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儒


仔细审题。题主问的可能是「现代新儒家」的一些代表人物。

现代的新儒家。有「三代四群」(four groups in three generations)之说(见《现代新儒学之省察论集》)。

「三代四群」(four groups in three generations):

第一代第一群:

梁漱溟(1893–1988)

熊十力(1885–1968)

马一浮(1883–1967)

张君劢(1887–1969)

第一代第二群:

冯友兰(1895–1990)

贺麟(1902–1992)

钱穆(1895–1990)

方东美(1899–1977)

第二代第三群:

唐君毅(1909–1978)

牟宗三(1909–1995)

徐复观(1903–1982)

第三代第四群:

余英时(1930–)

刘述先(1934–)

成中英(1935–)

杜维明(1940–)

这是学术上的分法。

三代四群每一波遇到的「境况」不一样。譬如第一波的「打倒孔家店」。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大陆普及马主义,一部分学者选择呆在国内(但是不能开展理论创新了),一部分学者选择逃到港台,甚至是海外,被称为海外新儒家。「十-年-红-羊-劫」的时候,学者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这篇文章提到了三代四群里面没出现的一些人。譬如「蒋庆」。蒋庆就被称为「当代大儒」(当然很多人会在心里「各种不服」)。蒋庆这个人很搞笑的。这个人就是个奇葩。是个复古者中的复古者,采用宗教的话,他叫「原教旨主义」者。这人设想的方案压根就无法实现,行不通。纯粹是「自嗨式的意淫」。不过这人是精通公羊学的。《公羊学引论》是他的开山之作。

====

关于康有为是不是大儒。

首先,康有为是不是儒似乎很清楚。接下来就是大小的问题。所谓「大儒」的「大」,关于大小,这个就见仁见智了。郑玄是不是大儒?是。程、朱是不是。是。假如问一句,颜元是不是?有些人的回答就不会那么笃定。

新儒家有多种分法。按照其中一种分法,新儒家肇始于康梁那批人。所以康有为既可以归到古代,也可以归到现代。他是承先启后的人物。

略举康有为精通的学问。

康有为精通华严学、公羊学。

华严学。

我在上海图书馆翻检《华严学研究》刊物,其272页有《近代新学家的华严思想探析——以康有为、章太炎为视角的考察》一文。为康有为加点印象分。我们以现在的眼光,认为康有为做的工作是「旧瓶装新酒」式的「换汤不换药」式的「民哲」工作。没错,他是「杂糅」,但是他不仅仅是杂糅的「西学」,还有当时流行的佛学——「华严学」。康梁谭章都有这种「毛病」。谭嗣同的《仁学》也杂糅了佛氏、泰西的很多东西。但不能说他是无意义的。毕竟对「构建」某种框架,盘活儒家这个「僵尸」(旧思想)为「化腐为奇」的「变法」(变法维新)服务,是有些作用的。所以,康有为的工作虽然现在看来,显得滑稽可笑,但绝不是无意义的。假如儒教构建成功,是可以像他徒弟说的那样,成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的。可惜,儒教死了,盘不活了。海外新儒家还以为没死,还想著续一续命。

公羊学。

公羊学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几经兴衰沉浮,在清中叶得以复兴,直至康有为达到顶峰,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或学术的巧合,而是存在著某种必然性。康有为以《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一破一立的作用为武器,打击刘歆所作的古文经学,借孔子之名批判儒学、改造儒学、推动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注入西学阐发公羊三世说,构建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虽然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但康有为的公羊学架起了晚清中国通往近代化的桥梁,其意义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参考《论康有为的春秋公羊学思想》)

康有为的志向其实挺远大的。他是想盘活儒家。让他成为「国教」。他的孔子改制考就是在往这个方面努力的。虽然这本书解释孔子的意思很「民科」,还参酌了西方很多东西进来。在序中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的源头是周易)。正文中盘活了公羊三世说。在这之前,公羊学已经死了很多年了。假如康有为改革成功了,他现在会被奉为「马丁路德」一样的人物(梁启超语)。假如他所建设的孔教被实行了,那么中国会成为像瑞士日内瓦建立「加尔文宗」一样的宗教国。当然,改革失败了。


康有为算大儒?
章炳麟之后无大师。同时代除了他,堪有一比的只有刘师培。康梁学无根基,是贻误后人颇深啊。你这么问,就是例子。

就现在随便什么人都算儒家了,早晚把孔夫子气得从坟里爬出来打人


不觉得康有为是大儒。

康南海其实确实是一位有根底的今文经学家啊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胡适之、傅斯年、李济、蔡元培、梅贻琦都称的上是大儒吧,最大的儒家当数与康有为同时代的辜鸿铭,此君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作者即认为中国近代知识界基本是康章二人的徒子徒孙们的天下。

不过本书多处重要引用未交代出处,或不甚严谨,然大约概括无误,可以一观。

另曾读过朱维铮、张鸣、余世存、李颉等先生之说,大概几无差,不过读的粗疏,不敢断言。还望作燕王骏骨,引达人详释。

高长虹


除了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以外,其他人都不能算是儒家。经学,朴学再高深也只是章句之学问,儒学是哲学!是哲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