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喜歡讀的人,強答一把,必須要有從小到大的訓練,格律,平仄,以及修辭方式,以及歷代對詩詞的賞析,注釋等等,才會寫得好吧,而且古詩詞有大量用典,額外需要對大量古典籍的閱讀。你不用幹其他了。


葉嘉瑩先生

我願意稱她為中國最後一位可以叫先生的女性

老人95高齡了,但也可以算作「現在的人」了吧

隨便貼幾首

明月棹孤舟

連日西風連夜雨,恁悽涼幾時才住。

孤雁單寒,秋雲淡薄,休向遠天寧凝佇。

寂寞黃花都老去,是繁華總歸塵土。

小院低牆,霜階露砌,多少暗蛩低語。

生涯·日月等雙箭

日月等雙箭,生涯未可知。

甘為夸父死,敢笑魯陽癡。

眼底空花夢,天邊殘照詞。

前溪有流水,說與定相思。

鵲踏枝·寄梅子臺灣

記得當年花爛漫。

長日驅車,直欲尋春遍。

一自別來時序換,人間幾處滄桑變。

又見東風牽柳線。

聚首京華,此約何年踐。

惆悵花前心莫展,一灣水隔天涯遠。

還有我最喜歡的兩句

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

優秀詩人的減少,固然和時代的變化有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今時代就出不了好詩人

像葉嘉瑩先生,

「除了詩詞,我別無所長」


時代不同了,側重點也不同了,如果仔細專研還是可以寫出好詩的。但是就算寫出了好詩,知道的人也不會有幾個的啊,現在大家都是關心娛樂明星,只有少部分關心其他的。


準確來講,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就不能說是失去。任何一種興趣愛好或者專業技能都是通過後天激發培養出來的。

寫詩詞是一種能力,寫出好的古詩詞是能力的提升。

現代社會發展,快餐文化這輛車已經要報廢了,人類已經意識到了快餐文化的碎片化不完整性,不能深度汲取知識和需要的精神內核需求。

好的古詩詞,是具有豐富的內核文化精神的,簡短的言情述事、「冗長的宏大記敘」是兩種不同的方法,都是作者本人在一定環境下的真實情感抒發,加以修飾。中華民族的詩詞歷史起源非常之悠久,正統化格式化規範化也到了唐宋時期。古人寫詩講韻律,與現代的社會繁衍的普通話有很大區別,發音也幾乎不同,每一首作品都有嚴格的平仄考究和韻律排列。現代人一是沒有時間去研究詩詞這種傳統的文化的深度學習,二是培養此類興趣愛好不會帶來一些實質的功利顯現(現代人已經逐漸趨於功利化,大環境的影響不得不背鍋),三是……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我寫詩能給我帶來什麼的功利問題。當投入大量時間成本去學習一個需要很大精力才能鑽研透的東西,不會獲得實際收益的同時,人們也就自然而言不去接觸了。就像四肢長時間不用,功能會退化一樣。

想--愛--愛好,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一切做好的前提基於你去想去做去愛上去好。

慢慢再來完善這個答案吧。

借領袖牀頭自輓聯與大家共勉: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貼新手拙作鏈接,兩個對比作品,歡迎各位朋友常交流提意見。

十七年蟬印象?

zhuanlan.zhihu.com圖標十七年蟬印象:《撫仙湖》?

zhuanlan.zhihu.com圖標十七年蟬印象:《戎裝賦·詹娘舍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不是失去了,是現在寫詩不但掙不到錢反而會被嘲諷。現代社會都是金錢導向的,一個不能養活自己的職業誰會去學呢?

在古代詩人有極高的威望和名聲,自然文人墨客趨之若鶩,古代可以有"學而優則仕",詩寫的好是可以做官的。李白憑好詩可以"天子呼來不上船",柳永憑著一手好詞可以"贏得青樓薄倖名

但現在是文人落寞的時代,現在是伶人和商人的時代,現在可以有"演而優則仕",一個演員可以做政協委員,一個運動員可以做縣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