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美食,怎么变的不合口味了?是美食变了,还是人变了?


你确定是「变得」么?我是不确定

当几乎所有说狗不理现在不好的发言,对「过去的味道」都是泛泛带过没有举例的时候,就应该怀疑了,这个过去的好味道到底是真的还是传出来的

我认识所有的天津人(父母,朋友人数也不少),都没见过好的狗不理,只知道这个不好所以给你推荐其他店,从我的经验,狗不理一直就不好吃,但是好吃的店没他历史久没有吹的条件,大概就这回事儿。

如果又是那种1920年才有的好味道,这种变化也没啥劲了。老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但是你吃口驴肉,并没有多稀奇,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不理解,为啥就这么夸?因为驴肉油大,在没有什么发达的食品市场时候,油水大的肉就是好吃绝顶的肉,过去的评判标准参考意义没多大,明朝皇上也没吃过速食面。


全国出名--游客慕名--生意好--涨价--本地人不来--彻底变成旅游餐。既然成了旅游餐,还在乎什么味道?在乎什么服务?服务再好,味道再好,价格再低,游客也很少会再来,何必费那力气?做旅游餐才是一本万利,躺著赚钱,所以全聚德 狗不理之类的老字号都改行搞旅游餐了,全国这么大,游客的韭菜永远割不完。 知道为什么前天有人发个视频说狗不理不行,狗不理就要起诉吗?旅游餐不怕游客差评,就怕网上臭名,视频一旦火了,就动了旅游餐的根基了,所以狗不理才会老羞成怒。


他是真的一直都不好吃

多少个天津人都说了,别吃什么狗不理包子,随便找个小区包子铺都比狗不理强


一个是现在食物丰富,人们在吃的上面已经不匮乏了,还一个就是可能有其他变动,个人口味要求不一样了,还有。。。


因为那都是忽悠人的人呀,只有本地人才晓得什么才是本地美食


买卖做到实至名归了,真成狗不理了……


首先作为一个并不曾好吃过的包子它是如何传入大家耳朵里的搞清楚这个就OK了


我感觉他们的包子特别油,口感上很腻。因为我属于比较挑食的人,不敢代表其他人的看法。狗不理包子上了热搜之后,我问了一下我媳妇,她也觉得不好吃太腻了。

可能以前大家都缺油水的时候觉得吃起来比较香吧,现在吃起来就感觉那么回事儿了。

能把包子这种玩意做到人闲狗不待见也是个境界。


在我印象里,狗不理有名的貌似不是味道,让它出名的是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的样貌和那个「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的民间趣谈,从我出生起,家里人就没说过狗不理好吃,或许在上个世纪它的确是美味,但可能对于类似于我的90后来讲,谈不上是什么味道变了,而是一直就不好吃-。-


小的时候在天津生活过几年,后来回北京了。在天津生活的时候吃过一次,是我妈带我去的,我已经没有任何记忆了,但据我妈说,她觉得不是很好吃,味道对不起价格。


每次到一个陌生地方旅游时,除了看看那些没见过的美景。很多人最大的实际兴趣,就在于当地的特产和美食。

但在品尝过这些所谓的「美食」后,大部分都深深的感到后悔。有种自己被欺骗的感觉,真是这样吗?

小地方的所谓特产和美食,因为原材料选取和做工方式问题,并不能代表真正的美食水准。

但是那些大城市的所谓特色美食,在各方面都没问题的前提下,为什么味道却如此一言难尽?是美食变了,还是游客变了?

先来看看天津的特色美食,传说中的代表狗不理包子。作为一道有著百年历史的美食,其实它的配方一直都没变过。

主要食材就是面粉和猪肉,而且可以做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这个的确是,正宗老配方。

除了做法的传统和正宗外,它早已入选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道美食完全做工精细,但为什么味道却又如此,另现在的人感到难以描述吗?这其中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主要食材。

其实我们刚吃饱饭,并且可以低门槛吃上肉,也才只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早在这之前,大部分中国人别说吃肉,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不然为什么到了今天,国家还如此重视粮食储备?就是因为这种记忆太深刻了!

别看我们今天的猪肉,瘦肉的售价远高于肥肉。在三四十年前,这个售价对比恰恰相反。因为肥肉可以带来,最大的脂肪摄入和油脂含量。

而那个时候的人们,当时最缺的就是这个。所以肥肉售价,远高于瘦肉。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之所以作为当时的美食。就是因为它的主要食材,就是今天看著油腻的肥肉。

这种肥肉直接吃下去比较腻味,但是做成包子后,因为包裹著面粉的包子皮。吃上去就恰好合适,是个十足的美味!

再加上这种货真价实的美味,在当时的售价极其低廉,所以自然就开始声名远扬。

今天你之所以看到它这么贵,是因为这些「文化遗产」,已经被商业机构过度包装了。

因为原料和配方基本不会动,所以在口味已经改变的今天,就显得不那么「正宗」了。不是这些美食遗产变了,是今天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自己变了。

所以像今天的大城市中,那些著名的美食遗产,早已经不再是平常食物了。也就不知就里的外地游客,才会选择这些地方消费。

真正懂行的本地人,对哪里才能吃到改良后的美食,人家心里都是门儿清的。

所以到外地旅游的正确姿势,是先上网查下当地人写的攻略。知道哪里才能吃到,适合今天人口味的美食。

你不屑一顾的某个弄堂里,也许就有著今后的美食「遗产」。毕竟这种小成本摊贩,才有改良配方的动力。

其实这和治理国家类似,「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船大不易掉头。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方便。

就让正宗的美食遗产,继续保持「正宗」口味吧。毕竟还有很多低成本的选择,就散落在各地等你发现呢!

很多东西都是「物是人非」,归根结底不是物变了,只是人已经变了而已!

觉得不错的点击关注按钮,查看更多精彩好文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