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人好像不多吧,我感觉长平之战的时候天下至少有个150万兵力,那么这么多军人,粮食怎么办呢??武器装备怎么办呢???国库不是很快就会空虚了吗?为什么他们又能一仗打很久呢?还有挖坑埋人的白起,把赵国的士兵拉去做壮丁他不香吗???


首先,是统计口径不同,战国时期,兵役制度尚不成熟,往往兵民不分,只要参与军事行动的,都被统计做军人,有一丁三夫的说法,也就是说,其实真正的主力部队最多四分之一,比如,长平之战,被坑的四十万人很多都是上党民众,随军避祸的。其次,有军功制的刺激,杀敌越多,赏赐越高,从上到下,都有杀良冒功,虚报增功的动机,因为环境技术的限制,核实很难,往往留诸记载的只能是领兵大将的一面之词。其三,策士的夸大宣传,战国史料因焚书坑儒被销毁殆尽,只有秦记可依,但秦记记事简略太过,故司马迁只能博采战国纵横家言论及民间传言,其中多夸大失实之处,但司马迁也不可能一一核实,故只能暂存其说,后世人往往浅尝辄止,开卷不疑,所以谬种流传,真假难辨了。


题主的问题有点多,而且有点乱,把问题先列出来,归纳成三个,然后分别回答吧。

1、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士兵都那么多?

2、长平之战的时候天下至少有个150万兵力,那么这么多军人,粮食和武器怎么办呢?

3、白起也什么要活埋赵国的士兵,把他们拉去做壮丁不是更好吗?

1、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士兵都那么多?

春秋的时候,大国是以称霸为目标,不以灭国为目的,所以战争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军队人数也是比较少的。

例如城濮之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不足八万人。崤之战,秦军全军覆没,损失也不过三万人。这两次战争在春秋是非常出名的,规模也算很大的,但跟战国相比,规模明显一般。

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达到白热化,战争很多都是以灭国为目标,需要军队的人数自然是急剧上增加。

例如,赵国的人口在300万到350万之间,派往长平作战的人口至少在40万。

每个国家兵力那么多,只要是因为战争的需要,如果不维持庞大的军队,很有可能就被人家消灭了。举个现代的例子吧,1938年德国军费就已经占据GDP的17%,在二战爆发之后,军费开支远超30%。一个国家将所有的财力人力物力倾斜到军事上来,自然军队人数就很大。

2、长平之战的时候天下至少有个150万兵力,那么这么多军人,粮食和武器怎么办呢?

(1)耕战

战国时期的士兵,大多数平日里属于田间劳动者。拿起武器是士兵,放下武器是农民。例如:秦军合围赵军之后,秦王把全国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派往前线,这些男子自然是田间劳作者。陈胜起义之后,咸阳危急,秦武装骊山徒打败陈胜。这都说明了,当时的作战用的庞大军队并不等于常备军。

当然,国家还是有常备军存在的。魏国的魏武卒就是最好的例子,参加魏武卒的士兵,家里还可以得到赋税上的优惠。但职业兵制度,注定魏武卒的数量是不会多的。

(2)这里再说说后勤保障

长平之战,后勤问题是赵国落败的重要原因。战争的关键时刻,赵国粮食供应出了问题,所以向齐国借粮食,齐国竟然不借。赵国没有粮食,廉颇的持久战策略,自然无法施行。赵括为将之后,迅速改变作战策略,主动出击。个人认为秦军散播谣言一说纯属无稽之谈,后勤保障压力才是赵王换帅的核心原因。

其实,秦军的后勤保障压力也不小,但是,好在秦军的关中盆地并没有遭受战乱,可以安心耕种。同时,有了四川盆地,虽然都江堰还没有修建,但是四川盆地免受战乱,也是秦的重要后勤保障。长平之后,白起主张一鼓作气攻下邯郸,秦王不准,后勤保障的压力也是重要考虑之一。

后勤保障对秦的作战影响是很大的。秦军在历次大战之后,都需要修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发起大的战争。秦国为何在公元230年发起了统一的收割战,能够连续作战?因为此时的都江堰和郑国渠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秦军得到了有力后勤保障,如下山之虎,横扫六国。

3、白起也什么要活埋赵国的士兵,把他们拉去做壮丁不是更好吗?

这一点,就需要考虑两点

(1)安全因素。40万人,如果发生叛乱,后果是很可怕的。项羽在巨鹿之后杀降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2)战略眼光,白起当时的想法是继续攻邯郸,带著40万俘虏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白起是想把这些人当作人力来使用,这样的事,当然需要秦昭王定夺。从后来的情形来看,秦昭王对坑杀赵军40万并无异议。


1.国家xjb吹

2.文人或史官xjb吹

3.统计口径问题,将辅助人员和征用民夫都计入军队。


书中记载长平之战因为时间长人数多,都不能进行农耕,然后导致粮食不足。这说明啥?说明本质上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秦国也在战争焦灼期动员了一个郡的成年男子全部上战场,不用想也大多是农民。至于武器,赵国冶铁业在当时小有名气,到今天河北也是炼钢大户,再不济不是还有农具么?

还有一个就是统计的问题,后勤兵也算在总数里面的,一线的士兵要大大少于这个数字。前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史官有意无意的吹牛问题。

战国时期的国家动员能力也不可小觑,动员能力不行的都被灭掉了,战国实际上是末位淘汰制,到最后只剩这7个国家了,春秋的动员能力就没有这么强。


你可以看看历史,基本上越是乱世兵源越多,

基本上都是盛世攒人口,乱世爆兵力

为什么?

能安稳种地,谁想当兵啊?

自古以来,当兵吃粮啊

所以春秋不义战,兵源多,人均短命,也可以理解啊

——

然后,就是后勤问题,地盘越大兵力越多后勤压力越大

但是,本身粮食不够的情况下,打仗也是一种办法啊

二女争桑,引发两国死战

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全民皆兵很正常啊

——

至于 长平之战为什么要杀掉?

因为 白起兵力不够,粮食也不够啊!

白起已经再打太原和皮牢要火速灭赵了,这时候带不动四十万拖油瓶啊

而且等四十万赵军回过神来,发现白起不在,秦军远远少于他们,最大的debuff赵括也没了,翻船的就是秦国了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