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专业的问题,务必要有专业的人来解答,小简我就不献丑了

我请来的是:大学教学数学20多年的男人,教学多年他更懂普通人学习数学的各种坑及有著自己的一套数学教学体系。

那么我请他来针对的解答一下管理类联考数学怎么复习

怎样提高199管理类联考的数学??

www.zhihu.com图标发布于 2019-08-17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众凯MBA辅导众凯MBA辅导?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一、联考数学考哪些内容?

这是考生在刚下定决心考研时最常问的问题,因为担心考试的内容像普研那样涉及到高等数学,所以心里没底。老徐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联考数学考查的内容是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虽然也涉及到高中的部分内容,但是绝对没有高考的难度,甚至不及十分之一,所以考生们大可放心。

按照1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察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体现在每一道题目上),考纲规定考生绝对不能带计算器;逻辑推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条件充分性判断上);空间想像能力(主要在几何模块考察);数据处理能力(主要在数据分析模块考察)。具体分布在数学的五大模块:即算术模块(通常考察3题左右);代数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几何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数据分析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应用题模块(通常考察5题以上)。

数学部分共25道题,每题3分,共75分,主要有两种考察形式,全部是选择题形式。

(1)问题求解:15道,共45分,五个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道,共30分,分析推理之后也是五个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

二、数学有无单科线?

每年的国家线只会对综合和英语有单科线,至于综合中的数学则没有单科线要求。比如2018年的国家线为165分,其中综合单科线为84分,英语单科线为42分。这里面老徐要强调下,有的同学可能偏科比较严重,比如该生的总分考了180分,超过国家线了,但是英语只考了40分,那么按照18年的国家线来说,最终他还是不能算过线。至于综合的单科线,各位考生大可不必考虑,只要考生们认真准备,基本上都是可以过线的。

三、各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

老徐预计2019年联考的时间可能是在12月28日,离现在虽然时间尚早,但是早期的鸟儿有虫吃,早些准备就早人一步,每个阶段应该要有计划的复习,千万不能想起来了拿著书本翻一番,工作一忙,半个月才看一下,这样的复习效果是负的,既浪费了时间,也没任何效果。

基础阶段:1月—6月:该阶段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以基础知识为主,记住基本的公式,理解基本的概念,做基本的题目,难题直接跳过。

系统阶段:7月—10月:该阶段就是见识题型,见识一题多解,见识各题有无巧解的时间段,以归纳总结为主,争取在这个时间段练到后期可以达到2分钟之内解决掉一道题,甚至于不动笔直接秒选答案的境界。

冲击阶段:11月—考试前:该阶段以做近十年真题为主,每一年的真题至少做三遍以上,千万不能背著答案去做每一遍,不然再多遍都没有作用。第一遍过掉简单题目,第二遍重点抓要想一会才能做出来的题目,第三边抓比较难的题目,检查自己能不能搞定这一块,搞不定的话就直接放弃掉,主要抓简单和中等题。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这也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太多,鱼龙混杂,价格倒不是影响考生们的因素,主要就是各辅导资料褒贬不一,有的厚达几百页,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考生们来说,想要自己过一遍,可能性基本为0。老徐接触过的学生数不胜数,看见别人买了资料,总觉得自己不买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于是别人买我也买,别人看,我看别人看。以至于考试结束的时候,只草草的翻了前面几页,书本还是崭新如初。所以老徐建议,报了众凯辅导班的,一定要把我们发的资料完成掉,我们给每一科目都配备了练习题,论坛上的每周一练每周也会随著课程更新一次,还有老徐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也都会发一些干货总结,这些远远足够应对考试,可怕的就是你对这些都视而不见。

五、上课都能听懂,做题时却又什么都不会。

十个考生有六个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为啥我上课都能听懂,但是自己做题时又一点思路都没有呢?这就好比,我们在中学课堂上学会了汽车的发动原理之后,回家就能造一辆车一样,理论和实际的距离是要有实践来缩短的。首先,课堂上是老师引导著大家去学习,对于每个题目的切入点,每个公式的运用,每一步的计算,这些你都不需要动脑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听懂即可,所以考生们会觉得很简单。当然这也是老师们的优势所在,如果课堂上都不能让你听懂,这也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为什么考生们在课下做题时却又困难重重呢?首先,对于题目的理解,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等等,每一步都极大的考查著你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任何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功亏一篑。但是这个并不能影响到我们最终的考试,第一次可以不会,可以没思路,但是在看完解析之后,熟知解法之后,下次再碰到同种类型的题目,你绝对不可以再一点思路都没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见「多」,然后才能识「广」。

六、做题粗心的毛病怎么改掉?

考场上的时间有限,基本上就是一遍过,这就导致了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的分数游离在分数线边缘,有时就是差一道数学题或者一道逻辑题的事,导致考生又要重来一年,耽误了时间精力,望著学费一年年的增长,心痛如绞。粗心这个毛病,每个人都有,如何才能彻底避免,老徐告诉你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下子除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避免。所以考生们在平时做题时,完成之后尽量再检查一遍,做到两遍答案一致再去对答案,这样通过慢慢的练习,最终可以避免掉你没有必要的一些失误。

七、数学每道题要花多长时间来做?

综合的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平均到数学这一科目上的时间最多为1小时,再平均到每道题上的时间也就是2分40秒。在这个时间内,你要完成读懂题,完成计算,选择出答案,所以这对于我们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有著极大的挑战。而速度和准确率却又是一对矛盾体,这就要求考生们务必要把知识打牢固,不可马马虎虎。当然,基础阶段和系统阶段不要刻意去根据这个时间来做题,还是以搞懂为主,等到冲刺阶段再严格的按照时间来做题。

八、数学要考多少分才不会拉综合的后腿。

对于这个问题,老徐觉得当然是越多越好,最好拿满分,当然这也是一个理想状况,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分数,老徐认为数学最低要拿到45分,其余科目正常发挥,这样才能保证你基本上是能够上线的。但是考生们绝对不能按照这个分数去备考,尽可能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些,有45分的能力就要定60分的目标,这个考试不是提现谦让的地方,用你的分数尽情的去「侮辱」命题老师吧。

九、数学能不能靠猜蒙技巧搞定。

这是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老徐回答的最多的问题。有没有什么猜蒙技巧、有没有秒杀大法可以不用计算,就搞定25道数学题。老徐告诉你,有,但是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基础,是无法运用灵活的。25道题终归是选择题,这个题型设置就不想太难为我们,因为最起码我们不会出现空白处,不会做也可以瞎蒙一个,运气好的话可以蒙对几个,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命运赌在当天的运气上。我们所说的猜蒙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猜蒙,准确率既高,又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去攻克其他一些难题。但是,考生们绝对不可指望这个来应付联考,这个猜蒙只是可以应对个别题目,绝大多数题目还是需要我们通过一步一步的计算和推导的。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徐会一一总结这些猜蒙技巧,告诉你在什么地方上可以用,什么地方上用不得。病急乱投医,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十、考上之后还要学习数学吗?

问的最多的对于学了数学之后觉得很痛苦的考生来说的,这部分考生担心考上之后会再学数学,联考的基础数学已经把他们折磨的够呛,如果再涉及高等的数学,可能就真的会让他们放弃考研了。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说,有的学科可能考上之后会再学习一些数学方面的课程,比如搞金融方面的,有的专业则不需要去学,所以这个考生们不必太过担心。

BUT,老徐觉得,你将来是一个研究生了,以后你也要带娃的,也要辅导自己的娃学习的,如果你现在能够深刻理解,并且能够培养一些数学思维,那么以后你在你家娃的心中也是高大上的。所以不管怎样,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的学习。

编辑于 2019-08-2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林晨林晨?

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学硕士在读

谢谢邀请!

管理类联考中涉及的数学方面的题目大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但对工作多年的MBA备考者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而且联考数学科目的题非常多,考核的还是怎么能快速有效的做题,所以虽然难度不高,但还是需要非常系统的复习以及知道快速解题法。

以下是数学考试涉及的考题类型:

1.算数,考察计算能力 主要考实数、考绝对值、考应用题。实数展开就是奇数、偶数、质数、公约数、公倍数等;绝对值应用题通常就是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整式分式,通俗的说就是因式分解;几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方程;不等式,这都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主展开的,这些都是在初中时候学过的内容。

2.代数,考察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以数列内容为主,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3.几何,考察空间想像能力;分三块: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只考规则的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立体几何只考柱体和球体的表面几何体积,空间角度空间距离基本不考;解析几何考数形结合。

4.数据分析,考察处理数据的能力。排列组合、概率、方差等。

关于学习资料的选择你可以参考我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或者关注我们在喜马拉雅上的考研专题频道」林晨陪你考研「会有更多关于考研的经验介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上理想院校的研究生!


一、联考数学考哪些内容?

这是考生在刚下定决心考研时最常问的问题,因为担心考试的内容像普研那样涉及到高等数学,所以心里没底。老徐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联考数学考查的内容是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虽然也涉及到高中的部分内容,但是绝对没有高考的难度,甚至不及十分之一,所以考生们大可放心。

按照18年的考试大纲要求,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察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体现在每一道题目上),考纲规定考生绝对不能带计算器;逻辑推理能力(主要体现在条件充分性判断上);空间想像能力(主要在几何模块考察);数据处理能力(主要在数据分析模块考察)。具体分布在数学的五大模块:即算术模块(通常考察3题左右);代数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几何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数据分析模块(通常考察5题左右);应用题模块(通常考察5题以上)。

数学部分共25道题,每题3分,共75分,主要有两种考察形式,全部是选择题形式。

(1)问题求解:15道,共45分,五个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道,共30分,分析推理之后也是五个选项选择一个正确的。

二、数学有无单科线?

每年的国家线只会对综合和英语有单科线,至于综合中的数学则没有单科线要求。比如2018年的国家线为165分,其中综合单科线为84分,英语单科线为42分。这里面老徐要强调下,有的同学可能偏科比较严重,比如该生的总分考了180分,超过国家线了,但是英语只考了40分,那么按照18年的国家线来说,最终他还是不能算过线。至于综合的单科线,各位考生大可不必考虑,只要考生们认真准备,基本上都是可以过线的。

三、各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

老徐预计2019年联考的时间可能是在12月28日,离现在虽然时间尚早,但是早期的鸟儿有虫吃,早些准备就早人一步,每个阶段应该要有计划的复习,千万不能想起来了拿著书本翻一番,工作一忙,半个月才看一下,这样的复习效果是负的,既浪费了时间,也没任何效果。

基础阶段:1月—6月:该阶段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以基础知识为主,记住基本的公式,理解基本的概念,做基本的题目,难题直接跳过。

系统阶段:7月—10月:该阶段就是见识题型,见识一题多解,见识各题有无巧解的时间段,以归纳总结为主,争取在这个时间段练到后期可以达到2分钟之内解决掉一道题,甚至于不动笔直接秒选答案的境界。

冲击阶段:11月—考试前:该阶段以做近十年真题为主,每一年的真题至少做三遍以上,千万不能背著答案去做每一遍,不然再多遍都没有作用。第一遍过掉简单题目,第二遍重点抓要想一会才能做出来的题目,第三边抓比较难的题目,检查自己能不能搞定这一块,搞不定的话就直接放弃掉,主要抓简单和中等题。

四、复习资料的选择。

这也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太多,鱼龙混杂,价格倒不是影响考生们的因素,主要就是各辅导资料褒贬不一,有的厚达几百页,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考生们来说,想要自己过一遍,可能性基本为0。老徐接触过的学生数不胜数,看见别人买了资料,总觉得自己不买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于是别人买我也买,别人看,我看别人看。以至于考试结束的时候,只草草的翻了前面几页,书本还是崭新如初。所以老徐建议,报了众凯辅导班的,一定要把我们发的资料完成掉,我们给每一科目都配备了练习题,论坛上的每周一练每周也会随著课程更新一次,还有老徐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也都会发一些干货总结,这些远远足够应对考试,可怕的就是你对这些都视而不见。

五、上课都能听懂,做题时却又什么都不会。

十个考生有六个都会问到这样的问题,为啥我上课都能听懂,但是自己做题时又一点思路都没有呢?这就好比,我们在中学课堂上学会了汽车的发动原理之后,回家就能造一辆车一样,理论和实际的距离是要有实践来缩短的。首先,课堂上是老师引导著大家去学习,对于每个题目的切入点,每个公式的运用,每一步的计算,这些你都不需要动脑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听懂即可,所以考生们会觉得很简单。当然这也是老师们的优势所在,如果课堂上都不能让你听懂,这也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为什么考生们在课下做题时却又困难重重呢?首先,对于题目的理解,对于公式的掌握程度,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等等,每一步都极大的考查著你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任何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功亏一篑。但是这个并不能影响到我们最终的考试,第一次可以不会,可以没思路,但是在看完解析之后,熟知解法之后,下次再碰到同种类型的题目,你绝对不可以再一点思路都没有。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见「多」,然后才能识「广」。

六、做题粗心的毛病怎么改掉?

考场上的时间有限,基本上就是一遍过,这就导致了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考生的分数游离在分数线边缘,有时就是差一道数学题或者一道逻辑题的事,导致考生又要重来一年,耽误了时间精力,望著学费一年年的增长,心痛如绞。粗心这个毛病,每个人都有,如何才能彻底避免,老徐告诉你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一下子除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避免。所以考生们在平时做题时,完成之后尽量再检查一遍,做到两遍答案一致再去对答案,这样通过慢慢的练习,最终可以避免掉你没有必要的一些失误。

七、数学每道题要花多长时间来做?

综合的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平均到数学这一科目上的时间最多为1小时,再平均到每道题上的时间也就是2分40秒。在这个时间内,你要完成读懂题,完成计算,选择出答案,所以这对于我们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有著极大的挑战。而速度和准确率却又是一对矛盾体,这就要求考生们务必要把知识打牢固,不可马马虎虎。当然,基础阶段和系统阶段不要刻意去根据这个时间来做题,还是以搞懂为主,等到冲刺阶段再严格的按照时间来做题。

八、数学要考多少分才不会拉综合的后腿。

对于这个问题,老徐觉得当然是越多越好,最好拿满分,当然这也是一个理想状况,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非要说一个分数,老徐认为数学最低要拿到45分,其余科目正常发挥,这样才能保证你基本上是能够上线的。但是考生们绝对不能按照这个分数去备考,尽可能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些,有45分的能力就要定60分的目标,这个考试不是提现谦让的地方,用你的分数尽情的去「侮辱」命题老师吧。

九、数学能不能靠猜蒙技巧搞定。

这是考生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老徐回答的最多的问题。有没有什么猜蒙技巧、有没有秒杀大法可以不用计算,就搞定25道数学题。老徐告诉你,有,但是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基础,是无法运用灵活的。25道题终归是选择题,这个题型设置就不想太难为我们,因为最起码我们不会出现空白处,不会做也可以瞎蒙一个,运气好的话可以蒙对几个,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命运赌在当天的运气上。我们所说的猜蒙一定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猜蒙,准确率既高,又可以节省我们的时间去攻克其他一些难题。但是,考生们绝对不可指望这个来应付联考,这个猜蒙只是可以应对个别题目,绝大多数题目还是需要我们通过一步一步的计算和推导的。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徐会一一总结这些猜蒙技巧,告诉你在什么地方上可以用,什么地方上用不得。病急乱投医,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十、考上之后还要学习数学吗?

问的最多的对于学了数学之后觉得很痛苦的考生来说的,这部分考生担心考上之后会再学数学,联考的基础数学已经把他们折磨的够呛,如果再涉及高等的数学,可能就真的会让他们放弃考研了。对于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来说,有的学科可能考上之后会再学习一些数学方面的课程,比如搞金融方面的,有的专业则不需要去学,所以这个考生们不必太过担心。

BUT,老徐觉得,你将来是一个研究生了,以后你也要带娃的,也要辅导自己的娃学习的,如果你现在能够深刻理解,并且能够培养一些数学思维,那么以后你在你家娃的心中也是高大上的。所以不管怎样,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的学习。

编辑于 2019-08-23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林晨林晨?

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学硕士在读

谢谢邀请!

管理类联考中涉及的数学方面的题目大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但对工作多年的MBA备考者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而且联考数学科目的题非常多,考核的还是怎么能快速有效的做题,所以虽然难度不高,但还是需要非常系统的复习以及知道快速解题法。

以下是数学考试涉及的考题类型:

1.算数,考察计算能力 主要考实数、考绝对值、考应用题。实数展开就是奇数、偶数、质数、公约数、公倍数等;绝对值应用题通常就是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整式分式,通俗的说就是因式分解;几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方程;不等式,这都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主展开的,这些都是在初中时候学过的内容。

2.代数,考察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以数列内容为主,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3.几何,考察空间想像能力;分三块: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只考规则的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立体几何只考柱体和球体的表面几何体积,空间角度空间距离基本不考;解析几何考数形结合。

4.数据分析,考察处理数据的能力。排列组合、概率、方差等。

关于学习资料的选择你可以参考我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或者关注我们在喜马拉雅上的考研专题频道」林晨陪你考研「会有更多关于考研的经验介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上理想院校的研究生!


谢谢邀请!

管理类联考中涉及的数学方面的题目大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难度。但对工作多年的MBA备考者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而且联考数学科目的题非常多,考核的还是怎么能快速有效的做题,所以虽然难度不高,但还是需要非常系统的复习以及知道快速解题法。

以下是数学考试涉及的考题类型:

1.算数,考察计算能力 主要考实数、考绝对值、考应用题。实数展开就是奇数、偶数、质数、公约数、公倍数等;绝对值应用题通常就是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整式分式,通俗的说就是因式分解;几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方程;不等式,这都是基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主展开的,这些都是在初中时候学过的内容。

2.代数,考察你的逻辑分析能力。以数列内容为主,主要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

3.几何,考察空间想像能力;分三块: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只考规则的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立体几何只考柱体和球体的表面几何体积,空间角度空间距离基本不考;解析几何考数形结合。

4.数据分析,考察处理数据的能力。排列组合、概率、方差等。

关于学习资料的选择你可以参考我对其他同学的回答或者关注我们在喜马拉雅上的考研专题频道」林晨陪你考研「会有更多关于考研的经验介绍。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上理想院校的研究生!


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

为什么说难?分数要求高呀,考试时间紧,题量大,所以说高分也不是很容易考的。

为什么说不难?因为考的知识点大多是初高中知识呀,所以说知识点的难度上,其实并不是很高。

还有就是,对于同学来说,难不难的,真要看人,对于学霸来说,就是探囊取物;对于学渣来说,那就是困难重重。

复习的话,找老师跟著学,是最高效的复习方式了,

为啥这么说?因为自学需要自己揣摩,有人领著你学,他就会带你躲避备考过程中的大坑,少走很多弯路,

当然,如果你有自学的时间和实力,自学也未尝不可。

编辑于 2019-08-16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林晨林晨

谢谢邀请!~

首先,你要清楚,数学在整个管综考试中占分75分,占200分的37.5%,占比不是最大。如果数学是你的薄弱项,你尽量能够保持拿一半的分数,然后将其余的精力放在其他的62.5%的管综上面,逻辑和作文上。如果你的逻辑和作文能够达到70%的正确率以上,数学正确率达到一半,你的总体管综成绩也能够在130分左右。

其次,综合来看整个笔试考试中,数学成绩占到总成绩的12.5%,因为在最后加权平均时候,英语和管综的成绩比重是2:1,即英语多考一分相当于管综多考两分。因此你就应该明白在整个笔试备考中,科目的重要比例是英语,其次是管综。如果恰好管综的数学是你的弱项,那么的强烈建议您把逻辑和写作充分准备好,把管综的基本平均分保持在一个较为优秀的水平上,那么即使数学今年很难,在这部分的分会有所偏差,但是对整体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只占12.5%的分值影响。

因此,您在目前情况下,要把英语,逻辑,写作这几门的科目非常认真的学,并且在10月份开始的每次模拟中,这几个大部头分值要保持在一个稳定较高的水平,那么你的总分偏差就不会很大。如果数学当年整体偏难对您的总分的方差也影响不大。

最后,祝您考上理想院校~


谢谢邀请!~

首先,你要清楚,数学在整个管综考试中占分75分,占200分的37.5%,占比不是最大。如果数学是你的薄弱项,你尽量能够保持拿一半的分数,然后将其余的精力放在其他的62.5%的管综上面,逻辑和作文上。如果你的逻辑和作文能够达到70%的正确率以上,数学正确率达到一半,你的总体管综成绩也能够在130分左右。

其次,综合来看整个笔试考试中,数学成绩占到总成绩的12.5%,因为在最后加权平均时候,英语和管综的成绩比重是2:1,即英语多考一分相当于管综多考两分。因此你就应该明白在整个笔试备考中,科目的重要比例是英语,其次是管综。如果恰好管综的数学是你的弱项,那么的强烈建议您把逻辑和写作充分准备好,把管综的基本平均分保持在一个较为优秀的水平上,那么即使数学今年很难,在这部分的分会有所偏差,但是对整体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只占12.5%的分值影响。

因此,您在目前情况下,要把英语,逻辑,写作这几门的科目非常认真的学,并且在10月份开始的每次模拟中,这几个大部头分值要保持在一个稳定较高的水平,那么你的总分偏差就不会很大。如果数学当年整体偏难对您的总分的方差也影响不大。

最后,祝您考上理想院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