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的时候把不开心的事写在纸上,然后撕掉听听轻音乐,品品茶,如果还不能够使你调节自己不好的情绪,那就去健身,放松心态,相信你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请问你的不良情绪是什么呢?


情绪无益于解决问题,理性才能


那就去把让你产生不良情绪的那个事情解决一下呗。


没有描述具体情况,只是概括性的提问。我贴一个曾经些的一个关于调节情绪的文章给你吧。是个系列文章,都贴过来太长了,我贴其中一篇,你看看是不是对你有点帮助。

感受与情绪的调整方法:方法3,一念之转

3 一念之转

念,即念头,就是一个人的想法。 这个念头,包括思想观念和图像两种形式。思想观念不仅可以以语言的形式表现,也可以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就想我们看小人书,上面是图,下面是文字,两者表达是同一个意思,两者参照著看更容易明白其中的意思。 所谓一念之转,即一个人念头的转换、转变、转化。 情绪是附著在一个人的意念之中的。情绪是一种附带反应,难以单独存在。所以,念头的转变自然可以带来情绪的转变。而当情绪过于强烈的情况下,也可以催生与其相应的认知观念。也就是说,情绪和认知是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由于情绪的这个特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认知观念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这也是心理治疗理论里面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

稍微引申一下。其实,情绪不仅仅与认知紧密相连,而且与躯体紧密相连。一个心理学的说法是,情绪是认知在躯体上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认知、躯体反应,三者实际上是绑定在一起的。这也难怪一个人认知出了问题(认知疗法把它叫做不合理信念或致病信念 ),他的情绪就出了问题,同时,他的身体往往经常有很多不舒服。我们可以把这三者的关系当成一个心理上的三角形,三个角、三个边是互相连通的。

除了认知疗法强调人的信念、认知、观念,我们的文化中很多地方也强调学习、认知的重要性。比如,「人不学,不知义」等。其中,佛学里面的禅宗尤其强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来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归结为唯心主义而大加批判,其实是起源于一种狭隘和误解。 它只是佛法里面对智慧的强调,对认知观念,对动心起念的强调的一个典范而已。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做是辩证唯物主义里面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 人的思想念头,纷纭复杂,扰扰攘攘,无穷无尽,绵延不绝,像地面上的灰尘。这是大脑本来自然的一种功能。平常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过于执著于其中一个,或其中一小部分的时候,我们就难以顺其自然,跟随缘起缘灭了。对此,佛学上叫,著相;精神分析叫,固著。其中的意思是相通的。 我们平常里总能感觉到某人的情绪变化,翻云覆雨,一阵一阵的,而时常忽略掉,与此同时其实我们的观念也是一样变幻无穷的。我个人的体验是,我们的情绪和观念确实有比较稳定的一部分,比如,中国人普遍的孝顺观念,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观念,我们对亲人的爱等等。 但这不影响我们的情绪观念的变化纷繁,同样的,某些情形下,我们会对孝顺、尊老爱幼的观念保持质疑,比如,在遇到不讲理的老人的时候,在遇到熊孩子的时候等等。即便对于母亲的爱,也不是变动不居的,纵然我们深爱著自己的母亲,但这不是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对母亲满意、和颜悦色的,而是有许许多多,甚至时时刻刻的变化的,例如,青少年对母亲的罗里吧嗦感觉很不耐烦是非常常见的吧。恋爱时期的人们最典型了,特别是遇到波折的时候,昨天甚至刚刚还认为「他挺好的」,下一刻可能发现什么而立刻转变观念认为「他真是个王八蛋啊!」也许,他变了,所以,你对他的认识变了;也许,他还是那个本来的他,而只是出于某个原因,你的观念变了,对他的认识变了。 哲学上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佛学上讲,无常。 无常其实就是指变化。而我们往往愿意稳定,而害怕变化。稳定的原来的情况是我们熟悉的,所以,感觉安全。而变化的,我们是不知道的,所以,变化意味著我们需要面对未知,而未知是会让我们感觉害怕的,这让我们感觉不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一静,不愿一动。但我们的生命是世界的一部分,有运动才有生命,才有发展,才能成长,运动是生命本来的基本存在形式,不动,我们就不存在了。所以,这里有一个冲突:动,还是不动。当我们过于想要停滞下来,过于留恋某个东西和情景,或者活过害怕失去得到的和害怕未知的时候,我们就出问题了。这是一个静与动的问题。佛学讲,懂得无常。道家讲,顺其自然。都是在讲顺应这个动。其实,做起来非常难的。一般来说,孩子是变动的,创造性的,不畏惧变化的(只要他确定妈妈是爱他的),他是好奇的,因此也是无法预测的。而年龄越大的人通常变化越困难,对于变化适应起来更难。因为孩子没什么负担,而成人积累的多,承载的多了,负担自然也就多了,另外,似乎他对现实世界很熟悉了,或者被某些内在观念束缚了,也缺乏好奇心了。所以,孩子通常是蹦蹦跳跳的看这个世界,而老人通常在想自己的心思呢。所以,我们偶尔说某个人年纪大了,看上去还像个小孩子,实际上是一种表扬。他思维敏捷,对好多事情非常好奇,喜欢和年轻人、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是非常健康的。因为他非常流动,非常喜欢变化。我们可以说,他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他的心还非常年轻。实际上,年轻人也非常喜欢这样的人老人,而为他不仅仅是经验丰富的,而且他的心灵是开放的,他依然在发展、成长。

「我特想忘掉他,可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人啊!」「我想挽回和他的感情!」这都是停滞的例子。刻舟求剑,循表夜涉,都是在讲停滞。因为停滞,因为没有留意到其中的变化而造成的某些后果。

变化经常影响到我们的情感。而我们的情感经常成为阻碍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造成心灵的痛苦。其中一个经典的表达就是「不甘心」「不愿意」。孩子,不愿意自己长大,因为这意味这自己要去独立生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他不愿意,还想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想在安乐窝里面。父母,不愿意孩子长大,因为这意味著孩子将要离开,而他和她将要失去对孩子的控制,将失去许多天伦之乐,将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价值感的匮乏等等。明明已经分手了,还要去纠缠。已经离婚了,还幻想著和对方在一起,甚至想要霸占对方,「你不许和别人结婚」。一个「不愿意」,就可以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大约20年前,当我听到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说「千金难买我愿意」的时候,我觉得灵光闪现,对其大加赞赏。因为这个普通的句子里面,折射著心甘情愿、顺应变化的深刻智慧。而这将成为一个人幸福的种子。可以说,「千金难买我愿意」是顺其自然的民间版,其中蕴藏的智慧是一模一样的。 一念之转,关键不在那个念,而在那个转。转,就是变。变,就是化。化,才能通。通,才能达。达,就是成。 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几年前的你了。甚至不是昨天的你了,不是刚刚的你了。但你似乎忘记了。忘记你已经长大了,不是多年前那个小孩子了。你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所以,你在感觉上、情绪上、认知上、躯体反应上,还停留在那个受伤的、受欺负的、被人看不起的、无助无能的小孩子上,因而觉得委屈、受伤、难过、无法照顾自己。

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多年前的你。甚至不是昨天的你了,不是刚刚你的你了。但你似乎忘记了。忘记事情已经过去了。你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变化。所以,你在心理的各个方面还停留在过去的成绩、荣耀、美貌、成功上,所以,你在叹息,在流泪,在感慨世态炎凉,在骂别人白眼狼。长江后浪推前浪,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不能站在过去辉煌的历史上生活,不能站在过去的荣誉证上生活。那已经过去了。

上一个来访者走了,可能他或她的咨询治疗是成功的或者失败的,但已经过去了。上一次咨询的成功或者失败,并不能保证这次、下一次会成功或者失败。因为事情在变化。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在变。 好多人非常焦虑,焦虑是对未来的情绪,因为他们觉得过去是痛苦的、有挫折的、感觉不好的,所以,他们在不断的预见自己未来也是失败的、痛苦的、被人看不起的。这是忘记了变化的一种情形。实际上,过去不能决定现在,过去和现在不能决定未来。许多的人们无意识中在做一道证明题:我过去是不好的,所以,现在痛苦;我过去和现在是痛苦的,所以,将来也必定是痛苦的。 这就是说,他用一个思想或心灵的模型绑定了自己的人生。来完成他「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要尊重变化,顺应变化,才能享有变化。顺势而为,方能顺势而成。所以,真正的咨询治疗,真正的人生,一定是创造性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个话题,其过程和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适应变化,与时俱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内在有太多的阻滞,有太多不情愿,有太多的恐惧。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过去著名的企业倒下,一个个辉煌的帝国没落。这是不能适应变化的原因。现在,美国等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变化,所以,不断的制造摩擦。因此,世界多了许多纷争。 再说一遍,一念之转,关键不在那个念,而在那个转。转一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情绪和意识状态来看同一件事,你将发现完全不同的东西。当你转起来的时候,你的生活你的人生自然也将转起来。转了才能丰富,才能成长,才行得通,才能达成。这也是为什么法家虽然有许多糟糕的、遭人厌恶的缺点,但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因为他有一个优点:法后王,尊重变化,强调变化。

遇到让你情绪低落的事情,你可以找人倾诉,或者拿纸和笔写下来,调节是我们心里对大脑的一种掌控,要看你能不能主宰你的情绪。

十分荣幸能够受邀回答您的问题,感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