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末学试说一下。

本然之善无好丑,性德之真无得失。

成年人会喜欢美讨厌丑,小孩子不会。因为小孩子没有美丑的概念,一视同仁,所以孩子的感情纯真。

既然美丑的概念是后天学来的,就可以再忘记。不执著就是忘记,不分别善恶就是本然之善。

不分别不要混淆为分不清。

不分别是智慧。谁无善恶?恶只是一时糊涂做错事,善只是一时清醒做对事。人人都是善恶参半的。

善恶、美丑不是人有善恶美丑,而是我们内心对外面发生事情的解读,而后所下的概念。

说白了,善恶美丑是我们自己的见解。而见解就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我们高兴,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做善或见到别人做善。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自己作恶或见到别人作恶。

当我们不再分别自己和别人的善恶美丑时,我们的内心就得到了平静。不分别就是本来该有的真善。

当我们不去分别美丑时,得到了心态平和。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这个清净的心态是原本就有的,只是让我们以前分别美丑的思想盖住了。

就如我们手里有一颗珍珠。

手握上,看不到珍珠,我们不能说失去了珍珠。手张开,看到了珍珠,我们不能说得到了珍珠。

性德我们本来就有,只是在本然之善因迷惑变成了分别善恶之后给遮挡了。我们放下分别之后恢复本然之善,性德又显露出来。

末学后进,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返璞归真。好像幼儿或小奶猫,狗狗,无论内心表情动作,萌萌的


这两句话没意思,胡说而已。

窃以为,当做恢复天性解。「复其本然之善」,恢复他原来的美好,善解释为美好,重点在「复其本然」,善恶等价值观乃是后天协定;「全其性德之真」,使他的真性情完整,重点在于使其完整,真性情,而非假道学。

所谓「善」「德」本身就是辩证的。水草肥美,羔羊谓之善,羔羊肥美,虎狼谓之善。羊食草,狼食羊,此天性也,非善恶也。猎户屠虎狼,村民谓之善,虎狼伤人,此利害也,非道德也。

人之初性本「善」,不如叫人之初性本「安」,趋利避害才是本性;舍生而取义者,才是大德。

见仁见智。
人性本善观点,我不支持
善,本来,善本之善。真,原始,最初的面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你恢复本来面目,保全本来面目的属性,道德。这句话是过来人说的,是顿教。普通人还是学渐修。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