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𫓯兊墓适潞托牡皿w会


我从孩子六个月大开始就给她读绘本,让她养成了阅读绘本的习惯,这一点会让她受益终生。

不相信的话,就来让我们看看《朗读手册》中讲述的几个女孩的朗读经历——他们的父母是如何通过亲子阅读帮她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且阅读还给她们的人生带来了非常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卡索拉的父母在她4个月大时开始给她朗读。卡索拉9个月大时,已经对特定的一些故事有反应,并向父母示意哪些是她最喜爱的故事。5岁时,卡索拉已经能够自己朗读故事。

卡索拉的经历特别之处在于,由于染色体受到破坏,卡索拉出生时脾脏、肾脏和口腔都有缺陷,肌肉有痉挛现象,这使她晚上的睡眠从来没有超出过两小时。而且直到3岁,她才能用手握住东西。另外,她还弱视,无法看清比自己手指尖更远的物体。卡索拉3岁时,医生们都诊断她是「心智及身体生长迟缓」,并建议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机构去。

然后她的父母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取而代之的做法是每天朗读14本书给她听。在她5岁大时,心理学家发现她的智能发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适应能力良好。

另一个女孩珍妮弗,因先天心脏缺陷,必须住院7周做矫正手术,在这段时间内,她必须接受特别护理。她的父母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给她朗读的。他们无法在医院陪伴她时,会将故事录音带留下来,请护士帮忙给她播放。

之后,珍妮弗的父母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读故事给她听。当珍妮弗上小学一年级时,她成为班上阅读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她的阅读测验总是得满分,而且她懂的词语相当多。下课时,经常可以在学校的阅览室看到她的身影,在家里,她也喜欢和父母坐在一起看书。

珍妮弗的故事与众不同的是,珍妮弗出生时,被诊断患有唐氏综合症,她两个月大时,医生告知她很有可能全盲、耳聋,而且严重智障。然而当她4岁接受智商测验时,她的智商却高达111。

珍妮弗后来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高中毕业,并通过了马萨诸塞州综合评估系统的考试,成为「美国国家高中荣誉生会」的一员。珍妮弗在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她参加了2003年的特别艺术家比赛,参赛选手的身体或智力有缺陷,年龄在16~25岁之间。此次比赛共有15幅作品被选中并进行全国巡展。珍妮弗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她注册学习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莱斯利大学的入门课程,并于2008年毕业。

如果卡索拉和珍妮弗的父母都可以帮助孩子克服障碍,并成功地教育他们,试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够尽早并且认真地读书给孩子听,将会有多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有一个幸运的女孩,从她出生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她上大学前夕,她的父母坚持每天都朗读绘本给她听。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幸运女孩艾琳的故事吧。

艾琳出生时,她的妈妈担任小学老师已长达22年,她非常热衷于读故事给学生听。她将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给学生家长的建议,都运用在艾琳身上。

艾琳出生第一天所接触的第一本书,是罗伯特·马修所著的《永远爱你》,艾琳的爸爸用录像机将艾琳妈妈读这本书的情景拍了下来。他本来对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熟悉,但来回听了好几次之后,他深受感动并流下了眼泪。这段录像曾分享给他们的亲戚和朋友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艾琳带到他们的生活中。

艾琳出生后的4个月内,都是看一些软软厚厚的幼儿书、纸板书或者坚固的翻翻书,这些书除了看之外,还可以当玩具玩。

艾琳4个月之后开始喜欢在婴儿健身器里,跟著诗歌、童谣和立体书蹦蹦跳跳,每天2至3次,而且每次长达45分钟。艾琳和父母一遍一遍读杰克·普瑞拉特斯基的《小小孩朗读诗》,还跟著《欧美经典儿歌》一起唱。

到艾琳8个月时,她渐渐对婴儿健身器失去兴趣,开始到处爬来爬去,寻找吸引她的新玩意儿。这期间,她很喜欢撕纸,所以她的父母给了她一大堆杂志去玩,而这时给她看的书必须是很结实的,给她读的书也一直是这一类的。

到她10个月大时,艾琳的妈妈开始很渴望读真正的故事书给她听,所以她决定将艾琳放在儿童用餐的高脚椅上听她读故事书,这么做效果好得令人惊讶。

从一开始,艾琳和妈妈之间就没有出现过吃饭大战,因为妈妈忙著读书给艾琳听,而不会太在意她吃了多少食物。妈妈读故事时,艾琳通常手抓食物吃,妈妈也会喂她一些婴儿食品,她的用餐时间通常都是趣味盎然而且有意义的。往往最后她还会用手指著书架,要求妈妈读另一本书。像这样用餐时听故事的情形持续了许多年,她的妈妈一直都利用早餐及午餐时间读故事书。当有朋友来访时,她们也在点心时间读故事书。

艾琳的妈妈在1990年2月4日的日记里写道:「早餐后9本书;午餐后10本书、4首诗;晚餐后7本书。」而这样的阅读量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10天之后,1990年2月14日,艾琳妈妈在日记上写道:「早餐后艾琳要求读一本书。这个月底我们即将搬家,所以我决定选择法兰克·艾许的《房子,再见》。每当我读完一本,她马上又要求听另一本,最后我总共花了75分钟读了25本书。14个月的她一直保持著对故事的强烈兴趣,她总是认真地听,指著书上的画,说出几个字或发出一些不同的声音。」

通常艾琳不会立即喜欢上一本新书。艾琳妈妈会先用几天时间慢慢将书介绍给艾琳,第一天只是看看封面,再谈谈这本书,第二天才读一两页,接下来的每一天再多进行几页,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艾琳妈妈觉得她对书足够熟悉了,才把整本书读给她听。

艾琳一家搬到宾夕法尼亚州不久,艾琳妈妈用之前6个月以来使用的方法给艾琳读艾瑞·卡尔的《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的第二个句子是:「星期天的早晨,暖和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从蛋里爬了出来。」艾琳妈妈刚要念出「啪」这个字,艾琳就先说出来了,而且是用极生动的语调说出来的。那时,她才17个月。从那之后,她会在听熟悉的故事时,主动说出其中的一些字,这使得原本已经很愉快的读故事时间变得更有趣了。

21个月时,艾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到了24个月时,她已经知道上千个词。这样的成就并没有借助任何识字卡片和训练技巧来完成。艾琳的父亲也参与了读故事,他们有一些藏书被艾琳贴上了「爸爸的书」的标签,表示那些是爸爸读的书。

因为有了听故事的经验,艾琳很容易就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她对书的兴趣也一直在增长。到4岁时,除了绘本,她也可以听长达100页的长篇故事。

当艾琳到上小学的年龄时,她的妈妈决定利用自己多年来的专业教学经验,自己在家教艾琳,而不是把她送进学校。他们觉得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给独生女最好的教育,也就是由具有22年教学经验的妈妈亲自教育她。

在艾琳进入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之前,她的父母决定一起给她朗读最后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从艾琳4岁起,他们就给她读章节故事书,迄今为止,这已经是第694本。

这些书完全没有妨碍艾琳在高中时获得「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并在SAT考试中获得辞汇部分800分的满分。大学时代,她的学术能力也并没有降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GPA排名全班第一。

艾琳绝不是个书呆子,她还喜欢游泳、垒球和音乐。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的作者)采访她时,她表现得既热情,又泰然自若,充满天赋,而且口才极佳,是他见过的最出众的年轻女士之一。

虽然,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有时间像卡索拉、珍妮弗和艾琳的父母那样做,但如果能用他们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读故事给孩子听,他们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

接下来再分享一下我家雪球的阅读经历。雪球在一岁之前,看的主要都是些认知类的书,我和雪球读绘本时,主要是用指读的方式,就是我先指著绘本上的苹果,告诉她,这个红红的、圆圆的是苹果,然后再问她苹果在哪里,雪球会用她的小手把绘本上的苹果出来。

直到雪球13个月大的时候,我买了《骑鲸之旅》这本书,作者粲然在这本书中分享了和她的孩子米尼共读绘本的很多经历。

书中粲然和米尼共读《逃家小兔》的经历,让我深受启发,原来和孩子共读绘本是可以照本朗读的啊:

从米尼十四个月开始,晚上临睡前吃奶时,我就给他读《逃家小兔》。这本绘本对我俩的共读生涯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是第一本我老老实实逐字读下去,念了不止一千遍的绘本。 这本绘本的魔法,应该是在我读第一千遍的时候骤然焕发的吧。在读这本绘本之前,我是一个非常自矜的共读妈妈,从来不认为应该按书上写的读,认为「自己编的都比书上写的高明」。 玛格丽特·怀斯·布朗是一个文采卓越的诗人,正因为《逃家小兔》太出色了,我改不了任何一个字,才开始学著耐下心,一遍一遍地读书。 共读时「逐字读诵」的魔法,因此开始发酵。从十四个月开始,米尼每天晚上都要求听这本绘本,当时,他正牙牙学语。从单字蹦到几个词连读,最后,在不知不觉中,他把整本《逃家小兔》读了个滚瓜烂熟。 ——摘自《骑鲸之旅》 作者:粲然

于是,我根据粲然的推荐,立刻买了《逃家小兔》、《亲爱的小鱼》等绘本回来。

先拿《逃家小兔》做试验,我按照绘本里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刚开始,雪球并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她喜欢看书时用手指指点点书里的内容,可是这本书每页能指的东西很少。但我每天都坚持读给她听,随著读得越来越多,她也开始喜欢上这本书了。

就像粲然说的《逃家小兔》中的文字实在是太出色了,比如下面这段: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妈妈说,「我就来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 「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如果我用自己的话来讲这段,那肯定是下面这样的:

「小兔跑到河里了,妈妈拿著鱼竿和网去捉它。」 「小兔又跑到山上了,妈妈也跟来了。」

很明显,玛格丽特的文字更优美有韵,也更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

我也爱上了这种共读方法,对我来说,照著绘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读出来,比我自己瞎编不费脑子,更省力。

随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和雪球共读这些绘本,很快朗读的魔法先在我身上体现出来了——我能把这些绘本中的文字一字不差地全背下来了。好处就是每天晚上关灯后哄雪球睡觉的时候,我可以把这些绘本再挨个背一遍给她听。

不知不觉中,朗读的魔法也开始在雪球的身上显现。从刚开始蹦一个字,然后到几个词连续,到现在她已经能讲出绘本中的一整段文字了。

比如,我给她读《亲爱的小鱼》,在最初朗读的那段时间里,每次我读到「希望早点看见你回来」时,她就会马上说一声「哦」:

我也会在夜里继续等待,希望早点看见你回来。 哦!我会扔出唯一的帽子,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亲爱的小鱼》

再比如,现在,我每次给她读《森林里的樱桃树》时,她都要说:「让我讲,让我讲。」然后,抢先讲出绘本中开头那段文字:

在森林的最深处,有一颗很大很大的樱桃树,每当夏天到来时,树上就会结满亮晶晶的红樱桃。 一阵风吹过,甜甜的果香味,四处弥漫。于是森林里的每一个居民都收到了消息:樱桃成熟了。 ——《森林里的樱桃树》

一口气讲完上面那段文字之后,她就会说:「好了,妈妈讲。」

……

生活中,雪球的口语辞汇也越来越丰富。「大大的」「甜甜的」「长长的」「高高的」「红扑扑」「亮晶晶」「光秃秃」等绘本中经常出现的形容词,她运用自如。虽然,有时候也会说出「画一坨甜甜的便便」这样让我捧腹的话语。

我们一起读了《小狐狸的第一个冬天》后,她知道了掉在地上的树叶,还可以叫「落叶」。

我们一起读了《我妈妈和我》后,她知道了跑跑跳跳还可以叫做「奔跑跳跃」。

读了青蛙费洛格成长故事中的《幸福的新年晚餐》后,她知道了开心快乐还可以叫做「幸福」。

……

不过,她到现在为止还不能像米尼一样讲一个完整的绘本故事,需要我中间不停地提醒,才能完成。我也不会强求她一定要能把这些绘本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讲出来,那样就违背了我给她朗读绘本的初衷了,只是顺其自然而已。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

如果前面讲的这些还不能让你认识到给孩子朗读绘本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一些研究,给孩子朗读绘本到底是如何影响孩子未来的。

3200万词的差异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贝蒂·哈特与托德·雷斯利博士做的一项名为「美国儿童日常经验的有意义的差异」的研究,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研究人员将42个正常家庭按社会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专业人员家庭。从孩子7个月开始,研究人员一个月拜访家庭一次,每次1小时,持续了两年半。在每次的拜访中,研究人员把在孩子面前发生的所有对话都用录音机录下来,并对孩子的行为做了书面记录。

通过1300小时的拜访,研究人员总共累积了2300万位元组的信息资料库。然后,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了42个家庭间「有意义的差异」。

如果将三组孩子每天听到的词累积4年,那么,到4岁的时候,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会听到4500万词,工薪家庭的孩子会听到2600万词,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词。这时,他们之间辞汇量的差距已高达3200万词。3200万词,需要每秒钟讲10个词,连续讲900个小时,才能全部说完。

图表来源:《朗读手册》

这42个孩子表现各异,是因为他们的辞汇量构造了不同的大脑。当这些孩子长到3岁时,专业人员家庭孩子的辞汇量已经达到1100个,而福利家庭孩子辞汇量只有525个。研究结束时,他们的智商分别是117和79。

这些差异与父母爱孩子的程度无关。每个父母都希望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只是一些父母有更好的教育观念。他们知道应该将单词放在有意义的句子和问题中,反复说给孩子听。他们还知道把一个两岁的孩子丢在电视机前3小时是有害无益的。

社会学家乔治·法卡斯和库尔特·贝隆研究了6800名3~12岁的学生,发现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学时辞汇量往往较低,而且随著他们长大,也很少有人能够弥补自己的辞汇量不足。

这类研究的结果毫无歧义: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并不是房间里的玩具,而是他们头脑中的辞汇量。

绘本朗读,是如何影响孩子未来的?

思维的缜密性取决于至少两个非常重要的后天习得的能力:辞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增加辞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为他们朗读。

孩子是通过听来学习说的,如果这个词你没听过那你一定不会说。

如果你从没讲过一个词,那么在印刷读物上看到这个词时,你就几乎不可能懂它的意思。

如果你从来没有说过或读过这个词,你又如何知道怎么书写它呢?

所有的语言艺术都来源于听力辞汇,因此需要有人来填满孩子的听力辞汇库,就这么简单。

当你给孩子朗读时,你会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另外,通过绘本朗读,你为孩子补充了必需的背景知识,帮助他理解身边并不常见的事物,例如鲸鱼或者火车头。

上学前,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入学前必需的辞汇,因为它是决定孩子未来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学习新的辞汇,但是他已经掌握的辞汇决定了老师说的话他能够理解多少。因为上幼儿园的三年和上小学的第一年里,大部分指令都是口头的,所以辞汇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辞汇量最少的孩子理解的也就最少。

随著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也变得更复杂,一旦开始阅读,辞汇量就会帮助会阻碍理解。

丰富的辞汇在哪里呢?在交谈中还是在阅读中?

无论是成人之间还是成人对孩子,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简单,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事实上,与孩子的正常交谈的词,有83%来自于最常用的1000个词。另外还有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这一万个词被我们称为常用词。在这一万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我们的语文程度并非由那一万个常用词决定,而是取决于了解多少生僻词。

如果我们不常在交谈中使用这些生僻词,那么在哪儿找到这些词呢?下面的图表显示,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大人对三岁的孩子说话时,每千字只用9个生僻词,但童书中的生僻词是其3倍之多,报纸的生僻词高达7倍以上。

图表来源:《朗读手册》。日常的家庭对话可以包含基本辞汇,但是当你给孩子朗读时,就开始涉及生僻词。这对孩子入校并开始正式学习大有裨益。与此同时,你用了一种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方式,让他们熟悉了印刷读物。

从图表可以看出,在积累辞汇方面,口语交流明显不如印刷读物。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辞汇量较少,在家接触书本的机会不多,问题更加严重。这些孩子面临著巨大的辞汇短缺问题,影响了他们在学校中的阅读发展。

最后多说几句,一定会有很多父母声称要忙于工作学习,以及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拖累,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没时间给孩子朗读绘本。

那么,没关系。但是,请你明白,即使是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

如果看了上面的文字,让你意识到了朗读绘本的重要性,而且你是真的在乎孩子和他们的未来,那么不要犹豫,请你挤出时间,即使每天只有十分钟,也请开始为你的孩子开始大声地朗读吧。

你可能还感兴趣:

孩子多大可以开始给他读绘本?试图给 1 岁多的孩子亲子阅读总是被抢书怎么办??

www.zhihu.com图标一岁半孩子有必要上早教班吗?上早教的意义何在??

www.zhihu.com图标1岁以内的宝宝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比如绘本之类??

www.zhihu.com图标有哪些备孕、怀孕、育儿书籍适合孕妈妈、新手妈妈入手??

www.zhihu.com图标有哪些经典的婴儿玩具??

www.zhihu.com图标

参考文献

1.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新星出版社,2016-07-01

2. 粲然,骑鲸之旅,译林出版社,2014-03-01

-----------------------------------------------------------------------------

微信公众号:雪球妈妈 ( snowballmom )——和娃一起成长的80后妈妈

想了解更多育儿干货或有问题需要咨询,请关注我。

欢迎和我交流育儿生活中的问题。(*^__^*)


谢邀。

其实我觉得吧,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陪伴与沟通

为什么大家一直强调陪伴式的氛围,就是为了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在自信心、表达能力上都会比其他的孩子强。并且经常陪伴孩子,你可以最迅速的接收到孩子发出的讯息,让你能够有方向性的去培养孩子。

沟通是彼此之间的桥梁,这当然也适用于孩子与宝妈宝爸。通过沟通,你才能更懂孩子,更加知道什么方法、方式适用于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所以对每个孩子的育儿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在育儿问题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焦虑。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经借笔下人物之口讲过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我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育儿训练,就这么无证上岗,养育孩子时难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两种典型的焦虑

一部分家长求助于以往的经验,也就是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严厉管教,苛责,「我都是为你好」……知乎上有个问题:「中国家长有哪些不可理喻的神逻辑?」这个问题有 5000 多个回答,被浏览了 1300 多万次。里面的一些情形,你一定很熟悉:


「都是一个老师教的,你怎么就不如人家 ××× 学得好?」


「人家为什么只找你麻烦,不找其他人?苍蝇不盯没缝儿的蛋!」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上大学前拚命阻止我们谈恋爱,上了大学天天著急找不到对象、生孩子太晚。」


「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


拚命提要求,毫无界限,把孩子的事儿当作自己的事儿,在强硬的外表之下,是深深的焦虑,因为为人父母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做的工作之一。从开始做父母那天起,24×7、年中无休的工作节奏可以持续几年十几年。除了做大厨、清洁工、保育员,父母还得学著做个合格的领导、老师、玩具、陪练、朋友和自动取款机。更要命的是,父母这份工作做得好不好,可能得等个几十年才能真的知道答案。没有及时的反馈,没有重来的机会,注定这份工作得做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并求助于曾经的「成功经验」。


另一部分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是抱著另一种焦虑和忐忑开始这份工作的:养孩子的责任那么大,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下面这些会让人瞬间紧张焦虑的育儿文章标题,你可能也觉得似曾相识吧?


《你的这些做法,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


《小孩子的坏毛病,都是被父母训斥/冷落/冤枉/纵容出来的》(还可以填进去各式各样的动词)


《养女儿/儿子,有件事一定不要做/一定要做》


《做对这一件/三件/五件事,你的孩子会自信独立》


《这位聪明的妈妈/爸爸这样做,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


在我看来,两种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场景——前一种是专横、自我的爹妈,后一种是小心、关爱的父母,其实指向的是同样的情绪:焦虑。

焦虑的解药,是科学

突然成了别人的爸妈,要承担起养育另一个生命的责任,我们难免都会焦虑。


也许是自发的焦虑:因为亲身经历过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言行,因此做了父母以后如履薄冰,生怕哪句话说错、哪件事做错。


也许是被动的焦虑:因为看到、听到「别人家孩子」好或者不好的表现,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或者避免。


也许是焦虑和被焦虑都有:因为无证上岗做了别人的爹娘,就像考试的时候没有参考书、没有复习资料、没有老师画重点,答题的时候小心翼翼到名字都不敢写,看到邻桌的好学生运笔如飞,更是五味杂陈。


当然了,对于做别人父母这件事,适当的焦虑应该是有好处的。心理学上有个古老的发现叫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认为人的表现——特别是在困难任务中的表现——和焦虑感之间呈倒 U 形的关系。


适当的紧张感能够提升表现,过度紧张则会显著降低表现。确实有些现代神经生物学研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适度焦虑能够激活人脑的某个特殊区域(学名叫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虽然适度焦虑是有好处的,但在这个信息爆炸和过剩的时代,新手爸妈们把自己的焦虑感维持在适度状态是个异常困难的任务。


每天,我们都在目睹「别人家父母」「别人家孩子」或好或坏的表现;每天,我们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各种各样的育儿经验或者教训;每天,我们都在被诸如「不这样做就如何如何」「只要这样做就如何如何」之类的标题党育儿文章考验著脆弱的小心脏。哪些信息我们应该相信,哪些指导我们应该赶紧执行,哪些意见确实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万一我们搞错了呢,万一我们忽略了呢,万一我们……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抓住 0—7 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

郝景芳 等

中信出版社

¥35.4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08-1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翟现鹏翟现鹏在线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

谢邀。

自已有儿子,也做家庭教育方向。

立规矩,也就是家庭里对真诚、善良、温暖、执行、结果的认识,然后列红线,绝不允许的事情,例如撒谎,会重惩罚。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谢邀。

自已有儿子,也做家庭教育方向。

立规矩,也就是家庭里对真诚、善良、温暖、执行、结果的认识,然后列红线,绝不允许的事情,例如撒谎,会重惩罚。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