的。


因為外語能力本身是最沒用的,外語能力必須得和其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賺到錢

文學+外語=文學翻譯

服裝設計+貿易+外語=服裝跟單

CS+數學+外語=技術大牛

地理+外語=導遊

我以前在廣州白雲區的服裝廠做日語跟單的時候,老闆對我說:「我一個月給你5000元,不是要你只翻譯郵件,你還要做制單確認生產進度量尺寸回郵件和客戶談生意,東莞那邊的純文字翻譯,一個月也就3000元」

(後來就辭職了,還是因為我住在西塱,距離上班地點的確有點遠,而且我不想給別人打工)


本人英語很流利,但只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也曾想過去當一名英語老師,但發現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只是對自己有用,學生並不接受,掙的錢還不如一個程序員,所以還是當程序員。多會一門外語並不能讓你在別的方面增加一些技能,只會外語的話還是很尷尬的。


大概有這麼兩個原因吧:

一是這些語言天才們,除了語言才能之外,還有其它才能,而這些才能比語言才能更強,或者更適合找工作。

第二則是,懂很多語言的人,有可能任意一門語言的水平,都比不上只專精這一種語言的人。

如果一個語言天才可以做能夠發揮出他語言才能的工作,那就是極大的幸事了。比如在 Google 做過國際化、搜索中的指代消解等任務的 @郭家寶 大神,就令我十分羨慕。


語言能力本身就被誇大了。

所謂的語言能力和其他能力的聯繫也被誇大了。

所以其實你的問題就是你腦補了人家的能力,然後覺得這些人為啥不行。

而現實是,你腦補的能力根本不存在。

如果從小開始培養的話,第二語言的習得根本不難,然後再注意一下的話,很容易就能熟練使用三種語言。

四種五種的的確少,但也真的不是啥天才了。

然後題主認為會幾國語言就表示這人智商高理解力高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多文化多種族環境裏會幾種語言不稀奇,會幾種語言然後傻逼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綜上所述,這都是題主的幻覺。


對於大部分真正精通多種語言的天才,他們的比較優勢都不會是語言,所以倖存者效應在被觀測前便形成了。你根本不一定能看到大部分的「語言天才們」在做些什麼。


笨蛋,因為根本就沒有你想你的這麼厲害啊。一個原因是沒這麼好,另一個原因是不需要。

一般我們講精通指的是生活中能流利表達就可以了,但涉及專業知識恐怕還是不夠看的。至於不需要,正如你自己所說「語言天才們應該利用他們的語言能力做很多事情吧」,請具體告訴我能有什麼事情是需要他們用到這麼多語言的。

然後再來是知乎上的多語天才們,你要知道知乎是個網路平臺,不是面對面交流,你見到的每一個回答都是答主們通過查閱過很多資料精心準備的。而且就語言這一塊來說,聽說讀寫在知乎上只能體現出讀和寫,我可隨意地查字典、問朋友再作答覆,簡直就是可以帶手機、帶朋友的開卷考試,那成績不高才怪呢。


拉了個漢語學界學界公認的語言天才:會33種方言和多國外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祖師爺趙元任的履歷:

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嗎?

「做普通工作的語言天才」不夠天才罷了。


1.會幾種語言,那要看這幾種語言是不是都屬於歐洲語言體系,如果都是一個語系的,那學習難度就會相對降低。

2.口語流利,聽力沒問題只是一項衡量語言水平的標準,不代表寫作閱讀一樣的優秀,不能代表他絕對的語言能力。(是否可以媲美母語者)

3.目前小語種的重要性不可於英語等同,宏觀上來看,最有優勢的還是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全世界都缺英語老師,但目前來講,不需要很多的小語種老師,比如說對外漢語的學生,也都不好找工作。

會多種語言不代表就是語言天才,這只是語言能力發達的表現之一。而語言內化的程度,也就是實際能力是否近似或者等同於母語使用者,纔是真正衡量語言水平的根本參考。


可能在你眼裡,文藝圈之外的都是普通人吧。


中國人其實是有外語崇拜的,還有知識崇拜。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可能類似於幼態持續,中國很多人有學生年代持續。


有一位老人會8門外語… …


因為語言本身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技能。

比如:我國有個精通幾門語言的這個天才。

1.他的工科也非常好。而且根本讓人不覺得他是工科生。

2.他演講能力出眾。

3.他會不少樂器,大概是語言能力比較強,唱歌需要吧。

4.他還會唱京劇。可能是京腔的唸白也算一種音變形態的外語吧。


題主你不能因為自己考30分,就覺得考50分的是天才啊。

現實是殘酷到考99分甚至100分的都是普通人,只有考100分是因為滿分只有100分的人才勉強有資格去爭奪天才。


我竟然看成了都是做著普通話工作的普通人,羞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