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的说,知识就是能力!

人与人能力不同,关键在与大脑;大脑与大脑不同,关键在于知识。

纸上谈兵,问题不在「谈兵」,问题在于「纸上」。

失败不是因为依赖知识,而是因为依赖的知识,不够准,不够多,不够细。


谢邀。首先我们要了解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著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路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而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心理特征。达成一个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 说白了,通俗点讲就是一个理论、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举个比较有名的例子:长平之战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当时秦强赵弱,最初赵名将廉颇采 取了坚壁不出、疲劳秦师的战略。后来秦国使用离间计,赵王临阵换帅,用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秦军则偷换名将白起为帅。第一次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赵括,哪里是身经百战、有人屠之称的杀神白起的对手,中了白起的圈套,率主力出击,被白起的侧翼奇兵从后方攻击,截断赵军回营垒的归路,赵兵被秦军分割包围,并载断了粮道。围囤四十六天,赵括孤注一掷,亲率精锐强行突围,被秦军所射杀,只留给了世人一个纸上谈兵的笑柄。四十万赵兵降秦,被白起全部坑杀。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随父从军,好读兵法,理论水平很高,经常连父亲赵奢也辩不过他,还能经常为父亲出谋划筹,还会提出一些比较有水准的战略构想,而对于真正的带兵打仗却毫无经验。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说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真正实操起来却是牛头不对马嘴,前段时间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很好,有人在问群里问一滴水从高处落下落到人身上会怎么样?一时间群里各行各业的精英开始沸腾了起来,有的举例子,有的列公式。这时有一个大妈直接站出来说你们难道没淋过雨么?一时间群里哑口无言。

有时候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理论,从而忽略了实操的能力。从个人角度来说,能力有时候可能会成为知识,但知识并不绝对等于能力。


先说结论: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人生价值。

讲一个故事,来源于网路。

阿尔伯特·霍布代尔是曼彻斯特市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尽管薪水只有每周5英镑,他工作却十分尽责,总是把校园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因为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识字,多干点事,为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不错的。不料那一年,他敬佩的老校长退休了,来了一个叫约翰逊的自命不凡的新校长。他上任不久,就宣布全体员工每天必须签到并注明时间。

周五,他把考勤簿拿来查看——情况好极了!当他满意地正准备把签得密密麻麻的簿子合上时,却发现一处空白,显得很不协调。

他立即命人去把那个不服帖的人找来。

听著,阿尔伯特,我已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考勤簿上签到,你知道吗? 知道,先生。

那么,你签了没有? 没有,先生。 我一旦订下制度,就意味著每个人必须照办,谁不照办,就得请便——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懂,先生。 那你为什么不签?

阿尔伯特涨红了脸,半晌不说话,最后只好以实相告:「我签不好,先生。」 什么?签不好?天啊!下一句话你该不会说你不识字吧? 确实不识字,先生。 太可怕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的人竟不识字……

够了!你知道我这儿不容许低效率,给你一周时间,另谋生路吧!

阿尔伯特走出学校时,天已黑了。在今天这个20年来最倒霉的日子里,他提醒自己一定得买半磅香肠带回家。 猛地,他打了一个冷战——记起自己常去买香肠的那家小食品店店主威格丝太太前天死了,店门至今还关著,附近再没有卖香肠的店。 「真该死,为什么整个街区没有第二家香肠店呢?」阿尔伯特情绪坏到了极点,直觉得眼前漆黑。

倏地,一个念头像闪电一样晃进他的脑子: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开一家呢?这些年好歹攒了一些钱,何况现在又失了业……对!就把威格丝太太的店盘过来,作为谋生之路吧!

他兴奋得把失业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星期后,食品店重新开张,阿尔伯特做了店主。

生意不坏。

阿尔伯特心想:把香肠做熟再卖不更好吗?于是,他开始加工香肠,并在一大早就把热气腾腾的香肠端出去。正值11月份,天冷又多雾,热香肠诱人的香味,吸引来一批又一批顾客。

为了应付店前「长龙」,阿尔伯特想出了新点子:削制了许多小木筷子,把香肠夹在半切开的面包里,串在筷子上卖。这种早点经济又方便,一面世就大受欢迎,结果,「长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长了。阿尔伯特一个月内接连雇了两个帮手,仍然忙不过来,顾客把店门都快挤破了。 他灵机一动,雇了一个半大的孩子,让他蹬著三轮车到街头流动出售,这果然减轻了店门前的拥挤,但生意也因此做得更大。

随著「霍布代尔香肠」的名声越来越响,他的小吃馆变成了大饭店,还开了两家分店。为了保证货源,他开始自己制作香肠,而不再依赖批发商。

入夏了,这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没有多少人愿意吃热香肠——实际上,任何热食都勾不起人的食欲。阿尔伯特转念一想:「既然天热得大家都不愿下厨,也不愿挤饭馆,何不把香肠做熟晾凉,然后把凉香肠送货上门呢?说干就干13个孩子一齐出动,蹬著车子穿街走巷,专卖串在竹筷上的「面包夹香肠」。这个夏季的销售量竟比冬季还要多!

5年以后,任何人到曼彻斯特市,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蹬车叫卖香肠的孩子。又过了几年,就连最繁华的大街上,也有了「霍布代尔香肠店」的分店,且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随著事业发展,阿尔伯特感到需要提高新工人的技术水平。他与学区教育委员会联系,申请创建一所「香肠制作技术学校」。 这位实业家的想法得到了学区教委的大力支持,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双方商定:由学区委派正、副校长,而教师,则主要从高、中级职员和技术工人中选聘。 不久,副校长打来一个电话说:「霍布代尔香肠制作技术学校」不久即可开学,特请董事长题写校名。 阿尔伯特哑然失笑,回话说:「副校长先生,真对不起,还是请你们中间哪一位代劳吧,我写不好。」副校长有点不悦,说:「霍布代尔先生,不要推辞了,像您这样卓有成就的实业家,不是出自剑桥、牛津,就是在国外深造过。生意再忙,写这样几个字还是抽得出时间的吧?」

阿尔伯特只好以实相告:「副校长先生,我真的写不好。说来也许您不相信:10多年前,我还是个『老粗』——既不会写、也不会读,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经商以后学会写的。」

副校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阵。

最后说:「霍布代尔先生,您真了不起,在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条件下,竟然做出了这样一番大事业。我想倘若您10年前就能读会写的话,那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人呢?」

阿尔伯特放声大笑:「格雷大街中学的校工——一周挣5英镑,先生!」 啊——」电话里传来一声惊呼,原来,那副校长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把阿尔伯特赶出校门的约翰逊先生。

写在最后: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必须转化成能力与素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就像一个人吃下食物不等于增强体质,需要吸收才可能增强体质一样。只有把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产生效果时,才能体现能力。


会用知识,才算能力。会舞哑铃,才算肌肉


因为知道不都能与能做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