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满族人。东北地区的满族自治县、自治乡是否还或多或少地保留传统满族文化。老一辈人还有会说满语的吗?


一些地方的文化象征之一还在:索伦杆。

满语文使用应该只有三家子和五家子了,其他地方的包括但不限于东北、华北等地的自治县、自治乡中存在的满文标识错误百出,令人头大。


我觉得,满语肯定没有跳大神有生命力!


那要看你是怎么想的了,如果局限于图腾啊,祭祀仪式啊,民族节日啊,这种的,太少了。比如谁家没事还摆个狼啊,老鹰的图腾拜拜,谁家每年还拜月亮神,谁家每年还过颁金节。(话说有人说元宵节是受满洲族上元影响,这个不知真假)

但是要是说真消失了,那也不是,南方可能没有,但是绝大多数北方人(尤其是东北地区,东北不仅是东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北部)

就像瞎咧咧(说谎),哼叨(斥责),咋呼(一惊一乍),出溜(滑)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满语辞汇,就想沙发,模特,这种从英语里来的词一样。

还比如,现在肯定也有人不吃狗肉,不杀狗打狗,不戴狗皮的服饰帽子。还有以前满洲族妇女行拉手礼,不知道这个跟现在的小女孩在一块总拉著手有没有关系。

所以说这才几百年,消失是肯定消失不了的。古巴比伦刻在石头板上的楔形文字几千年都让人挖出来了。而且貌似现在东三省那块复兴满洲文化的活动政策不少,想学满语的话好像还有班。


满族,古称女真(宋明),靺鞨(黑水靺鞨)(唐),肃慎(更早)来自东北亚。

事实上黄种人的文明正是来自北亚,在向南方腹地的深入中,文明逐渐发达化。

类比将中华汉族文化扩张为东亚农耕儒教文化:九夏族(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前身),大和族(日本主体民族),三韩族(朝韩主体民族),百越族(越南主体民族京族,侬族,傣族前身)

那么,如今将满族文化广义扩张为东北亚渔猎游牧萨满教民族集团文化。(以渔猎民族(打猎打渔捕海豹的)为主,关系较远的北亚游牧民族放后面)

东北亚附近的女真类渔猎民族集团有:

通古斯--满语族,包括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即赫哲族)、埃文基人(即鄂温克族)、乌德盖人、奥罗奇人、乌尔奇人、鄂罗克人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

一、中国境内的:

1.满洲族,满族,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叶赫那拉部在中国东北,多已汉化。

2.索伦部,即鄂伦春人(俄称埃文基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在中国和俄国远东均有分布,有原始渔猎文明习俗,相对保留传统文化。

3.赫哲人,赫哲族语言的语音接近满语。俄罗斯称那乃人,女真满洲后裔,古称生女真,野人女真,在中国和俄国远东境内均有分布

4.锡伯族,祖源有鲜卑人,女真人瓜尔佳苏完部,锡伯语为满语变体,故官方研究满语文献多锡伯族学者。(西伯利亚=鲜卑利亚=鲜卑人之地)

5.朝鲜人,古称高丽人,三韩民族,有相当部分的靺鞨人祖源,萨满文化之盛行,一如满族。

二、俄罗斯境内:

6.楚科奇人,女真诸部之一,明朝称作「北山女真,野人女真」,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为古夜叉国原住民,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1979年的总计人口为1.4万,是楚科奇语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大多居住在俄罗斯楚科奇自治区,近1000人居住在堪察加半岛的科里亚克民族区,还有300人居住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传统宗教信仰是萨满教和渔猎图腾崇拜。极其骁勇善战。

与阿拉斯加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亲缘较近。

7.乌尔奇人(乌利奇人),自称「那尼人」,那乃人分支,即赫哲族,满洲后裔。在黑龙江下游一带。

8.科里亚克人,女真化的古高丽人(科里亚克,被怀疑是「高丽」音转)

9.乌德盖人,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南阿穆尔语支(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明代称「野人女真与兀良哈」,唐朝渤海国靺鞨后裔,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

10.奥罗奇人,奥罗奇语属通古斯—满语族的满语支,明朝称「北山女真使鹿部」,他们传统上分布在俄国滨海省与黑龙江下游,19世纪一些人到库页岛生活。1930年又回到本土。为两个独立的族群,第一支族群人数较多,聚居在鞑靼海峡沿岸,第二支族群分布在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地区。他们与那乃人有关。他们名字有滨海人的意思,以海上捕鱼为主也捕海豹。因为他们没文字,因此很快俄化,他们宗教有佛教,东正教,萨满教。有人认为他们是鄂伦春族近亲。

11.尼夫赫人,女真化古高丽人,又称费雅喀人,在库页岛,信奉萨满教

12.堪察加人,与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同源,在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信奉萨满教

三、游牧民族

1.蒙古族:中国各地蒙古族,外蒙古(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图瓦人,鞑靼人(塔塔尔人),布里亚特人,卡尔梅特人(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2.突厥人:雅库特人(原始突厥人,高车丁零之后裔),居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维持原始萨满教长生天信仰

涅涅茨人,古称丁零,以驯鹿为生,在俄国涅涅茨民族区,萨满教信仰

及中亚泛突厥诸部,包括并不限于维吾尔(回鹘),裕固族(裕吾尔),中亚诸游牧民族,乃至土耳其(十六祖宗),皆改宗伊斯兰教,不再信奉萨满教

以及马扎尔人(匈牙利主题民族),等等

希望题主日后想考察本民族文化的话能用的上


满族文化固然存在,但是很多生活习惯已经融合于现今的东北民俗中。

固然,满族本民族的文化需要复兴。

1.过去旗人的对练是白底子对联。

2.老式满族民居讲究西炕供奉萨满神和祖先

3.旗人小时候准备两把弓,一把习射,一把练力气,长大了力弓就是自己能驾驭的弓了

4.国语骑射的国语(抓紧学习吧)

5.骑射,马匹骑乘和射术基本功

6.入关前的老祖先是不用筷子的

7.深入发掘满族服饰,不要刻意相信电视剧

8.扳指核桃笼中鸟,扳指为武射扳指,核桃练习指力辅助使用扳指,笼中鸟早期是肩上鹰。

9.满洲式射箭是极其讲究手法技巧的,堪称艺术。(弓型讲究,箭选材重量讲究,扳指讲究,弓囊箭囊讲究,射姿手法讲究)

10.老满洲人吃肉用随身带的解食刀(唯独满洲风格)

11.入关前的老满洲军队很注重单兵素质培养(擅游场武艺枪法,这也是能有十几人拖住上千人战绩的缘由)

12.东北的春饼是很正经的老满洲食物

13.福肉确实是种很传统的食物,但是同样的做法不局限于猪牛羊(我不针对某位老师,谢谢)

14.满洲式射箭的姿势(小幅度探身,神似扭腰撅屁股),是为了适应马上作战和开大力战弓而出现的。

(不食狗肉这种老规矩不提了,欢迎族胞们补充 )


不存在了。

因为满族太过包容,允许其他族与自己不一样。

只有剃发是政治原因,其他的都分外包容。

比如作为龙兴之地的东北,生活大量朝鲜人,他们吃狗肉,而满族禁吃狗肉。可作为统治民族也没禁止。还有汉族缠足也没强迫。

就差给汉族官僚配满族学伴了。

所以前车之鉴,也许以后吃香蕉饭成了汉族传统了。

可以说不存在了。除了个别学者也没人会说满语了。满语本身就是很不成熟的语言,现在很多满语辞汇已经融入东北方言中了。有一些习俗和习惯也融入汉人习俗了,不能称之为文化了。这里提一句,满人因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民族很多习惯是比较近代化的,因此容易融入现代社会,看不出来了。 比如满人重视读书这本身就与现代人思想吻合,不比某些族以愚昧为清真。

另外的,满族的习俗是比较封闭和缺乏攻击性的。满人不会把自己的习俗强加给其他民族,也不会不满其他民族的习俗。比如满族不吃狗肉,但同是广泛分布在东北的朝鲜族爱吃狗肉,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也从未因此迫害朝鲜族。

在政治原因上,袁世凯时期曾经普查人口,许多满人怕受迫害改成了汉族放弃了民族习惯。还因为在七十年代末因为政策原因把民族按行政区划分把许多汉族变成了满族。所以满族几乎被稀释没了。


从小让我女儿学习骑马和射箭算不算?

感觉我在周围家长里就是个异类 因为他们都是送孩子去学英语、奥数、钢琴什么的。

我女儿去那个地方很少有中国孩子,都是小老外。

打算再大一点再学习一门搏击技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