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本然之善無好醜,性德之真無得失。

成年人會喜歡美討厭醜,小孩子不會。因為小孩子沒有美醜的概念,一視同仁,所以孩子的感情純真。

既然美醜的概念是後天學來的,就可以再忘記。不執著就是忘記,不分別善惡就是本然之善。

不分別不要混淆為分不清。

不分別是智慧。誰無善惡?惡只是一時糊塗做錯事,善只是一時清醒做對事。人人都是善惡參半的。

善惡、美醜不是人有善惡美醜,而是我們內心對外面發生事情的解讀,而後所下的概念。

說白了,善惡美醜是我們自己的見解。而見解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源。我們高興,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做善或見到別人做善。我們痛苦,是因為我們自己作惡或見到別人作惡。

當我們不再分別自己和別人的善惡美醜時,我們的內心就得到了平靜。不分別就是本來該有的真善。

當我們不去分別美醜時,得到了心態平和。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個清凈的心態是原本就有的,只是讓我們以前分別美醜的思想蓋住了。

就如我們手裡有一顆珍珠。

手握上,看不到珍珠,我們不能說失去了珍珠。手張開,看到了珍珠,我們不能說得到了珍珠。

性德我們本來就有,只是在本然之善因迷惑變成了分別善惡之後給遮擋了。我們放下分別之後恢複本然之善,性德又顯露出來。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返璞歸真。好像幼兒或小奶貓,狗狗,無論內心表情動作,萌萌的


這兩句話沒意思,胡說而已。

竊以為,當做恢復天性解。「復其本然之善」,恢復他原來的美好,善解釋為美好,重點在「復其本然」,善惡等價值觀乃是後天協定;「全其性德之真」,使他的真性情完整,重點在於使其完整,真性情,而非假道學。

所謂「善」「德」本身就是辯證的。水草肥美,羔羊謂之善,羔羊肥美,虎狼謂之善。羊食草,狼食羊,此天性也,非善惡也。獵戶屠虎狼,村民謂之善,虎狼傷人,此利害也,非道德也。

人之初性本「善」,不如叫人之初性本「安」,趨利避害纔是本性;捨生而取義者,纔是大德。

見仁見智。
人性本善觀點,我不支持
善,本來,善本之善。真,原始,最初的面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叫你恢複本來面目,保全本來面目的屬性,道德。這句話是過來人說的,是頓教。普通人還是學漸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