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己第一次看哲学方面的书籍,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里面有一章是讲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但我对著其中的论证过程实在充满疑惑,希望有大佬不吝赐教,如果实在忙没有时间的话推荐一些有助于解答的书我自己去翻也是很感谢的。

1.书中提到哲学家应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去推导出反决定论,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书中的表述是A「我们不能同时知道亚原子粒子的动量和位置」而不是B「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亚原子粒子的动量和位置」,在A的语境下通常蕴含著某件事逻辑上不成立,就如同我定义「能呼吸且能自由活动的人为活人,反之为死人」,我们一般会说「一个人不能即是活人又是死人」而不会说「当一个人是活人时我们无法知道他是否为死人」,因此A的表述似乎蕴含者一种更强的论证效力,一种逻辑上的无可置疑。然而为什么测不准原理的表述是A不是B,即为何测不准的原因不是技术水平不够而是逻辑上不成立?

2.如果测不准的准确表述是B的话,那又为何可以推出反决定论的观点?决定论认为当我们收集了一个个体足够多的用以自我认同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预测出这个个体未来的种种选择,这就蕴含著个体的每个抉择都是由其用以自我认同的信息决定的。在B看来,我们现有技术框架内未必能收集的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决定论是不成立的。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反驳到决定论,充其量只能够论证「决定论指导人们生活的效力并不如他的捍卫者宣称的那样强力」,而不能否定决定论。


测不准原理的诠释虽然跟测量理论和相关模型有关,但它本身表征的是事物的物理性质(粒子物理学原理),而不是测量技术或者人类心智的局限。所以它是具有模态固定性(必然性)的。


首先说明一下...我并非严谨的哲学家,对物理学的了解也仅限于平常的程度。下面的话自然缺乏专业性、严谨性与权威性,权当抛砖引玉了。

决定论存在与成立的基础是确定的、准确的,「不能」意味著标定的、无可逾越的上限,而「无法」是对过去信息经验的总结,正如您说的,是不确定是否有这一上限,也就是「现在无法收集到足够信息,但以后可能可以」或者说「人的尺度不可以,但是不代表其它的尺度不可以」的。在这一语境下,非决定论存在所需的不确定性变得不确定,其存在的基础便动摇了。当然我想这些不用我说您也很清楚...

测不准原理的不确定性源于观察者的行为,使其在得到结果之前便改变了事实,因此只能得到一部分准确信息。换而言之,我们得到的信息一部分是「决定论预测未来所需的信息」,另一部分是「我们在观察过程中人为干预的结果」,是决定论固有信息体系之外的新变化(因为观察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因此是反决定论的。这不仅单纯的技术问题,也是生活中很多现象的代表:比方说一个人有了外遇,被深爱他的妻子无意中发觉,并且这件事也被他所发觉,所以他收敛了一些。现在这位妻子计划捉奸,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她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丈夫自有、自行且自定的外遇信息体系中,已经造成了影响。现在通过「丈夫好像没有外遇(收敛了)」的现象和「丈夫以前一直对我忠贞不渝」的经验得出「我的丈夫没有背叛我,而且在可预料的未来也不会有」,这样的结论就像刚才所说,是不可靠的,这是非决定论对决定论的反驳。影响是普遍存在的,有观察者就必定有影响,因为观察无法发生在无介质的环境下(至少这种环境是无法想像的,如绝对自由下的茫然一般)。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非决定论的位置。

当然,这并不是说非决定论就一定压倒了决定论。无限制地扩大决定论的范围与深度,非决定论便成为雾里看花的结论。然而这样超出了人的尺度,就不免有些虚无了。


哲学专业

1.测量一个离子的唯一方式就是用另一个粒子去接触它.如果一个粒子不接触任何其它粒子那很明显我们无法得知它的任何信息,包括它是否存在. 所以说比如我有粒子A,我用粒子B去接触粒子A,这样粒子B接触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差异就可以得出粒子A的准确信息了.但是现在问题是,如何测量粒子B?也许你可以准备好一大批粒子C,然后让粒子B去接触这一大堆粒子,看看能弹飞多少个,由此来测量粒子B的动能. 但是宇宙里并没有无穷个粒子C,比如你只有1000个,那你测量B动能的准确度就不能能超过千分之一.

所以说要做到无穷准确的测量首先你需要无穷的粒子C,但是无穷个粒子C还必须都有无穷小的质量,否则无法测量动量小于无穷大的粒子B.但是质量无穷小的粒子C本身又如何被测量到呢?各个方面的考虑都在向著无穷大或者无穷小进发。

这也说到了量子力学最经常被误解的一点之一,很多人觉得「观测」表示需要有人,有意识.其实量子力学跟意识没有屁关系.刚才你也看到了其实观测就只是普通的粒子互相碰撞而已,和任何其他碰撞在微观上也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我们称为测量的那些碰撞效应锁链可以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经过我们大脑里的那些粒子,而我们大脑里的粒子也都只是普通的粒子而已. 所谓的「观察者」也一样和意识没有屁关系,前面说的粒子B和粒子C都是观察者,而且你反过来看A也是B的观察者,都没有毛病.任何一个粒子的观察者可以是任何与它接触的粒子.

另外说一下在人这么大尺度的宏观世界,量子效应几乎没有任何作用,除了一些很极端的设计和情况,比如光合作用,量子计算机,黑洞啥的。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脑可以利用量子效应.所以你作为一个人的常规意义上的观测,对世界没有任何特殊影响。


测不准原理绝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否则它也不会有数学表述 即位置和动量不确定度的乘积大于等于h/4pi(其实一般用约化普朗克常量不过手机打不出来将就看吧),如果是技术上的话,原则上我们就可以无限精确。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得知,很遗憾地这是一个「原理」而非「定理」。也就是说他不能从更根本的理论中推导出来(就像能动量守恒一样,是从无数的实验中得抽象出的)

不过测不准原理还有一个等价的数学表述,有时候也有人喜欢把这条当做更根本的原理,不过事实上二者是等价的。即[x,p]=ih/2pi(i为虚数单位)这条对易关系是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之一。如果你否定测不准原理就相当于否定了整个量子力学。

而且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虽然量子力学所谓的不对易、测不准等观点十分违背人的日常生活常识,然而量子力学在其近一百年的发展中早已被无数的实验所证实,至少在人类现如今的知识范围内是绝对经得住考验的


我不能认为这个反驳是绝对的,因为世界的绝对性和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完全性不是等效的。我的观点和你一样。你不能说测不准原理是就不准原理。


很简单,因为动量不是瞬时状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