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长篇大论 有不同看法请评论

儒: 用教育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延续并维护周公旦制定的礼乐制度,到孟子时力度增强但仍然收效甚微,到荀子时发现只用礼乐教育不行,必须用礼法来约束人们。

墨: 放弃原有的宗法制,而采用新的组织形式来管理人们,组织不以血缘缔结,而是兼爱的平等原则。颇有现代政党的意思。

法: 在荀子礼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制定具体的法规来管理社会,这样的话重点就变成了对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由此法家给后人留下严苛的印象。

道: 上面都特么瞎操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切顺其自然吧!


礼崩乐坏就是阶级壁垒松动了,社会地位可以上下起伏了。各家基本都做的是大禹治水的工作,也就是疏导。既给你们下层上升的通道,又要把你们管起来。

孔子提出的是由上级官员用「听其言而观其行」的个人考察方式,判断下级的升职降职。标准则是德行。有德行的,地位就高。保证有上升通道,而上来的又是顺民,不会造反。缺点是只考虑品德不考虑能力,以及过于依赖主观判断。

墨子提出的是由人民推举名额,然后由上级官员任命。优点是贴近人民利益,缓和各阶级间的利益冲突。缺点是人民未必是明智的(韩非子所谓「民智不可用」)。

商子提出按军功决定职务和收入。优点是上升通道公开透明,缺点是军功不能等于一切,而且容易导致当权者都是主战派。

申子提出「见功而行赏,因能而受官」,把收入和职务剥离。收入与功绩挂钩,职务与能力挂钩。个人是比较欣赏的。但是对部下能力的考察,依赖于君主的个人观察。

韩非子结合申、商,提出将商子的人民相互监督的机制引入政府机构,各部门之间也形成相互监督,取代申子的由国君一人监督的形式。


儒:各位亲爱的学生们,要守规矩唷~

墨:Yo, yo! 大家,chill out, 别打来打去,要peace and love嘛!

道:(半醒)顺著自然吧...

法:守!规!矩!!!!!!!!


礼乐是指西周贵族制度,春秋时期面对冲突严重的局势这种制度已经不适应了。

儒家是一种理想化的学派,希望能回到西周那种贵族分封制度,国与国之间都保持克制,守住已有的边界,恪守祖制,战争保持礼仪,遵守游戏规则,行君子之道。

而墨家则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人与人而不是国家层面,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减少攻讦和打斗。

道家是一种相对无为的学派,类似于儒家学派,都希望回到西周初年的时代,不过儒家倾向于遵守制度和规则,而道家倾向于周初那种小国寡民的状态。道家认为,小国寡民的社会,人际关系相对稳定,社会事务比较简单,可以有效阻止争斗和战争。

法家是一种完全与上三种学派大有不同的学派。法家是一个更讲究实用的学派,认为人性本恶,不太关心单一个体的想法,他的立足点是它服务的某个诸侯国,而不是整个周朝,所以它希望的是所服务的国家能赢得战争,而不是消弭战争。法家的目的就是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来约束民众,达到一种国家上下一体,消除内部矛盾的效果,同时加强国家行政效率,提高资源汲取能力。

以上仅为答者个人观点,如有谬误,敬请指正。


礼崩乐坏中的礼乐指的是西周创立的制度,孔子是个复古派,推崇周礼。墨家宗教性质更加浓厚,并不适应中国土壤下的政治生态,主张 兼爱非攻,绵里藏针。道家思想最深邃,是大一统的哲学,涵盖范围最广,治国实用性不强,汉初黄老之学治国算是道家思想的实践。法家思想在秦国被应用到了极致,导致秦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是当时实用性最强的思想。


先说一说四家的经济(阶级)基础

儒家、道家:代表的是诸侯和其他守旧贵族

墨家:代表的小生产者

法家(成分复杂,有些是从儒家墨家来的):代表新生势力。

方案

儒家:克己复礼,要求恢复礼制,采取的手段是「仁」、「礼」

法家: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

墨家:「兼相爱,交相应」

道家:「无为而治」


建立一个统一君主统治体系,区别在于这个统治如何操作,道家认为不管太多,儒家认为德主刑辅,法家要求法术势,墨家强调君主有道义(非攻,兼爱)


礼崩乐坏只是对儒家而言

栗子:

张三的剑坏了,跟用枪的李四、用矛的王五、用鞭的赵六有什么关系呢?

你这个问题就是:面对张三的剑坏了,李四王五赵六的应对方案是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