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习惯到不如说是被迫接受。

「那有人喜欢孤独啊,只是害怕失望罢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女孩子在上学的时候,总喜欢成群结队。下课一起去小卖部买零食,上厕所要一起,集合排队一定要站在一起。操场很难看到有落单的女生散步,篮球场周围也很少会发现孤零零的女生看篮球。

有一回大家都在说一个梗:「怎么辨别大一的和其他年级的?」

「只要成群结队的就是大一的。往往一个人的那就是大二大三的啦」

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好像我们越来越大,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令人心动的offer》里扎心的一幕,里面的一位实习生丁辉,在满满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发现女朋友给自己点了一个生日蛋糕,这才想起来今天原来是自己的生日。

图片来自百度

何老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随即说道:「刚好这个实习就是在他生日的这个月,刚好律所有一位中年级律师,刚好这位律师比他大,刚好他又坐在人群的最远端。其实这一切的刚好在他看来就是刚刚不好。」

图片来自百度

我相信大多数打工人看到这一幕都会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伤心事。想到一年365天只有这么一天是属于自己的,但是还是要在公司卑微加班,或者生日当天又恰恰好遇到了一堆烦心事。不知道你们小时候的生日是怎么样的,回想一下,我在高中的时候,每次我过生日无论关系近不近的同学都会送上温暖的祝福,在那一天,你桌子上的礼物永远是最多的,永远有一群朋友记得你。

再后来,朋友去了不同的城市念书,联系渐渐少了关系渐渐淡了。我们各自奔赴各自的人生,各自走向各自的生活。

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

《棋魂》里,储嬴离开了时光之后,小光说了一句「我现在感觉好孤独」

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伴你。小光在没有了储嬴的陪伴以后,才是真正的独立成长。

害怕孤独的人总会想要凑近热闹里,其实空虚的热闹只会让自己感觉更孤单。学会独处,学会与自己相处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做的。在感情中,害怕孤独的女孩子往往会很容易受伤,会极度没有安全感。

拿我自己举例子吧,别人年头寡到年尾,我是年头被骗到年尾。还不是同一个人,你说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就也还好,我是一样的坑不同的地方才两次。就像我简介里写的,每天在学习怎么辨别渣男,不过我还的确没有认真学习过。这太难了,所以为了不被渣男再次洗礼,一个万能的办法就是不谈,坚决不谈,聊都不聊。就只能这样。我身边的朋友,有一些就是害怕一个人,就觉得没有男朋友是不行的。她们不缺能力和才华,但就是好像某些时候独立不起来,这里就是害怕孤独。

一直害怕孤独的人,是很难成长的。

有个治愈伤痛的方法就是【独处】独处不是叫你与世隔绝,不是去深山老林里过原始生活。是给自己留一点个人空间。不去进行无必要的社交,在家安心的享受时间带来的安静。很多人说,独居是容易上瘾的,这大概也就是习惯了独处的结果。

独处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每天被手机里的消息轰炸,不论你喜不喜欢想不想看永远都有源源不断的推送。碎片化的阅读的时间管理容易让我们本该充裕的时间段变得不充裕,时间在我们的指尖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有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坚持早起去图书馆背书学习效率效果都特别好。但是有一天我停掉了,我自认为在家依然能够好好学习。但是!那天上午吃完妈妈给我做的早餐,下意识的打开手机开始刷刷短视频,然而,我猛的一回头,就已经快到中午了。可能这个小案例还不够明显,你仔细想一下是不是每次周末的时间都比工作日要过的快许多。

图片来自微博

独处的好处我就不一一罗列了。下次有机会专门写一期吧。

话说回来你都看到这里了,不考虑给辛苦码字的我点一个赞吗?嘻嘻。

情感当中,我们如果不再害怕一个人的孤独,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到,像风一样。这么才是像风一样?你来去自如,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陪伴和错过都是本应该的,风在你脸上吹过,它没有错,你留恋它吹过你的感觉想要它一直在这,那就是你的错。

papi酱上热搜的婚恋观的价值排序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当下年轻人的价值排序就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我们还处于没有养家重担的阶段,我们还是处于拼搏自己学业与前途的年纪。所以更加在意自己,与自己相处而不是贪恋另一半给你的温暖,要知道,他可以选择给你,也可以选择不给你。

回到孤独这个词上面来,我们被迫接受也正因为我们需要成长和进步。我们可以接受孤独也要习惯孤独也要明白,我们本就是孤独的。

谢邀啦!希望看到这篇回答的小可爱都能内心强大,坚韧有力。


从高中开始,我习惯并享受著一个人吃饭,逛街,去图书馆。。。

孤独从高中开始。高中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再提醒你:「抓住一切时间学习」「不苦不累,高中无味。」而我和当时的朋友们一起吃饭,每次吃完总是还要等一会;有时还会为了保持我们的友谊做一些我看来是浪费时间的事情。渐渐的,我不愿意再迁就,开始了一个人吃饭,学习,回宿舍。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

叔本华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任何事物皆有利弊。当我们总是附和他人,迁就他人你获得的是融入圈子,可失去的是「自我」。

迁就久了,渐渐的你就会没了自己的主见,牺牲自己的利益,变得庸俗。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爱慕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

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抛弃一切只身去巴黎只是为了能够画画。

离开伦敦的他,失去了物质情感上的一切,他的身体是孤独的,可心灵是充实的。其实想想世界其他著名的大家,莫奈,爱因斯坦等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也都是孤独的,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不凡的成就。

我们时常感受到孤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心灵的空虚」

当我们忙碌自己的事业,工作,学习时根本不会想到「我好孤独鸭,好想找人说说话」。所以,我们要充实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看看喜欢的小说,去学习插花装饰一下自己的房间。。。高质量的独处远比跟著朋友侃大山会让你感受到充实。

那于我而言,从高中就开始一个人的感觉就是:「爽!贼拉爽,上厕所的那种爽!」

一个人的时候,不用担心大家都去商场时你害怕扫了大家兴只得跟著去;

一个人的时候,不用担心室友打包回去吃你也跟著打包回去;

一个人的时候,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参加什么社团参加什么社团。

但我也可不是像「自闭症」患者那样,不跟任何人交流接触。事实上,我的朋友圈很广,我也有挚友,是从初中时结交的,时常保持著联系,和舍友相处融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还结识其他系的朋友。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在所难免的。这就意味著在人生的路上,注定有些事情是必须我们自己走过的。

你挂科了,没有人会陪你补考;

你生病了,没有人会替你难受;

你要考研,你参加工作的朋友没有必要和你一起学习。

我们总要学会接受孤独。

接受孤独,享受孤独。并不是意味著遗世独立,钻进深山修炼成妖或者躲在小黑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身担不同的角色,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深处一张复杂的关系网中。我们要以合理恰当的方式让自己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要总是迁就别人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最后呢想说,人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来的时候自己来,死的时候自己走,也没人愿意跟我陪葬啊。想想这,不就释怀了嘛


借用《断舍离》中的一段话来回答。

有人说:人生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学会孤独。当然,这种孤独不是那种被抛弃的无奈,而是急流勇退中留给自己的一份安静,一种反思。唯有孤独,给我们合适的空间去感悟生命,反省自我。


谢邀 习惯了 谢谢


孤独更能让人了解自己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