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我是在读唐圭章版的《全宋词》的时候发现的这首词,它在《全宋词》中这首词署名为袁绹。正好大三啦学校要求写课程论文练手,正好就拿来开题了嘿嘿。

如果大家觉得太多太啰嗦可以直接看加粗的黑体字~

首先,这首词首次收录于《尊前集》。对于《尊前集》的具体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今人考证为北宋雍熙年间编成,但成书后误入一部分词作。研究发现《尊前集》讹误甚多。其所收录的唐玄宗李隆基所作《好时光》,因「这首词的韵脚相隔太远,非但不能产生于盛唐,甚至不能产生于五代。看它所用的语言,大约是南宋以后的伪作」,已经被证实为伪作;又署名李白的《菩萨蛮》(游人尽道江南好),系韦庄词割裂而成。可见今人所见《尊前集》不甚严密,且在明代重新勘定的过程中误入了许多伪词,这不能不使《尊前集》的信度大大降低。

其次,在研究了《全唐五代词》收录的唐前期词之后,可以得出唐前期词的特点为以下几点:

1.齐言词数量占据主导地位

2.用韵、格律或不拘,或与近体诗基本相同

下面试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齐言词数量占据主导地位

除李白词外,《全唐五代词》共收入李白前期及同期作品共50首,仅5首为散言,其中李隆基《好时光》已被证明为伪作;而且除去伪作,余下的四十九首词,全部为单片词。可见在李白所生活的时代,由于词作刚刚兴起,一是诗人主动作词的意识并不高,二是诗也就是律诗、绝句与词的分界并不明晰。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李白作出形制完整的散言、双片词的几率有多高呢?可以说没有。

而且这一时期,唱和同调词方兴未艾,有《回波乐》(即《回波词》)、《踏歌词》等。刘长卿曾摹写过李白词《秋风清》,虽用仄韵,但其字句与李白词同。虽然没有后人仿写不能证明这首词的不存在,然而众所周知,一个事物的发展需要由量变发展成为质变,一个新的文学体裁的成熟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同样是盛唐时期出现的《忆江南》词作,首次见于史册为明皇年间,后为谢良辅、鲍防等十二人唱和,一直到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经历了七十多年、整个唐朝四分之一的时间才趋于成熟。而在词作刚刚萌芽的阶段,出现了一个如此成熟,如此突兀的作品,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2、用韵、格律或不拘,或与近体诗基本相同。

下面分析与近体诗相同的情况。

(1)用韵。据王兆鹏《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研究》,唐代「为方便科举考试用韵,《广韵》卷首总目和每卷韵目逐一标明了『独用』、『同用』」,且「《广韵》所标明的『同用』『独用』,在开元五年丁巳(717年)就已确定,并开始用于科举考试之中。」那么,《广韵》所标明的「独用」「同用」对于研究唐人用韵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广韵》中,本词的韵脚分属于去声五寘与去声十八队;而在《广韵》所标注的「同用」中,去声五寘与六志同用,而十八队与十九代同用,不存在五寘与十八队同用的情况。即使是在平水韵中,本词的韵脚也分属于四寘与十一队,这两个韵脚相距甚远,不存在通韵的情况。因此可以确定,《清平乐·画堂晨起》不符合唐人用韵的要求。但在以宋人的用韵习惯编撰而成的韵书《词林正韵》中,去声四寘与十一队通用。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清平乐·画堂晨起》的成词年代绝不会在唐朝时期。

(2)格律。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的是,由于词这一文学形式刚刚出现,它的格律还没有定式,此时并不存在「词律」一说。词人作词,多与近体诗格律相似。因为《清平乐·画堂晨起》下阙是四个整齐的六字句,所以我们著重分析初唐盛唐词中的六字句。下面我们来看张说《舞马词》(其三):

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

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可以发现,六言词的格律与六言绝句的格律基本相同。再研究同时期的其他词作,可以发现词作中不存在完全脱离诗律的情况,下面我们来看《清平乐·画堂晨起》的格律。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可以发现,本词的五个六字句,不仅完全不符合六言绝句的组合诗律,而且只有一句符合六言诗的基本格式。词作的平仄与格律诗的格律相距甚远,这在唐中前期词中是难以想像的。

但通过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可以知道,六字句的格律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以及有一种很常见的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但这种格式和「仄平平仄」一样,是词特有的格式。对比发现,「画堂晨起」以及「皓色远迷庭砌」「乱把白云揉碎」的平仄是一种词特有的格式。

《清平乐·画堂晨起》不符合通行的《清平乐》词调的格律。它的格律不符合唐中前期词作格律的特点,却与宋朝已经基本定型的平仄组合方式不谋而合。所以《清平乐·画堂晨起》非但不可能产生于盛唐,也不可能产生于五代,它的成作时间应在北宋以后。

最后是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此词的起句是「画堂晨起,来报雪花追」,「画堂」指华丽的屋舍,「来报」则很容易让人想起李清照的名词「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指明这是有童仆奴婢的照料。从「画堂」到婢仆,可以看出作者非富即贵,而且非常自得于这种俗世的快乐。李白对这种「富贵」是如何看待的呢?他曾表示:「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也写下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等诗句,可以看出李白丝毫没有沉溺在富贵生活的骄奢淫逸中。李白向往的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古风·其十五》),而非蜗居在「画堂」之中自得于「非所愿」的腐朽生活中。后世晏殊在点评「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一句时言:「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青箱杂记》)。「画堂」「来报」本质上与「金书」「玉篆」并无差别,有富贵景象而无富贵气象。须知富贵并不在金玉锦绣之论,而在于独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超脱本体的清醒,甚至是第三视角的慨叹赏鉴。「画堂」「来报」的富贵,是最低级的富贵。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此句中的「佳瑞」一词,是唐人绝少使用的一词。除本词外,最早见于《唐元次山文集》中,在唐代一共只出现了两次,但却被广泛用在宋人文章中。从句意看,「高卷帘栊」看雪景,却只看到了「庭砌」,格局仅仅局限在这个庭院当中,过于狭小。李白的作品空间时间无比阔大,河流、海洋、高山、宇宙皆囊括于中,怎会局限于小小花草庭院之中?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盛气如何「光引」炉烟呢?这个「光」作何理解?从上下句看,「光引」好似只为下句「寒生」相对而言捏造出来的,非常生硬,胶柱鼓瑟。而下句本就已经是「素草」,而又让其贴上几点「玉佩」,没有丝毫的色彩对比之美。这两句水平非常拙劣,雕琢空洞而乏味。李白主张「清真」「天然」,他的诗学观显示出在蕴含与特质上道家任自然、任天真为美的审美理想;他主张「文质相炳焕」(《古风·其一》),而《清平乐·画堂晨起》中的这两句词,却是「错采镂金」(钟嵘《诗品》)的下乘作品。

最后「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一句,「应是」一词气势不足,远远不如李清照「知否?知否?」。至于「乱把白云揉碎」应写雪势之大,与全词意境格格不入。

综此及以上,《清平乐·画堂晨起》一词非但并非李白所作,而且笔力萎靡,语言庸俗。而往往有急功近利之徒卖弄文采,为此词境界之高超摇旗呐喊,极力颂扬,认为此词「奇特瑰丽、高雅冰洁,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诗的典型例子,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风格」,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参考文献:

[1] 邹尊兴.论李白诗学观的儒道兼融特色[J].北方论丛,1999(1).

[2] 阮佩铭.《尊前集》研究[D].台湾:国立中央大学,2008.

徐拥军.李白词真伪考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2(2).

第一次写论文,虽然写的很用心,不过导师评价不是很高,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去问导师到底哪里不好。如果知乎大佬能看到这个问题给我指出就好啦。


我基本赞同 @河祾 的见解,有小部分有个人想法。

雪花「坠」这一字与后面的「白云揉碎」非常不搭,因为雪花既然是坠下的,那说明又大又重,这个比喻本身显然是用力过猛的。

何况,后面又突然改口说像是揉碎的白云,那照作者描述,应该如同柳絮一般是轻飘飘的散雪,碎散而繁多的轻雪,和「坠」这种又大又重的雪(我甚至认为是冰雹)相冲。

这么问吧,有谁会认为白云是非常沉重的,何况是揉得碎散的白云呢?

结合 @河祾 对唐人宋人用韵格律的分析,可得这是后人托名李白的伪作。


与李白风格明显不搭,从行文到心性,你说他是柳三变写的我可能会信,虽然比起柳三变这水平次了点,但是李白,,,


根本不是,绝对伪作,写的很呆板,一点都没有诗仙清新飘逸的气质,这水平也就个中等水平,后人托名写的,每次看见这首词就想吐,媚俗,矫揉造作


普通的唐诗爱好者,水平很低,所以我的回答只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给结论:不是。

这首词所有的出处都指向《尊前集》一书,也就是说没有《尊前集》我们今天是看不到这首词的。

《尊前集》专门收录唐朝至五代时期的词作,作者不详,我们可以推测应该是北宋初年成书。

至于说这本书所载不可靠,原因有二:

第一,《清平乐.画堂晨起》这首词作在《尊前集》之前任何一本李白诗词集录中都没有出现过,如果说李白同时代或者稍晚时代的人都没有提过此词,那么两百年以后的宋人是从哪里得知的呢?

其次,即便如此,原版《尊前集》也并没有注明此词乃李白所作,根据施蛰存的考证,很可能是明代中后期的某个版本里面,把这首词的作者改为李白。

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间,文坛领袖是以李东阳为首的七人组成的所谓「前七子」,他们号召文人写诗学习盛唐气象,带动了整个文坛风气。当时的出版行业非常发达,很可能有出版商动了歪脑筋,修改《尊前集》,以图带动销量。

以上是从源流上质疑此词,但不能完全确定此词非李白作品,下面从此词内容和风格上谈谈。

首先应当说,包括《清平乐.禁庭春昼》在内的五首《清平乐》词作,是否为李白所写都很可疑,后人很可能是因为李白写过《清平调》三首,因此错把《清平乐》也当做李白的作品了。即便如此,《画堂晨起》和其它四首《清平乐》也不像是一个作者所写。其它四首《清平乐》,上下阕压不同的辙韵,《画堂晨起》却上下阕压同一辙韵。其他四首《清平乐》写宫廷生活,《画堂晨起》写雪景,题材也不相同。

其次是水平问题。《画堂晨起》最后两句看似狂放,但是与全词整体意境不合。前面描写的雪景非常静谧,最后两句却给人以闹哄哄乱糟糟之感。「应是」,「乱把」语言累赘不精练,有凑字数的嫌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李白笔下的神仙,从来不是狂放不羁,撒酒疯的样子。李白一心想修道成仙,他眼中的神仙代表了尽善尽美的形象,是不会把神仙描写成「狂醉」,「揉碎」这样癫狂无状的样子的。反倒是后世文人,在想像神仙时,经常把神仙想像成李太白的形象。

总之,《清平乐.画堂晨起》一词,源流上非常可疑,从体裁上非常牵强,从艺术风格上和李白其它作品不合,从水平上与李白的水准相差非常远。现代研究李白的学者,似乎没有人赞同此词为李白所做。


我感觉其实还好吧,没有说特别水平一般,整首作品也中规中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样的篇幅出现了更加不能说称之为一般水平了吧,作者创作的心境肯定不会是雷同一类,总会有感触不一的时候


这就好像在问,韦德的父母是不是小丑杀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