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一维性。
前面有人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发展」说,现代经济和政治理论已经批判出翔了。比如诺思就发现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历史上的制度总是趋向于低效率的,这就解释了在大部分时间里,历史上经济的进步总体来说是停滞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历史前进无非是几次大规模经济革命所造就的。

经济革命的发生,必须依赖于某种制度安排规定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以降低交易成本。这就取决于某个国家拥有这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或含有这种因素)。比如十六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代议制和普通法对绝对主义王权的制约,保护了私有产权,也就成功超越了条件更加优越的西班牙(杨小凯《英国土地制度与宪政共和》)。经济革命再通过制度溢出的方式扩散(英格兰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和殖民地),通过有效率的制度降低交易成本,以实现经济革命。

至于这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形成的?诺思和他的门徒们通过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政治学来研究现代美国政治制度,他们认为通过充分而适度的政治竞争可以促使统治者设计出有效率的制度。这种理论批判借鉴了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选择理论的框架之上,添加了交易成本这个核心变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解释力严重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在阶级话语之外,通过个人的行为来解释国家,也就没有形成关于国家的合理理论。(Margaret Levi, 1981)

时间向前,一切向前。但是对于历史来说,前进还是退步并不好说。所以题主的问题似乎应改为:推动历史变革的动力是什么?

从事件上来看,推动历史进步的就是人的需求啦。

但是从宏观的历史来看,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变革是非常重要的动力。

这两点的分别在于,生产力是客观因素,而人的需求是主观因素。比如农民饭不够吃,满足农民的需求,就可能包括减租减息、开仓放粮、造反等等……这会造成社会变动,不过变动后,生产关系不会变,只是位子上人变了而已。

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化肥,那么就会缓解农民需求,但是却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问题,比如土地需要更少的农民,那么多出的农民怎么办?变成工人,变成流民,变成森么森么。。。无论变成森么,最终结果是土地出产变多,允许更多人不必耕地,从而诞生了更多新型的职业,或者现有职业比例发生变化。非专业,瞎想。。。



如 @文刀 所言,历史无所谓前进,前进的只是时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