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时的经济、人文、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分析,若是可能,那么几率有多大?


关羽进攻樊城如果成功,吕蒙如果没偷荆州,蜀国多少有点几率,至少能保证从荆襄北上和西川东进两条路,关羽牵制住中原兵力只要不败,刘备就有机会下长安,断掉曹魏与关中的联系,凭借马超在羌人中的威望可以短时间补充起一群羌兵,这样蜀军在兵力上便不再是最大的劣势,应该可以和魏国46开,加上关中位置能掌握进攻主动权,蜀魏就能五五开。(这也是隆中对诸葛亮的理想状态——「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实际上在关羽失败前这个计划都是在成功实施的,其实操作性不低,当时吕蒙不插一脚,关羽打下樊城进击宛城的几率很高,而当时曹操刚刚放弃汉中,很难再战,长安也的确难守,不像后来蜀国遭到接连打击,等缓过神来准备按老计划出祁山,魏国的防线早就安排妥当了。

吴国,没有任何可能,因为十万兄根本就没想过统一,他只想当土皇帝(曾几何时十万也想过统一大业,不过被文远等人揍了几次之后就不想了)


皇叔路线来看,还是有点难度的。

首先要不犯路线错误,即与东吴对立。这一点上,用上帝视角看,真实历史中折了太多。

其次是皇叔诸葛要注意养生,多活一年是一年,顺便多拉拢能用之人,诸如刘封、孟达、潘睿、魏延等。

最后是想尽一切办法挑动曹魏和东吴内乱。

然后等待。

归根结底,还是隆中对的那句: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可惜淮南三叛和高平陵,皇叔葛公都没能等到。惜哉!

东吴路线来看……

不要对盟友下黑手,以及,先拿下合肥再说吧。


自三国成立之初(220)以来,吴国有过要完成统一的想法吗?


没可能,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历史只有明朝和近代。

曹魏占据了当时经济文化中心,北方兵源质量也不是南方可比。

钱最多,兵又好,拿什么打?

即便关羽打的曹操差点迁都也没用。

打下来守不住。


怎么个重来法?

称帝?还是184年黄巾起义?

重生称帝的话,好像差别不大,基本盘定了,开挂得开得很大才行。这方面的网文有,基本都要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大生产运动这些才能胜过魏。

如果是一开始,那还是有机会的。充分发挥先知先觉的优势的话,应该三国的形式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别。


蜀国有可能:

孙权不让吕蒙偷袭关羽

或者,诸葛亮多活二十年,司马师打死李丰和曹芳发生争执,失手打死曹芳,导致魏国陷入内乱分裂


历史是亿万种选择的叠加。如果一切重来,历史有太多选择。今天的你永远无法看到明天的太阳


不存在的,除非曹老板犯大错,孙刘联盟才能维持均衡怎么可能吴或蜀能夺取天下,古时候北方比南方发展好多了,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