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要传承,历经千年的经典,经久不衰,你有什么有趣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句去诠释它们吗?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句话是支撑我看《论语》《论语集注》《孟子》《大学》《礼记》《诗经》《春秋公羊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三国志》《北史》《隋书》《旧唐书》《管锥编》《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看完经部,史部看完三分之一).......等书的动力

我就是喜欢读书,一个看著满书架的古书,我就心里高兴。

我也不知道,浩然气到底是什么样的样子,但我读书时总能心境平和。

以前我跟老婆说,每个字都有灵魂,组成句子,形成文章之后,就带有一股气。能把文章气与自己相结合,就能养气。

读佛经,能养「不争心」,可以看淡苦难

读兵书,能养杀伐气,每遇大事有勇气

读道教典籍,能养出尘气,心境平和

..................

这些年,读《金刚经》《坛经》《孙子兵法》《论语》《道德经》,也不知道心里的气有一日迸发时,会是哪种样子。

但书,还是要读下去不是吗?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谢邀 @心明若愚 。我最喜欢《中庸》说的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一件事,预先规划好,这件事就定在那儿了,这件事若没有规划或计划,就会废弃掉。它提出了做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提前制定规划。

国家有十三五规划等,作为普通人,更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规划犹如目标,目标欲清晰,实现起来越容易。故曰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即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


国学中,最喜欢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鼓舞了历代身处逆境的仁人志士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北《临江仙 · 送钱穆父》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这句话是王阳明说的,对我目前的三观有关键性的影响。


有趣?为什么就不敢往枯燥那里走进去呢。


且乐生前一杯酒 何须身后千载名


唯不以天下而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典出自《吕氏春秋·贵生》原文是这样写的:

这句话是两千多年前的博弈论,天下由一人管理必然是责任压力巨大,久而久之必然伤身体,因此很多帝王选择牺牲自己健康去创一番功业,历史上那些勤政的皇帝真的很可怕,比如秦始皇,每天读竹简几百斤后来手翻不动还得让别人帮著翻,比如雍正帝,在位虽然只有十三年,但是每天批阅公文平均八千多字,一年就放两天假,一天睡不够八小时恨不得,到最后为了管理天下都靠炼丹嗑药坚持。这种损害健康成就功业的人你不能说他不伟大,但是如果他们能稍微顾一下健康,学会把任务分派给能人去干也许对于国家对于自己都还能做出更大贡献的。

清朝皇帝个个勤政苦读,能力都不算差,结果怎样?底下的大臣一看皇上什么都行那就皇上自己来吧。明朝皇上自朱棣以后一个比一个混日子,道士木匠财迷军事爱好者层出不穷,大臣一看皇上靠不住自己来吧。

表面上看清朝统治者可能更靠谱更关心天下大事,实际上从管理学上说明朝皇帝更聪明。嘉靖表面上看只关心炼丹修仙不问国事,可是背地里照样耍的徐阶严嵩团团转,几大派系最后都被他控制著。崇祯他哥哥看起来没什么文化是个好木匠,宠信魏忠贤不理朝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