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越來越大,充電樁也在不斷的增加。僅12月15日,特斯拉新增29個充電站,共計242個充電樁,包含162個V3超級充電樁和80個V2超級充電樁。12月19日,隨著5座超級充電站的全新上線,特斯拉在中國大陸的超級充電站突破600座。2014年4月,特斯拉充電站破零,2016年7月破100座,從300至500座,特斯拉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而從500到600座,它僅僅用了19天。這麼多的充電站,是不是採用國內的電呢?這個電是國家怎麼來的?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燃煤發電?充電到底是不是新能源?這樣消耗中國的原材料,只為了資本市場獲取高額利潤嗎?

汽車根本不是污染源,是重工廠的排放,把排放解決就行了。就像限行一樣,不解決道路問題,限車是沒意義的!


中國的優惠政策+中國巨大的市場=特斯拉在中國的快速發展

特斯拉跟上海市政府的對賭協議: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起,每年須納稅22.3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這一條件,則必須歸還相應土地。同時,特斯拉還必須在未來5年在上海工廠投入人民幣140.8億元的資本支出。國內的招商引資政策,只有大小之分,沒有中外之別。 特斯拉在中國拿到的貸款年利率是3.9%。一手解決土地成本,一手搞定資金成本,有人說這不是新能源汽車的打法,這是房地產公司的打法。 上海的土地,以十分之一的價格賣給特斯拉。給特斯拉的貸款,利息遠低於其他企業。給特斯拉的貸款,總數超過建廠的費用,運作得好的話,馬斯克一分錢都不用花,中國的土地和資金送給他。

另外,美國一直卡著全世界石油的脖子,中國的汽車行業想彎道超西方的車,傳統燃油車難度極大,純電動汽車是兔子更好的選擇。無奈之前國內已有車企很多是奔著政府補貼去的,長期下去這個行業得不到健康發展。引入特斯拉就不同了,「鯰魚效應」是激活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好的辦法,蔚來小鵬理想威馬,也包括傳統車企都有了危機意識,不好好造車就會被市場淘汰。


特斯拉在哪一個市場都在瘋狂擴張。


看一下他跟上海市政府簽的對賭協議你就明白了。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擴張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每年近3000萬台汽車的銷量,在這個市場擴張壯大是一種很理性的商業行為。尤其是疫情之後,各發達國家的經濟與汽車產業鏈受到很大的衝擊,中國的經濟的「諾亞方舟」現象越來越突出,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也是特斯拉抓增長的主要舉措。

至於「瘋狂」,那是必須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的速度非常快,模仿和融資的能力都很強。充電樁作為基礎設施建設與總體的電網容量有很大的關係,先到先得,在同一個地方電網也不可能無限地提供容量,這樣對內資其它的新能源造車勢力形成擠壓。既能夠將不斷擴大的客戶群體服務好,也可以搶佔稀缺的供電資源,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也不要太擔心特期拉在中國的擴張行為,畢竟政府現在只是給了它50萬的產能空間,這個產能空間對於廣闊的汽車市場而言,大約1/60。所以目前來看還只是一條「鯰魚」,而不是一條「鯊魚」。我們可以用它來帶動中國汽車產業新四化的轉型,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控制一下這條鯰魚的成長速度,以便於內資車企能夠跟得上。

所以特斯拉為什麼在中國市場瘋狂的擴張,是商業利益的驅動,也是對內資企業擠壓的需要,當然也是目前這個階段政府的政策允許。天下功夫,唯快不破!


先說結論,為了賺錢。賺錢來開展火星移民計劃。

這個問題更像是在問「為什麼現在買電車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方便,部分一線城市綠牌不用搖號。

因為便宜,一線城市和很多准一線城市對電車有極大的補貼,而且電車的使用和保養費用都低於油車。

充電樁等電車基建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家政策導向,發展電車可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便捷舒適的出行。目前中國還是以火電為主,環境污染確實存在,但是國家也在大力發展其他的更環保的發電方式,未來清潔電力會佔比更大,那時候來看電車的使用將確確實實比油車環保。汽車尾氣排放造成局部氣候污染的問題也可以減輕很多。

還有就是能源方面,中國是不缺電的(應該沒有土豪的火力發電站燒的是石油吧),但是中國缺油。2019年中旬,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中國希望將石油這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投放到更重要的地方。至於居民交通可以用電力交通替代豈不美哉。


還是在吃外國月亮圓的紅利罷了


簡單點,就是裝逼屬性拉滿了


因為中國人有錢,老美覺得不擴張對不住國人的錢包



電氣化智能化是一次汽車革命,中美會在這個時代對決,特斯拉正好是中美共同造就的產物


國內的政策優惠,以及新能源的產業升級,最主要還是消費能力的需求強勁;ps:另外就是跟上海市政府的對賭協議,如果是真的,那不斷降價促銷量就不奇怪了


啥也不是,中國整體國產車的不足,續航也好,自動駕駛也好,除了比亞迪的電池能與之比肩,所以能瘋狂擴張也是正常現象,特別是目前降價,那更加容易融入中國市場。


通過上海的優惠政策 然後想慢慢打開全世界市場


可以促進國內新能源產業升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