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輪」的形狀、原理都和「水車」相似,應用則剛好相反。水車是靠水流驅動車身轉動,將水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明輪」則是靠轉動時入水蹼板相對於水向後運動,獲得水的向前的反作用力,從而驅動船隻前行。

歷史上的木船、早期的蒸汽船,都有採用「明輪」推進的。船舶之所以又有「輪船」的稱謂,就和「明輪」推進有關。《水滸傳》中被張順鑿漏的「海鰍」戰船上的「水車」,其實就是靠人力驅動的「明輪」。

最大者名為海鰍舡,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車,舡上可容數百人。每邊用十二人踏動,外用遮護出避箭矢。舡上造弩樓,敲梆子響,水軍一齊用力,踏動其舡如飛。

相信大家都在公園中見過這種「腳踏船」,實際上也是用「明輪」推進的,和題幹圖一的區別在於其「明輪」較小,且藏在船身下方。

明輪僅水下的蹼板對推進有貢獻,露出水面的沒有。玩兒過腳踏船的朋友都知道,船隻行進過程始終伴隨著「撲通撲通」的響聲,那就是蹼板入水時拍水的聲音。對於蹼板固定的「定蹼」式明輪,可想而知,蹼板入水時「拍水」、出水時「提水」,還會進一步降低推進效率。如改用可控制蹼板出入水角度的「動蹼」式明輪,上述缺點可消除,但傳動機構會變複雜。

如果在靜水中使用「明輪」,推進效果尚可。但實際情況是,水面會上下波動,導致明輪入水部分忽大忽小,其推進力也就難以保持穩定。

總之「明輪」推進在歷史上出現過,現在仍然存在。由於推進效率低、結構偏笨重(動蹼式還複雜)、在風浪中易失速、再加上蹼板易損等問題,「明輪」推進在內河航運和旅遊觀光領域還在用,但已經不適合作為大型海船的推進器了

————————————————————

另一類「推進器軸向和船身垂直」的例子,在古代有「櫓」(櫓不是槳,櫓板在操船過程中不出水,靠切水產生動力)。

在現代有「直葉推進器」(相當於由電力驅動的多個大型櫓板,操縱性比螺旋槳更好,主要缺點是貴——造價高維護成本也高):


圖一是最早蒸汽機最早用在船上時的的樣子,但是這個設計沒過多久就被淘汰掉了,因為它的速度比用風帆的船還慢,他還只能在河裡航行,無法滿足惡劣海況的遠洋航行。進而出現了螺旋槳後置的船。你要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本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的船舶主動力裝置技術管理,這裡的緒論部分有船舶發展史


第一張圖那個不叫螺旋槳。

垂直船身的螺旋槳,比如下面這種帶有艏側推的PSV,這種螺旋槳通常是帶有DP-2標誌船舶的配置。

另外現在也有全迴轉推進器了,滿足題主的要求。


因為要產生推力阿。

而且控制船左右轉向也是後面的舵在左右搖擺,決定船往哪個方向走,螺旋槳只負責轉。


因為船要以船頭為前進方向前進,需要一個和船頭方向水平的力來推動它。


你可能需要一臺直升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