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浪费把多余的食物吃了其实百害而无一利!

社会层面:把多余的食物吃掉并不能节约粮食,节约粮食应该发生在购买时,当你购买了多余的粮食就已经浪费了。

个人层面:吃下去多余的粮食只能化作脂肪和粪便,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要倡议大家理性购买!适度消费。

不吃就不吃!这年代小孩子应该警惕的是营养过剩,而不是营养不足!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家是这样做的,吃饭的时候呢,通常我都会问孩子今天吃过一些什么,然后适量给孩子装饭。

如果饭确实装多了,孩子吃到一半不想吃了,那我会把剩余的饭拿过来,不会勉强孩子去吃完。在第2天或者下一顿给孩子装饭的时候呢,再去减少这个量。

孩子吃饭,你不能说定时定量的那么精确,毕竟你一个人肚子饿不饿,有很多决定因素在里面。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你今天的运动量,你今天吃过的东西,甚至于喝过的水,都会影响到你下一顿就餐时的饭量多少,孩子亦然。

以前我的妈妈喜欢在我孩子说不吃饭的时候,各种哄,各种诱骗,就一门心思想让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完。在她看来,孩子只有把饭吃完了,肚子才会饱。

对于这个事情我跟我的妈妈提过很多次意见,我觉得孩子既然说不想吃了,吃饱了那就是吃饱了。

首先,我们应该去相信孩子说的话,孩子他有自己的感觉。

再者,孩子今天吃了零食,会影响饭量,运动量小了,也会影响饭量。而这些,孩子自己完全可以掌控。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绝对不会把自己给饿死的,他肚子饿了,他自然会多吃几口,他肚子饱了自然就不想吃。吃饭时人类的天性,我们没必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加以限制和控制。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今天胃口不好不想吃,但是你的妈妈逼著你吃,你心里乐意吗?再比如,你今天早一些时候吃了一点零食,再加上今天没有做多少的运动,你吃不下多少饭,你的妈妈逼著你吃,你心里怎么想?

孩子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适时换位思考,答案就会简单很多。


大家好,我是火车比马车快,职场干货和育儿教育,我的经验都同你港~,觉得我写得好就关注我吧~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是因为身体原因吃不下了,还是有挑食剩饭的毛病。

我们经常会有一个感觉就是孩子剩饭不好,但是很多家长只是一味地要孩子把饭吃干净,不能剩饭,但是却忽视了孩子剩饭的原因。

如果孩子是当时觉得胃不舒服或者其他的身体原因,无法吃完剩饭,那么家长就要实时地问清楚孩子不舒服的原因。

此时,孩子可能不能准确表达不舒服的身体部位是哪里,可能只是简单地说我不想吃了或者吃不下了。那么家长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积极地跟孩子沟通,从「主观问答」转变成「客观选择」。

比如,一开始可能是问「宝贝,你那里不舒服啊?」,在没有得到准确的回答后,要变成「你的胃是不是感觉很胀?你的嘴是不是有发苦的感觉,觉得食物没有味道」……

这就是说,要选择一些可能的身体原因去启发孩子,供孩子选择,找到问题的根源。

如果孩子就是习惯性地挑食剩饭的毛病,那么就要发挥我们的监督管理的责任,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

当然态度上还是要秉承我经常提到的「和善而坚定」,我们是要帮助孩子成长的,而并不是要孩子「听我们的」。因此,坚定而和善地坚持让孩子不挑食,不剩饭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我们可以先给孩子明示挑食剩饭的坏处。

首先就是浪费粮食,「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我认为并不过时,同样可以借助这个机会给孩子教导这首诗,并且以讲故事的口吻和形式去讲这首诗。凡是故事大概率都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这是我们寓教于乐的最好机会。

同样,更深层次的弊端就是挑食容易引起营养不均衡,不利于拥有好的身体。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根据孩子日常关注自己身体反面的触点进行实教。

比如,「宝宝,你前几天不是还说要超过门框上画的那条线了吗,你现在剩饭,就不能长高了呀!」这就是抓住孩子关心的点去引导他形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家长也可以明示孩子,今天剩饭,明天就只能吃除去剩饭后的量了。然后,明天要「和善而坚定」地就给孩子盛昨天没有剩下的饭的相等的量。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更有计划性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总之,无论是哪种方式,一定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意图,然后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引导,并且规避一些不良的习惯。 @知乎亲子

有关更多家庭教育的理论技巧可以参考这几本书,能够让你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实践。

《正面管教》修订版 (美)简·尼尔森(Jane Nelsen)著京东¥ 22.12去购买?

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京东¥ 22.50去购买?

盐选专栏父母必读教育经典:解析《正面管教》的育儿精髓作者 北湖学堂 等会员专享¥ 49.90去查看?

您要是觉得我写得好就给打点赏吧,不行的话,关注我给我点赞也好呀~


我家也10岁,他不想吃的时候,我会尊重他。但前提也会跟他讲清楚,不吃饭可以,饿了没有零食吃,让他自己选择。

老一辈人特别爱惜粮食,尤其见不得孩子浪费。而且有一种观念根深蒂固,一定要多吃,养得白白胖胖才好。其实如果孩子不挑食的话,饭前也没有吃零食,身体的生理机能就会自动提醒他要吃饭,当他感觉饱的时候就是真的饱了,不必再劝。浪费虽然不是好事,但是吃撑了肚子、不消化更是坏事。

我儿子身体弱,所以我们经常带他去医院。医生每次都提醒,孩子不想吃就不要硬要他吃,吃伤了肠胃更糟糕。说实话,现在的孩子真没有几个是饿肚子生病的,而是吃得太多、吃出病来的比较多。你心疼一碗饭被浪费,但是你知不知道医药费可比饭菜钱贵的多,而且孩子还会遭罪,更加得不偿失。

所以我的观点非常明确:宁可少吃,绝不让他贪吃。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老话是有道理的,千万别忘!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麻烦点赞!

我是轻烟悦读,欢迎关注交流!


这世上,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

别笑,生活确实是这样。

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做投射。

投射,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

而家长尊重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孩子的需求。」

就像题目里的家长,面对孩子吃饭吃一半不愿意吃,家长心里应该是纠结的:

一方面可能担心孩子没吃饱,一方面担心浪费食物,一方面又担心劝孩子吃掉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这么多想法一下涌上心头,家长会不自觉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在孩子身上。

当我们把很多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时,我们是很难真正读懂孩子的需求的,也就是说很难做到尊重孩子。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呢?

1、家长要明白10岁的孩子早就知道了饥饱的感觉。家长可以问问他,是否吃饱了。如果孩子回答真的吃饱了,那就没必要劝孩子继续吃下去了。

吃得过饱,对孩子没有好处。

所谓尊重孩子,就是明白孩子已经吃饱,不再以任何理由再劝他吃完。

2、如果孩子没有吃饱,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吃了。如果是身体不舒服,也不要强逼孩子吃下去。

如果是因为孩子贪玩,一门心思想去玩,不想继续吃饭。那么家长要告诉孩子,可以不再吃了,但是,在吃下一顿饭之前,即使你饿了,也不能吃零食。

如果孩子同意了,家长不要再劝。

家长不易做,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

@知乎亲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