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溥仪,又打著光绪的旗号招摇拐骗,康有为究竟是为了大清,还是为了自己?

1、公车上书

1895年,当科举考试正在北京进行时,发生了震惊国人的「甲午战争」。聚在京城的士子们纷纷向朝廷上书,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康有为就是其中一位。在得知甲午战败的消息后,康有为连夜写下长达14000字的「万言书」,并号召各省举人在书上签名,准备呈送给皇帝光绪。可是,他们这边还没递上去,那边《马关条约》已经签定。于是,「万言书」就成了康有为的「藏品」(还有种说法是康有为因为中了进士,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前程才放弃了「万言书」)。不管哪种情况,总之,都察院没有收到康有为的上书。至于他后来在自传中吹嘘自己组织了1200名举人上书一事,听听就行了,他和「公车上书」真没什么关系。

「万言书」没有呈送,但是,康有为在这场运动中的杰出表现,和他在「万言书」中折射的变革思想却成为大街小巷的美谈,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包括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这也是他竭力向光绪推荐康有为的一个原因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确实提供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和主张,他也成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翻翻所有史料,光绪皇帝从未对康有为「委以重任」,为了缓解变法和守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光绪皇帝甚至还让康有为离开京城到上海去主持《时务报》的管理;而后来,在谭嗣同等人被提拔为军机章京时,也依然没有在职位上为康有为提供特殊的官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的尴尬处境也影射出光绪皇帝对这个书生的不完全信任,说句实话,光绪对张萌桓、徐致靖、王照等人的信任可能都比康有为要多。

而后,正是由于矫诏、围园杀后等康有为的个人行为,导致光绪被禁、六君子喋血街头。如果康有为在当时也慷慨赴死,也许,历史对他的而评价就一直停留在正面上,可他没有,他选择了逃离。在他看来,这可能是「留得青山在」的权且之计,但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贪生怕死」。

康有为逃离之后又做了什么?

1、娶妾

整天把推翻封建制度挂在嘴上的康有为,喊出的口号是「一夫一妻」,但是他呢?有六位夫人(三夫人早年病逝于上海),在娶第五位日本夫人市冈鹤子的时候,康有为比她大37岁;而在娶第六位夫人张光的时候,张光只有19岁,而康有为是62岁。说好的「一夫一妻」呢?

2、置岛

在那个动荡年代,能够置田、置业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康有为竟然可以置岛,这很难将他和「逃亡」联系在一起

1904年年底,康有为在瑞典买下了一座位于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小岛,并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进行建造。他这么多钱都是哪来的?其实,从康有为逃亡日本时开始,他就打出「变革维新、拯救光绪」的旗号,在沿途各国进行演讲,因此,各国正义之士和侨胞都纷纷对其慷慨解囊,这就是康有为主要的「敛财手段」。至于他究竟把这些募捐来的钱花在哪里,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康有为到底是为了大清还是为了自己?

康有为在逃亡之后就完全堕落了吗?并非如此,因为在革命党人拉拢他时,他还坚持「杀回京城,解救皇上」,后来更是在海外成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并建立了武装组织「保皇军」,由此可见,在康有为心里始终都惦记著光绪皇帝。

可是,后来他要复辟,他要恢复朝廷,要恢复封建制度,甚至在70岁时还拖著年迈的身体跑到天津去给溥仪祝寿,这种种做法显然和当年他所提倡的变法格格不入。

如果就此而言,或许,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从根本上改变大清,他想改变的,只是大清的官僚体制而已,这样一来,康有为推动「戊戌变法」的目的,就更让人怀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