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的說,知識就是能力!

人與人能力不同,關鍵在與大腦;大腦與大腦不同,關鍵在於知識。

紙上談兵,問題不在「談兵」,問題在於「紙上」。

失敗不是因為依賴知識,而是因為依賴的知識,不夠準,不夠多,不夠細。


謝邀。首先我們要了解知識到底是什麼,目前仍然有爭議。我國對知識的定義一般是從哲學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知識」條目是這樣表述的:「所謂知識,就它反映的內容而言,是客觀事物的屬性與聯繫的反映,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動形式而言,有時表現為主體對事物的感性知覺或表象,屬於感性知識,有時表現為關於事物的概念或規律,屬於理性知識。」從這一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知識是主客體相互統一的產物。它來源於外部世界,所以知識是客觀的;但是知識本身並不是客觀現實,而是事物的特徵與聯繫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表徵,知識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人腦的反映活動而產生的。知識是產生對人類自由的熱愛和原則的唯一源泉.

上述定義為我們討論知識的內涵提供了哲學基礎。但宏觀的哲學反映論的認識還需要從個體認知角度進行具體化,這樣纔能有效地用以指導學校的具體教學。

與哲學不同,認知心理學是從知識的來源、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及表徵形式等角度對知識進行研究的。例如,皮亞傑認為,經驗(即知識)來源於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這種經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物理經驗,它來自外部世界,是個體作用於客體而獲得的關於客觀事物及其聯繫認識;另一類是邏輯——數學經驗,它來自主體的動作,是個體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相互協調的結果。如兒童通過擺弄物體,獲得關於數量守恆的經驗,學生通過數學推理獲得關於數學原理的認識。皮亞傑對知識的定義是從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來表述的。布盧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中認為知識是「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方法和過程的回憶,或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這是從知識所包含的內容的角度說的,屬於一種現象描述。

我們認為,在理解知識的含義時,有必要把作為人類社會共同財富的知識與作為個體頭腦中的知識區分開來。人類社會的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個體頭腦中的知識並不是客觀現實本身,而是個體的一種主觀表徵,即人腦中的知識結構,它既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題、圖式,它們分別標誌著個體對客觀事物反應的不同廣度和深度,這是通過個體的認知活動而形成的。一般來說,個體的知識以從具體到抽象的層次網路結構(認知結構)的形式存儲於大腦之中。哲學主要對人類社會共同知識的性質進行研究,心理學則主要對個體知識的性質進行研究。

而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 人們在完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

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實踐相聯繫在一起的。離開了具體實踐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所需的心理特徵。達成一個目的所具備的條件和水平。 說白了,通俗點講就是一個理論、一個實際操作的問題。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長平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當時秦強趙弱,最初趙名將廉頗採 取了堅壁不出、疲勞秦師的戰略。後來秦國使用離間計,趙王臨陣換帥,用毫無戰爭經驗的趙括代替廉頗為帥,秦軍則偷換名將白起為帥。第一次指揮大規模軍團作戰的趙括,哪裡是身經百戰、有人屠之稱的殺神白起的對手,中了白起的圈套,率主力出擊,被白起的側翼奇兵從後方攻擊,截斷趙軍回營壘的歸路,趙兵被秦軍分割包圍,並載斷了糧道。圍囤四十六天,趙括孤注一擲,親率精銳強行突圍,被秦軍所射殺,只留給了世人一個紙上談兵的笑柄。四十萬趙兵降秦,被白起全部坑殺。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隨父從軍,好讀兵法,理論水平很高,經常連父親趙奢也辯不過他,還能經常為父親出謀劃籌,還會提出一些比較有水準的戰略構想,而對於真正的帶兵打仗卻毫無經驗。

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隻會「紙上談兵」的人,說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真正實操起來卻是牛頭不對馬嘴,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段子說的很好,有人在問羣裏問一滴水從高處落下落到人身上會怎麼樣?一時間羣裏各行各業的精英開始沸騰了起來,有的舉例子,有的列公式。這時有一個大媽直接站出來說你們難道沒淋過雨麼?一時間羣裏啞口無言。

有時候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理論,從而忽略了實操的能力。從個人角度來說,能力有時候可能會成為知識,但知識並不絕對等於能力。


先說結論:

知識不等於能力,知識必須轉化成能力與素質,才能體現出人生價值。

講一個故事,來源於網路。

阿爾伯特·霍布代爾是曼徹斯特市格雷大街中學的校工,儘管薪水只有每週5英鎊,他工作卻十分盡責,總是把校園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因為他覺得:既然自己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多幹點事,為孩子們提供好的學習環境也是不錯的。不料那一年,他敬佩的老校長退休了,來了一個叫約翰遜的自命不凡的新校長。他上任不久,就宣佈全體員工每天必須簽到並註明時間。

週五,他把考勤簿拿來查看——情況好極了!當他滿意地正準備把簽得密密麻麻的簿子合上時,卻發現一處空白,顯得很不協調。

他立即命人去把那個不服帖的人找來。

聽著,阿爾伯特,我已規定所有員工必須在考勤簿上籤到,你知道嗎? 知道,先生。

那麼,你簽了沒有? 沒有,先生。 我一旦訂下制度,就意味著每個人必須照辦,誰不照辦,就得請便——你懂我的意思嗎? 我懂,先生。 那你為什麼不簽?

阿爾伯特漲紅了臉,半晌不說話,最後只好以實相告:「我簽不好,先生。」 什麼?簽不好?天啊!下一句話你該不會說你不識字吧? 確實不識字,先生。 太可怕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一個在教育機構工作的人竟不識字……

夠了!你知道我這兒不容許低效率,給你一週時間,另謀生路吧!

阿爾伯特走出學校時,天已黑了。在今天這個20年來最倒黴的日子裡,他提醒自己一定得買半磅香腸帶回家。 猛地,他打了一個冷戰——記起自己常去買香腸的那家小食品店店主威格絲太太前天死了,店門至今還關著,附近再沒有賣香腸的店。 「真該死,為什麼整個街區沒有第二家香腸店呢?」阿爾伯特情緒壞到了極點,直覺得眼前漆黑。

倏地,一個念頭像閃電一樣晃進他的腦子:既然如此,何不自己開一家呢?這些年好歹攢了一些錢,何況現在又失了業……對!就把威格絲太太的店盤過來,作為謀生之路吧!

他興奮得把失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一星期後,食品店重新開張,阿爾伯特做了店主。

生意不壞。

阿爾伯特心想:把香腸做熟再賣不更好嗎?於是,他開始加工香腸,並在一大早就把熱氣騰騰的香腸端出去。正值11月份,天冷又多霧,熱香腸誘人的香味,吸引來一批又一批顧客。

為了應付店前「長龍」,阿爾伯特想出了新點子:削制了許多小木筷子,把香腸夾在半切開的麵包裏,串在筷子上賣。這種早點經濟又方便,一面世就大受歡迎,結果,「長龍」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長了。阿爾伯特一個月內接連僱了兩個幫手,仍然忙不過來,顧客把店門都快擠破了。 他靈機一動,僱了一個半大的孩子,讓他蹬著三輪車到街頭流動出售,這果然減輕了店門前的擁擠,但生意也因此做得更大。

隨著「霍布代爾香腸」的名聲越來越響,他的小喫館變成了大飯店,還開了兩家分店。為了保證貨源,他開始自己製作香腸,而不再依賴批發商。

入夏了,這是一個特別炎熱的夏天,沒有多少人願意喫熱香腸——實際上,任何熱食都勾不起人的食慾。阿爾伯特轉念一想:「既然天熱得大家都不願下廚,也不願擠飯館,何不把香腸做熟晾涼,然後把涼香腸送貨上門呢?說幹就幹13個孩子一齊出動,蹬著車子穿街走巷,專賣串在竹筷上的「麵包夾香腸」。這個夏季的銷售量竟比冬季還要多!

5年以後,任何人到曼徹斯特市,不管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蹬車叫賣香腸的孩子。又過了幾年,就連最繁華的大街上,也有了「霍布代爾香腸店」的分店,且是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隨著事業發展,阿爾伯特感到需要提高新工人的技術水平。他與學區教育委員會聯繫,申請創建一所「香腸製作技術學校」。 這位實業家的想法得到了學區教委的大力支持,籌備工作進展順利,雙方商定:由學區委派正、副校長,而教師,則主要從高、中級職員和技術工人中選聘。 不久,副校長打來一個電話說:「霍布代爾香腸製作技術學校」不久即可開學,特請董事長題寫校名。 阿爾伯特啞然失笑,回話說:「副校長先生,真對不起,還是請你們中間哪一位代勞吧,我寫不好。」副校長有點不悅,說:「霍布代爾先生,不要推辭了,像您這樣卓有成就的實業家,不是出自劍橋、牛津,就是在國外深造過。生意再忙,寫這樣幾個字還是抽得出時間的吧?」

阿爾伯特只好以實相告:「副校長先生,我真的寫不好。說來也許您不相信:10多年前,我還是個『老粗』——既不會寫、也不會讀,就連自己的名字,也是經商以後學會寫的。」

副校長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好一陣。

最後說:「霍布代爾先生,您真了不起,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條件下,竟然做出了這樣一番大事業。我想倘若您10年前就能讀會寫的話,那今天又該是怎樣的人呢?」

阿爾伯特放聲大笑:「格雷大街中學的校工——一週掙5英鎊,先生!」 啊——」電話裏傳來一聲驚呼,原來,那副校長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把阿爾伯特趕出校門的約翰遜先生。

寫在最後:

知識不等於能力。知識必須轉化成能力與素質才能體現出其價值。就像一個人喫下食物不等於增強體質,需要吸收纔可能增強體質一樣。只有把知識同實踐相結合,產生效果時,才能體現能力。


會用知識,纔算能力。會舞啞鈴,纔算肌肉


因為知道不都能與能做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