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许都知道很多老式的明体字(明体即宋体)和黑体字,以及现在的众多日本明体黑体都不太会去改反捺,不拘束于「燕不双飞」的书法规则。比如柊野黑体(ヒラギノ角ゴ)的设计里就有很多字不改反捺:

ヒラギノ角ゴ W3 字例

对照一下这款字体的国标字形本地化版本「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冬青黑体简体中文 W3 字例

另外,为了笔画上进一步的对称美感,设计者鸟海修先生会把一些楷书里本来就是点的地方也做成正捺状:

ヒラギノ角ゴ W3 字例

因为黑体笔画不像明体那样有楷书特征,所以这样处理显得别具一格,形成了一种黑体活字的独特美感,观感上比较对称。

柊野明体(ヒラギノ明朝) 柊野黑体(ヒラギノ角ゴ) 「共」

(虽然这种特性在「冬青黑体简体中文」中同样被「规范」掉了,比较可惜。)

这样就很容易在柊野黑体里找到一些「三个捺」的字,甚至于「爨」已经是「四个捺」了:

ヒラギノ角ゴ W3 字例

黑体把点做成捺状的这种处理应该不是柊野首创的,大概在汉字黑体产生之初就已经有这种设计了。比如铅字秀英体的黑体,可以看到「贝」「亥」「具」下边的点就做成了「捺」的形状:

秀英体二号哥特 字例

再向前追溯,《康熙字典》的明体就已经试图将单字「示」「糸」等字的点改成捺了,不过没有被铅字明体继承。

康熙字典体 字例

另外,如果承认「biang」算汉字的话,网上的很多拼字,以及思源黑体都没有把内部的「长」改点或者改作「镸」,加上「辶」的平捺也就有三个捺了。

思源黑体收录的「笔画最多的汉字」

可以注意到,思源黑体 JP 以及其来源的小冢黑体虽然不避重捺,但并没有像柊野黑体那样把楷书本来是点的地方改成「捺」,所以像「森」这类字还是两个捺。当然就这样「爨」也有三个捺:

Noto Sans CJK JP Light 字例

-

楷书为了避免笔画单调从而显得字形拖沓,所以倾向避开重复的捺画,只保留一个正捺,其他改作反捺(也就是点),也就是所谓「字无二捺」或者说「避重捺」「燕不双飞」的习惯。虽然这种倾向不是绝对严格的规则,但确实有助于汉字的书写结体。在这种倾向的约束下,两个捺的字已经不多(其实也一般都能避掉),三个捺当然也就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了。

华文正楷活字 字例

不过像日本很多教科书体就比较不在意避重捺的习惯,这样「爨」也还是三个正捺:

FC教科书体-M Regular 字例

事实上,就算是楷书也只能说是有避重捺这种倾向,并不能构成严格的规则。而且就算是避重捺的国标字形也有像「蹇」「逢」「森」等没有改点的例子。

唐楷的官定正体其实跟后来的明体一样是不怎么讲究避重捺的。比如开成石经里就有

不避重捺的「食」字:

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query=食

不避重捺的「秦」字:

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query=秦

以及三个正捺的「爨」:

http://coe21.zinbun.kyoto-u.ac.jp/djvuchar?query=爨

这种在正字标准的层面上不避重捺的做法确实是刻意为之,一直延续到后来的明体。

你看这个问题下这么多人提「森」这种字,其实很多没怎么注意过字形的人是不怎么区分点和捺的,至少意识上比较模糊。

总之,

  1. 只要没有「字无二捺」的限制,就可以找到不少像「爨」这种三个捺的字,包括其他答案给出的一些僻字;
  2. 如果考虑「字无二捺」,那么一般来说重复的捺画都可以避掉。甚至行书你可以全部用反捺。

不多说了,最后给您画俩爨罢:

左避重捺 右不避

〔相关问题〕

大陆新字形宋体中的「避重捺」是什么?有何优势?


竟然被王赟大神邀,好激动~

适用避重捺规则的话,理论上应该是没有了,最多两个。

「品」字形的字比如「鑫」之所以会存在两捺,大概是因为:上方部件因为空间宽,不适合缩成点;左下的捺肯定是缩成点的;右下因为左下已经缩了,而且上方部件的捺位于最高处,不打架,所以捺会放出去。

所以「一字不两捺」的确不严谨,「鑫」「众」确实是两捺比单捺要舒服的。

但是两捺也的确是极限了。再添加一个含捺部件一定是左收右放了。


SAT DB?

21dzk.l.u-tokyo.ac.jp

古今文字集成 — U+2D6D5?

www.ccamc.co


知友 @梁文半 给我提供了如下几个汉字:

  1. 「?人果?果果」,U+23870,据此,音 nǎ,义不明。

2. U+2D6D5,也出现在 @Kushim Jiang 的回答中。据此,音「阿含反」(折合普通话 ān),为佛教咒语用字。

3. 「?足?足足」,U+281AC,音 chuò。据康熙字典:【集韵】测角切,音龊。行也。【正字通】行疾也。左下的「足」没有处理成偏旁「」的形状(末二笔为竖、提),保留了捺。

4. 「?走走走」,U+27F9C,音 bēn,同「奔」。「走」甚至都不存在末二笔为竖、提的变体,只能保留捺。

5. 「??处处火」,U+244E4,据康熙字典:【川篇】先践切(折合普通话 xiǎn),无释义。个人怀疑同「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