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浪費把多餘的食物喫了其實百害而無一利!

社會層面:把多餘的食物喫掉並不能節約糧食,節約糧食應該發生在購買時,當你購買了多餘的糧食就已經浪費了。

個人層面:喫下去多餘的糧食只能化作脂肪和糞便,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要倡議大家理性購買!適度消費。

不喫就不喫!這年代小孩子應該警惕的是營養過剩,而不是營養不足!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家是這樣做的,喫飯的時候呢,通常我都會問孩子今天喫過一些什麼,然後適量給孩子裝飯。

如果飯確實裝多了,孩子喫到一半不想喫了,那我會把剩餘的飯拿過來,不會勉強孩子去喫完。在第2天或者下一頓給孩子裝飯的時候呢,再去減少這個量。

孩子喫飯,你不能說定時定量的那麼精確,畢竟你一個人肚子餓不餓,有很多決定因素在裡面。

就像我們大人一樣,你今天的運動量,你今天喫過的東西,甚至於喝過的水,都會影響到你下一頓就餐時的飯量多少,孩子亦然。

以前我的媽媽喜歡在我孩子說不喫飯的時候,各種哄,各種誘騙,就一門心思想讓孩子把碗裏的飯喫完。在她看來,孩子只有把飯喫完了,肚子才會飽。

對於這個事情我跟我的媽媽提過很多次意見,我覺得孩子既然說不想喫了,喫飽了那就是喫飽了。

首先,我們應該去相信孩子說的話,孩子他有自己的感覺。

再者,孩子今天喫了零食,會影響飯量,運動量小了,也會影響飯量。而這些,孩子自己完全可以掌控。

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絕對不會把自己給餓死的,他肚子餓了,他自然會多喫幾口,他肚子飽了自然就不想喫。喫飯時人類的天性,我們沒必要用太多的條條框框去加以限制和控制。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你今天胃口不好不想喫,但是你的媽媽逼著你喫,你心裡樂意嗎?再比如,你今天早一些時候喫了一點零食,再加上今天沒有做多少的運動,你喫不下多少飯,你的媽媽逼著你喫,你心裡怎麼想?

孩子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適時換位思考,答案就會簡單很多。


大家好,我是火車比馬車快,職場乾貨和育兒教育,我的經驗都同你港~,覺得我寫得好就關注我吧~

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是因為身體原因喫不下了,還是有挑食剩飯的毛病。

我們經常會有一個感覺就是孩子剩飯不好,但是很多家長只是一味地要孩子把飯喫乾淨,不能剩飯,但是卻忽視了孩子剩飯的原因。

如果孩子是當時覺得胃不舒服或者其他的身體原因,無法喫完剩飯,那麼家長就要實時地問清楚孩子不舒服的原因。

此時,孩子可能不能準確表達不舒服的身體部位是哪裡,可能只是簡單地說我不想喫了或者喫不下了。那麼家長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積極地跟孩子溝通,從「主觀問答」轉變成「客觀選擇」。

比如,一開始可能是問「寶貝,你那裡不舒服啊?」,在沒有得到準確的回答後,要變成「你的胃是不是感覺很脹?你的嘴是不是有發苦的感覺,覺得食物沒有味道」……

這就是說,要選擇一些可能的身體原因去啟發孩子,供孩子選擇,找到問題的根源。

如果孩子就是習慣性地挑食剩飯的毛病,那麼就要發揮我們的監督管理的責任,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當然態度上還是要秉承我經常提到的「和善而堅定」,我們是要幫助孩子成長的,而並不是要孩子「聽我們的」。因此,堅定而和善地堅持讓孩子不挑食,不剩飯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我們可以先給孩子明示挑食剩飯的壞處。

首先就是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我認為並不過時,同樣可以藉助這個機會給孩子教導這首詩,並且以講故事的口吻和形式去講這首詩。凡是故事大概率都能提起孩子的興趣,這是我們寓教於樂的最好機會。

同樣,更深層次的弊端就是挑食容易引起營養不均衡,不利於擁有好的身體。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根據孩子日常關注自己身體反面的觸點進行實教。

比如,「寶寶,你前幾天不是還說要超過門框上畫的那條線了嗎,你現在剩飯,就不能長高了呀!」這就是抓住孩子關心的點去引導他形成良好的習慣。

同時,家長也可以明示孩子,今天剩飯,明天就只能喫除去剩飯後的量了。然後,明天要「和善而堅定」地就給孩子盛昨天沒有剩下的飯的相等的量。這樣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更有計劃性的心理暗示,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總之,無論是哪種方式,一定要通過良好的溝通,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意圖,然後再因材施教。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引導,並且規避一些不良的習慣。 @知乎親子

有關更多家庭教育的理論技巧可以參考這幾本書,能夠讓你更好地進行家庭教育實踐。

《正面管教》修訂版 (美)簡·尼爾森(Jane Nelsen)著京東¥ 22.12去購買?

0-3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京東¥ 22.50去購買?

鹽選專欄父母必讀教育經典:解析《正面管教》的育兒精髓作者 北湖學堂 等會員專享¥ 49.90去查看?

您要是覺得我寫得好就給打點賞吧,不行的話,關注我給我點贊也好呀~


我家也10歲,他不想喫的時候,我會尊重他。但前提也會跟他講清楚,不喫飯可以,餓了沒有零食喫,讓他自己選擇。

老一輩人特別愛惜糧食,尤其見不得孩子浪費。而且有一種觀念根深蒂固,一定要多喫,養得白白胖胖纔好。其實如果孩子不挑食的話,飯前也沒有喫零食,身體的生理機能就會自動提醒他要喫飯,當他感覺飽的時候就是真的飽了,不必再勸。浪費雖然不是好事,但是喫撐了肚子、不消化更是壞事。

我兒子身體弱,所以我們經常帶他去醫院。醫生每次都提醒,孩子不想喫就不要硬要他喫,喫傷了腸胃更糟糕。說實話,現在的孩子真沒有幾個是餓肚子生病的,而是喫得太多、喫出病來的比較多。你心疼一碗飯被浪費,但是你知不知道醫藥費可比飯菜錢貴的多,而且孩子還會遭罪,更加得不償失。

所以我的觀點非常明確:寧可少喫,絕不讓他貪喫。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老話是有道理的,千萬別忘!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喜歡麻煩點贊!

我是輕煙悅讀,歡迎關注交流!


這世上,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

別笑,生活確實是這樣。

心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做投射。

投射,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投射作用的實質,是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而家長尊重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需求。」

就像題目裏的家長,面對孩子喫飯喫一半不願意喫,家長心裡應該是糾結的:

一方面可能擔心孩子沒喫飽,一方面擔心浪費食物,一方面又擔心勸孩子喫掉是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這麼多想法一下湧上心頭,家長會不自覺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在孩子身上。

當我們把很多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時,我們是很難真正讀懂孩子的需求的,也就是說很難做到尊重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

1、家長要明白10歲的孩子早就知道了饑飽的感覺。家長可以問問他,是否喫飽了。如果孩子回答真的喫飽了,那就沒必要勸孩子繼續喫下去了。

喫得過飽,對孩子沒有好處。

所謂尊重孩子,就是明白孩子已經喫飽,不再以任何理由再勸他喫完。

2、如果孩子沒有喫飽,可以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喫了。如果是身體不舒服,也不要強逼孩子喫下去。

如果是因為孩子貪玩,一門心思想去玩,不想繼續喫飯。那麼家長要告訴孩子,可以不再喫了,但是,在喫下一頓飯之前,即使你餓了,也不能喫零食。

如果孩子同意了,家長不要再勸。

家長不易做,養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知乎親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