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美食,怎麼變的不合口味了?是美食變了,還是人變了?


你確定是「變得」麼?我是不確定

當幾乎所有說狗不理現在不好的發言,對「過去的味道」都是泛泛帶過沒有舉例的時候,就應該懷疑了,這個過去的好味道到底是真的還是傳出來的

我認識所有的天津人(父母,朋友人數也不少),都沒見過好的狗不理,只知道這個不好所以給你推薦其他店,從我的經驗,狗不理一直就不好喫,但是好喫的店沒他歷史久沒有吹的條件,大概就這回事兒。

如果又是那種1920年纔有的好味道,這種變化也沒啥勁了。老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但是你喫口驢肉,並沒有多稀奇,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不理解,為啥就這麼誇?因為驢肉油大,在沒有什麼發達的食品市場時候,油水大的肉就是好喫絕頂的肉,過去的評判標準參考意義沒多大,明朝皇上也沒喫過速食麵。


全國出名--遊客慕名--生意好--漲價--本地人不來--徹底變成旅遊餐。既然成了旅遊餐,還在乎什麼味道?在乎什麼服務?服務再好,味道再好,價格再低,遊客也很少會再來,何必費那力氣?做旅遊餐纔是一本萬利,躺著賺錢,所以全聚德 狗不理之類的老字號都改行搞旅遊餐了,全國這麼大,遊客的韭菜永遠割不完。 知道為什麼前天有人發個視頻說狗不理不行,狗不理就要起訴嗎?旅遊餐不怕遊客差評,就怕網上臭名,視頻一旦火了,就動了旅遊餐的根基了,所以狗不理才會老羞成怒。


他是真的一直都不好喫

多少個天津人都說了,別喫什麼狗不理包子,隨便找個小區包子鋪都比狗不理強


一個是現在食物豐富,人們在喫的上面已經不匱乏了,還一個就是可能有其他變動,個人口味要求不一樣了,還有。。。


因為那都是忽悠人的人呀,只有本地人才曉得什麼纔是本地美食


買賣做到實至名歸了,真成狗不理了……


首先作為一個並不曾好喫過的包子它是如何傳入大家耳朵裏的搞清楚這個就OK了


我感覺他們的包子特別油,口感上很膩。因為我屬於比較挑食的人,不敢代表其他人的看法。狗不理包子上了熱搜之後,我問了一下我媳婦,她也覺得不好喫太膩了。

可能以前大家都缺油水的時候覺得喫起來比較香吧,現在喫起來就感覺那麼回事兒了。

能把包子這種玩意做到人閑狗不待見也是個境界。


在我印象裏,狗不理有名的貌似不是味道,讓它出名的是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的樣貌和那個「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的民間趣談,從我出生起,家裡人就沒說過狗不理好喫,或許在上個世紀它的確是美味,但可能對於類似於我的90後來講,談不上是什麼味道變了,而是一直就不好喫-。-


小的時候在天津生活過幾年,後來回北京了。在天津生活的時候喫過一次,是我媽帶我去的,我已經沒有任何記憶了,但據我媽說,她覺得不是很好喫,味道對不起價格。


每次到一個陌生地方旅遊時,除了看看那些沒見過的美景。很多人最大的實際興趣,就在於當地的特產和美食。

但在品嘗過這些所謂的「美食」後,大部分都深深的感到後悔。有種自己被欺騙的感覺,真是這樣嗎?

小地方的所謂特產和美食,因為原材料選取和做工方式問題,並不能代表真正的美食水準。

但是那些大城市的所謂特色美食,在各方面都沒問題的前提下,為什麼味道卻如此一言難盡?是美食變了,還是遊客變了?

先來看看天津的特色美食,傳說中的代表狗不理包子。作為一道有著百年歷史的美食,其實它的配方一直都沒變過。

主要食材就是麵粉和豬肉,而且可以做到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這個的確是,正宗老配方。

除了做法的傳統和正宗外,它早已入選了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道美食完全做工精細,但為什麼味道卻又如此,另現在的人感到難以描述嗎?這其中的核心就在於,它的主要食材。

其實我們剛喫飽飯,並且可以低門檻喫上肉,也才只有三四十年的時間。早在這之前,大部分中國人別說喫肉,有時候連飯都喫不飽。

不然為什麼到了今天,國家還如此重視糧食儲備?就是因為這種記憶太深刻了!

別看我們今天的豬肉,瘦肉的售價遠高於肥肉。在三四十年前,這個售價對比恰恰相反。因為肥肉可以帶來,最大的脂肪攝入和油脂含量。

而那個時候的人們,當時最缺的就是這個。所以肥肉售價,遠高於瘦肉。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之所以作為當時的美食。就是因為它的主要食材,就是今天看著油膩的肥肉。

這種肥肉直接喫下去比較膩味,但是做成包子後,因為包裹著麵粉的包子皮。喫上去就恰好合適,是個十足的美味!

再加上這種貨真價實的美味,在當時的售價極其低廉,所以自然就開始聲名遠揚。

今天你之所以看到它這麼貴,是因為這些「文化遺產」,已經被商業機構過度包裝了。

因為原料和配方基本不會動,所以在口味已經改變的今天,就顯得不那麼「正宗」了。不是這些美食遺產變了,是今天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們自己變了。

所以像今天的大城市中,那些著名的美食遺產,早已經不再是平常食物了。也就不知就裡的外地遊客,才會選擇這些地方消費。

真正懂行的本地人,對哪裡才能喫到改良後的美食,人家心裡都是門兒清的。

所以到外地旅遊的正確姿勢,是先上網查下當地人寫的攻略。知道哪裡才能喫到,適合今天人口味的美食。

你不屑一顧的某個弄堂裏,也許就有著今後的美食「遺產」。畢竟這種小成本攤販,纔有改良配方的動力。

其實這和治理國家類似,「治大國如烹小鮮」,說的就是船大不易掉頭。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方便。

就讓正宗的美食遺產,繼續保持「正宗」口味吧。畢竟還有很多低成本的選擇,就散落在各地等你發現呢!

很多東西都是「物是人非」,歸根結底不是物變了,只是人已經變了而已!

覺得不錯的點擊關注按鈕,查看更多精彩好文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