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这个特殊时期,S君相信更多人会改变对健康、生活、工作的理解。

有人突然自律了,彻底改变之前的生活作息,每天早睡早起。

有人突然顿悟了,不再通宵赶方案,用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和父母。

有人突然悔悟了,卸载了所有外卖软体,决心减肥改变生活状态。

也有人突然释然了,不再被世俗欲望绑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一个人明白健康的可贵,

也许是一次疾病,也许是一次重聚。

也许是一句提醒,也许是一个听说。

也许只是把被念叨了几十年的一句「外边冷,多穿点」还给了父母。

那么,你是在哪个瞬间,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呢?

「获奖名单公布」

感谢各位知友在本次活动中贡献的优质内容,通过综合评选,恭喜以下10位知友@看星空的仓鼠、@小耳、@彦琪十七、@夏里、@庐州少主、@悠妈闲语、@SHHS、@学营养的珍妮丝、@Derrick、@路边茶馆踊跃参与活动,获得「价值399元的斯维诗K2钙维生素D骨骼片」各1份,领奖方式@Swisse斯维诗营养君将以私信方式告知,敬请留意。活动解释权归Swisse 官方所有。

「活动福利」

1.活动规则

在本问题下,我们将根据回答的相关度、赞同与评论数量等要求,最终选出10个回答提供「价值399元的斯维诗K2钙维生素D骨骼片」各1份。也许还有红包奖励哦。

2.征集结束一周内,工作人员将获奖名单公布在本问题描述中。

3.回答征集时间:2020年5月29日至2020年6月3日。

「特别说明」

1.参与回答本问题,代表你同意授权Swisse在知乎站内二次传播中使用你的回答内容,如需在其他第三方平台使用,我们会与你进行沟通并预先征得同意。如对本说明有异议,可以选择不回答本问题。

2.我们倡导原创认真的答题精神,如回答涉及非原创内容,请获取合法授权。

3.如有任何问题,请私信「Swisse斯维诗营养君」机构号。


医院是最能感受生离死别的地方,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也无数次见证了新生的喜悦与生命慢慢逝去的无奈。记得总有人说,医生看惯了生死,心里也会变得麻木。其实那种所谓的麻木只是工作状态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情绪,当自己的家人朋友的健康出现问题,这种「自我保护」情绪会比想像中的更容易崩溃。

前一阵接到我舅舅的电话,说他只是不小心轻轻地摔了一下,结果就爬不起来了。送到医院一看,居然是股骨颈骨折。

以前这种骨折被戏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中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后大多数卧床不起,身体便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出现包括但不限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内的并发症而要了患者的命。现在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已经相对成熟了,换了膝关节后就有可能很快再次行走。

虽然,这个疾病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舅舅出现股骨颈骨折,其实我还是蛮吃惊的。在我接诊的患者中,多数股骨颈骨折是70-80岁,而我舅舅才刚刚过完50岁生日,家庭条件不错,平时也是大大咧咧,难免有些坏习惯,喜欢抽烟喝酒,从不喝牛奶,他朋友也比较多,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还经常熬夜,这些都为舅舅今天的处境埋下伏笔。

人人都知道疾病是个无底洞,舅舅家庭条件虽然不错,却也饱受这种困扰。前阵子舅妈打来电话,说舅舅现在精神状态很差,因为卧病在床还需要家人照顾,再考虑到巨额的后期医疗费和康复费用,舅舅准备放弃治疗回家。

其实回家之后问题反而更多了起来,照顾病人对患者和家人来说都是一种「双向煎熬」。尤其是股骨颈骨折这种需要长期卧床的疾病,对双方的耐心,脾气,甚至感情都是巨大的考验。长时间躺著肯定不舒服,每天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各种翻身,吃饭,擦身子,都要在床上进行......

我虽然经历无数次生死,自认为自己的承受能力超出常人,直到有天这种经历发生在自己家人身上时,我才明白原来真的没有人能够在生死这件事上置身事外。

舅舅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中年就有骨质疏松问题绝不只是我舅舅这个个例。在我接诊的大多数骨科患者中,很多都是这种情况,骨质疏松低龄化的现象真的越来越严重。

《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手册(2013版)》

不是只有老年人才需要补钙

从人体的生理规律来说,30岁是人体骨骼最强的时期,到了30岁以后,骨钙流失加快,40岁以后骨钙流失加剧。很多骨钙流失的患者,都是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补钙,到了年纪稍微大一点,骨骼经不起磕碰和折腾,这时候再考虑补钙已经无法挽回了。作为一名医生,每当看到这些患者的时候,也会对自己进行反思,自己和家人是否在平常都注意到了骨骼健康的问题。

可能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要补钙,但从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方式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1、骨头汤

研究表明:200g猪骨与600ml水炖2小时后,每100g汤里钙含量仅仅为0.55mg。这样的钙含量远不如喝一杯牛奶来得多,所以通过骨头汤补钙的想法并不现实。补钙不现实,补膘倒是很明显!

2、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帮助合成VD,V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若希望用晒太阳的方式去补钙的话,每天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户外晒太阳的时间,但是大多数人很少能每天都去晒太阳,且过度晒太阳对皮肤也有危害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防晒更是护肤的重中之重。

那么除了这些补钙的方法,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补钙呢?

补钙主要是需要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而V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对于年轻人、宝妈们来说,补钙应采取钙+VD摄入的方式。

这让我想起去年巡查病房时遇到的一个病人。当时,这个病人也是因为骨骼问题手术住院,住院期间他家人给他准备了一系列的补钙产品。跟患者沟通的时候我特地留意了一下,主要服用的就是Swisse的钙片。一个月后病人出院的时候做出院检查的,发现他恢复的速度确实要比其它患者相对更好。

这次舅舅骨折后,我就了解了一下,Swisse补钙的产品确实不像市面上大部分的钙都是碳酸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由于它用的是柠檬酸钙,很好吸收,对肠胃更温和,吸收率也比常规用碳酸钙的钙片平均高24%。而且每片添加了8.3微克的维生素D,更加有利于钙的吸收。

但,也有一些患者,虽然了钙和维生素D,依然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忽视了「补钙入骨」真正的建筑师——维生素K

在这之前,我们先认识一种很少听说的微量元素——维生素K。维生素K,又名绿叶醌,属于维生素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参与到凝血功能和骨钙代谢。维生素K包括K1、K2、K3、K4等几种形式,其中维生素K2参与人体的骨钙代谢,所以人体适量补充维生素K2,可有效降低骨丢失、骨骼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

在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症杂志刊登了一项荷兰历时3年的临床研究,对244名健康的绝经后妇女进行研究,通过骨密度等测试,发现对比服用安慰剂的人,服用180微克维生素K2(MK-7)的女性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更好。

此外,维生素K2还和心血管健康有著密切的关联。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维生素K2把不小心跑到血管里面的钙带回骨骼里面去,从而就避免了血管钙化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维生素K2的这种「把钙带回家」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强健我们的骨骼,其实同时也是有利于我们的血管健康的【1】。

在上面关于维生素K2的陈述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核心的关键词——骨钙代谢。其实,不少研究都证实维生素K2对补钙有著更为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持骨骼和血管健康都有著重要意义。

在这种不需要钙离子的地方沉积,就会导致该部位出现钙化。而维生素K2可以通过3种维K依赖的蛋白通道发挥防止血管钙化的作用【2】。再简单来解释一下钙、维生素D、维生素K2这三者关系的话,其实就好比建房子,钙作为砖头,维生素D是搬运工,而维生素K2才是真正的建筑师。所以,想要更好的补钙,搭配摄入维生素K2才是正确的选择。

Swisse的 K2钙片,跟他们家的钙维生素D片一样,都是采用了柠檬酸钙,吸收率高、温和不伤胃,对于像我舅舅这样的老年人来说更友善。对于容易腰酸背痛、骨质疏松的人群,尤其是更年期女性与中老年人,常年补钙但是效果不明显的人群,骨折康复期的人群,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群来说都很适合。

我舅舅这次的事故让我真的意识到,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想要健康的骨骼、体魄,从现在就要开始注意。也希望年轻人可以在美好的年华里注意自己的身体,从改变自身的意识做起,身体的健康状态是日益积累下来的,爱惜自己的身体,终有一日会给你一个回报。

补钙和表达爱都是一辈子的事,我们总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来。殊不知,很多爱经不起漫长等待,钙也经不起长年流失。最好的爱,就是让自己健康、让家人健康、让爱的人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鹏, 何波, 杨仁华,等. 维生素K2及其配伍制剂抗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筛选研究%Anti-osteoporotic screening study of vitamin K2 and its compatibility of medicines[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 19(5):500-508.

[2] 王强, 王声雨, 顾群,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vitamin K2 and osteoporosis%维生素K2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000(11):655-658.[3] Jennifer Susan Lees.et al. Vitamin K status, supplementation and 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eart.2018.

[4] khashayar .et al., meta-analysis of cacium bioavailability: A comparison of calcium citrate with calcium carbonate.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ecs.6. 313-321(1999).


我的父亲因病离世时,还不到60岁。

印象中父亲的体格不错。我们住在学校大院,有天兄弟姐妹几个在操场拍球疯闹,父亲恰巧经过,他带球过人,居然跨出了标准的三步上篮——我们惊呆了,想不到平日伏于案前的父亲,打起球来利落干脆。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不过几年后,一场大病从此天人相隔。

在此后的岁月,每当我驾车驶向开阔的地平线,或偶得时机眺望一望无际的海面……我就会思念父亲,我想父亲该多喜欢这种无际无边的感觉:他还那么年轻,学会驾驶后闲瑕时到处走走该有多好;他订阅了那么多年钓鱼杂志,该有兴趣尝试真正的海钓。

若有可能,让亲人延长十年、二十年的生命那该多好——我们所求不多,就是三年五载也好,那么父亲就有机会亲自体会这些感受。回望时空,仿佛可以看到一条若隐若现的分界线,这条线之前,父母亲埋头拉车、躬身挑担子;这条线之后,孩子们逐一脱离母体,各自成家立业。

父亲似乎看到过这条线,他生前乐呵著说:再有五年,我们家就大不一样了……为了供养子女求学,父母亲付出了很多。在最小的孩子就要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父亲却溘然长逝:开垦播种的园丁,守著苗圃施肥除草,却没有机会闻一闻花香,尝一尝果实。

而十几年后出生的孙辈们,再也没有机会坐进爷爷/外公的怀里听故事。

幼儿园上网课,教小朋友背《清明》,四五岁的孩子天真地问:妈妈,外公为什么会在地下?什么是「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似乎仍没能做好准备,平静微笑著作答。

在哪一刻起,开始觉得健康是最重要的?

也许是从看到亲人挺拔的背影因病而显佝偻时吧;

也许是奔波于医院的各科室间,闻著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等待未知消息时吧;

也许该在我们欢笑著看父亲三步上篮时吧——那一瞥让我们看到父辈也有过追风的少年时光,却没能让坐拥著无知无畏青春的那时我们,意识到生命有多么脆弱、至亲有天会将分离。

但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当下,不惧用真心来面对生活的考验。

和皮姐夫结婚没多久,70多岁的婆婆生了场大病,加上本来就有的慢性病,元气大伤。病中婆婆竟然还掉了几颗牙齿。医生说这是晚年常见的钙流失过快——现在很多老人年轻时食物紧缺,别说喝牛奶了吃饱饭都是问题,使得钙摄入量长期不足,上了年纪就会出现各种骨骼问题,腰酸背痛、个子越来越矮等。甚至最终导致牙齿脱落,若是生育比较多,母亲的缺钙情况就更为严重,民间有「没牙老太太」一说。

婆婆的情况更糟一些,慢性病长期用药会影响她的钙吸收,医生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吃钙片补钙才行了。像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婆婆对日常保健有自己的研究和看法,她排斥吃钙片,认为没有天然食物中的好。医生帮她分析,她的情况单靠食物补充已远远不够,而有些对骨骼好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2靠食物也很难获得,但又是促进骨钙形成、减少骨质流失必不可少的。

为避免钙质流失的进一步不利影响,我和皮姐夫查了些资料,也参考了医生的建议,最后当即立断为婆婆买了适合长辈/骨密度快速下降人群的Swisse的 k2钙,帮助婆婆补钙。

皮姐夫总说婆婆晚年身体弱,或是年轻时就落下了病根。

婆婆生于40年代,父亲早逝,母亲靠缝缝补补、打零工供她读高中、考大学。或是幼时经历,使得婆婆性情格外坚韧,读中学时期,有项需要每家出一个劳动力的工程,婆婆假期时悄不作声顶了母亲和正生病兄长的缺,去石厂扛石料,我始终难以想像一个少女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在随后的岁月中,婆婆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进过深山、下过乡镇,点亮一批又一批孩子们的心灵。

陪婆婆聊天时,我常分不清生活的苦和甜: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熬夜备课,带班冲刺升学……妇女真真顶上了半边天,却也有过太多健康透支。

如今晚年已至,婆婆每周都要去医院,精气神的一部分靠著意志力的支撑。而我们也更加注意保障婆婆的日常饮食、营养,让她晚年的生活质量更好一些。

相较之于父辈,我们经历了变化更为迅速,倍感压力的时代。

我和皮姐夫晚婚晚育:我35岁才结婚,36岁生孩子;皮姐夫大我两岁。我们也不是故意要这么晚的。

在得知自己怀孕时,我切实感觉到有责任把对健康的体会,落实到行动上来。我们想得比较多的是:现代社会抚养孩子成人的时间周期约摸要二三十年,对于生孩子晚的我们来说,这意味著要到60来岁孩子才完成大学教育。

若想更好承担这份责任,就更要注重长远健康、科学养育。从孕期开始,我一节不拉地听完医院的健康营养课程,认识到传统饮食习惯的不足:碳水化合物多,蛋白质、钙、铁摄入量不够。

孕期我遇到过一些小挑战:孕中期妊娠血糖高、腿偶尔抽筋,医生让我饮食+运动调控,规律补充孕妇复合维生素和钙。在此之前我没有吃营养素的经验,很是纠结,还为此专门买了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照学习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发现虽然都有喝牛奶,但每天吃进去的钙还是不到推荐摄入量的一半。若母体中钙含量不足,胎儿会剥夺母体骨骼中的钙储存,造成的结果是,孕育/哺乳多胎的女性,晚年更容易骨质疏松。

我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吃钙片。图方便楼下药店随便买了一瓶,吃了一段时间腿抽筋有缓解,但每次吃完都会觉得肚子涨涨的不舒服,甚至加重了孕期便秘,这让我很难坚持补充下去。后来给婆婆买补充钙片时,我顺手一起换成了150片装Swisse柠檬酸钙,这款产品因为孙俪推荐过,被昵称为娘娘钙,据说对肠道会更温和一些。较之我前面吃的钙片,柠檬酸钙果然不易腹涨和便秘。而且娘娘钙每片333mg的钙,很方便我根据复合维生素中钙含量,灵活调整每日摄入量(吃2片或3片都可以),让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比我药店买的国产品牌性价比还高一些^^。

我服用哺乳期复合维生素+钙到孩子三四岁;孩子四岁后,停掉了复合维生素,但补钙已养成了习惯,每天随餐吃一点——按照医生的建议,35岁以上女性建议终身补钙。

生命中常常会留下一些遗憾。

我有时会忍不住想,假如父亲和婆婆年轻时有更好的营养保障和生活条件,会不会延长寿命,或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也会忍不住想,我们这一代人,体力劳动上确实要轻松很多,但是不是有其他方面的亚健康风险:熬夜、加班、久坐、户外活动不足……

从十几年前父亲离世开始,我已经意识到,健康就是最大的福份。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唯有以健康为基础,陪伴才能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而对家人健康的守护,也需要从营养平衡等细微处著力。

余生不长,幸有亲友在旁。

养母给我们示范近70年前的儿童「跳房子」游戏

深夜刷到这个问题,本仓鼠感觉自己这个胖乎乎的家伙有必要来答上几句。

大约是半年前,本仓鼠意识到自己越来越胖,从美帝回国以后几乎不见减少的体重搭配上长期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导致体重一度超过了体重秤的最大承受范围╮(╯▽╰)╭——仓鼠家的体重秤有两个,其一比较精密,最大负荷量是100公斤,就是这个表示称不出来了……ヾ(?ε?`*)

本仓鼠大怒,决定减肥,然而事有不巧,疫情来临,健身房全关了门,又不敢粗去夜跑,想多了就懒得动,最后,终于遭了「报应」……有一次捡掉在地上的钱包,竟然弯不下腰,蹲下去俩腿更不爽,跟长期缺钙似的,站起来的时候眼前金星乱晃,感觉就是维持仓鼠的形象也走不动道了。

于是痛下决心,每天晚上戴著口罩溜出家门,绕著小区在路灯照不到的地方夜走,一天走一万五千步,不干别的,就是走,还尽可能走快点儿……o( ̄ε ̄*)

然后在吃上,分次减量,从九分饱逐渐减为七分饱,戒掉了可乐、炸鸡和巧克力……呜呜呜,现在估计也不敢多次多喝了……

然后跟懂行的朋友聊了聊,说是死胖子会有缺钙的表现,这下子赶紧去买了大棒骨熬汤,后来干脆演变成晚饭以汤和杂粮粥为主了(是不是很像仓鼠吃的东西)(#^.^#)

又过了俩月,本仓鼠的体重减轻至少9公斤,饮食结构也从原先的美帝风格恢复到多年前的本土风——然而大块肉的习惯还是没变,只是经常以大量海鲜代替,比如贝壳和鱼,嘻嘻(#^.^#)

看来只有肥到一定状态下,本仓鼠才会意识到健康灰常重要,不然就真的变成废鼠,在地上蠕动了╮(╯▽╰)╭

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引以为戒,也请大家别学本仓鼠这点,否则真有那么一天粗了意外,可没有后悔药吃~╰( ̄▽ ̄)╭

以上。(=?ω?)?


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感觉腹部有点疼痛,我以为老毛病又犯了,晚上下班就去医院挂的急诊。

医生通过我的描述后给我开了验血单,等待化验结果是枯燥又乏味的,

拿到报告,舒了一口气,老毛病没有犯,结果正常,但是心里依然有疑虑,人是不会无缘无故疼痛的,肯定是某种的征兆。医生了解后,继续给我开了第二份验血单。好吧,其中一个报告要两个小时。所以怀著略不安的心情回家休息会。

两个小时后,大约晚上十点,报告给医生检查,医生犹豫了很久,说你这个指标不是很好,要不要再验一次?我表示疑惑?为什么还要再验?医生解释,担心你当时可能环境或者比如类似剧烈运动后,导致检验结果不准。我一看时间,都晚上十点了,明天还要上班呢,我就问,可以过两天不?医生,摇摇头,尽量和蔼又微笑的对我说,我建议你再验一次。好吧,在医院,医生最大嘛。

又是枯燥的两个小时,期间无聊,约了朋友除去吃顿火锅夜宵,吃完整个城市都已经笼罩在黑暗的夜幕之下了,路上只有零星的路人还在不知所谓的行走,不知是去往何处。其实,自己还是很担心的。

凌晨,医生看了报告,表示,两次数据都一样,看来报告没有出错,但是医生表示,我这个情况很特殊,他也不敢确定,让我在医院等会。我其已经比较忐忑了。很玄乎啊。

十来分钟后,一位更加和蔼,看起来就非常资历的一位医生,后来才知道,他是本地此类专科的以为老资格专家,他看完了我的所有资料,最后跟我说,情况基本确定,你的确需要立即留院观察,他对我说,你要相信我们,我们是医生,这个是我们的专业。我当时比较尴尬的笑著点头,回答,我会配合的。但是我心里特么的什么都不知道,到现在,也不清楚我到底是怎么了。

深夜的急诊总是非常忙碌的,总有各色各样的人进出,有摔伤的,有喝酒的,有突发的,有老人,有妇女,有小孩,也有像我这样,年轻的正值壮年的男士。

护士给我安排了一张床位,让我躺著,给我安置各种仪器,她说,最好让家人来陪护。我心想都大半夜了,麻烦家人也不合适,我就说算了吧。我感觉自己还是能抗能跳能笑的,没那么娇贵。我就对护士笑了笑,护士瞥了我一眼,哼哧道,还笑,都得了心梗了,年纪轻轻的。然后就转身离开做其他事了。

我有点蒙圈,心梗?在哪里听过?想不起来,这玩意很严重吗?我想拿手机搜一下,但是看著左右两只手都被各种仪器套著,没办法使用,只能满心疑惑的把脑袋摔在枕头上,特么的还没来得及给家人发个信息说不回家了。

似乎一起都来的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有点迷茫。

护士时不时过来看我一下,估计看数据吧。

挂著点滴,看著周围来往的各色人物,对面一个老奶奶,一直在咳嗽,然后吐痰,实话,有点恶心啊。然后头偏右边,看到一个更年迈的老头躺在那里,挂著呼吸罩,然后医生正对他的儿子说,要不要上插管,不上的话,老人家肯定熬不过去了。那儿子,犹豫了下,说等他姐妹来了再说。医生点点头走了。他就轻声呼道:爸。老人,应了一声。我感觉没医生说的那么恐怖吧,老人看起来还清醒啊。看著那副瘦弱的身体,一呼一吸,我感觉,人,其实真的很脆弱。不一会,老人的女儿也来了,兄妹两或者也是姐弟两,商议了会,问医生,插管是否会很痛苦。医生说,是的,会很痛苦。但是不插管,肯定熬不过去。我不知道插管是什么,那么痛苦?儿子犹豫了下,最后跟医生说,保守治疗吧。我当时心想,这是放弃了?还是期待奇迹出现?

我一只手可以腾出来了,我就给家人发了条信息,说不回去了,说明了下情况。

然后查了下心梗是什么玩意,了解到了一个词--「猝死」。

好吧,还是无聊的继续看著天花板的灯发呆或许更加可以有意思一些吧,手机扔了一边。

偶尔看到新来的需要急诊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应该是摔了,一身的血迹,在那里呻吟喊著疼,医生告诫,不可以乱动,必须直著。他说很难受,医生说,难受也得直著。我心里一阵发毛,感觉在接受酷刑一般。我,还可以左右辗转,真是万幸。

我突然回忆起自己简单的一生,酸,甜,苦,辣,还有已经老迈的父母亲人突然感觉有点心酸。似乎也没太多什么遗憾,但是似乎也很多事没做啊。其实要说多么恐惧,也没那么恐惧,因为,当我想睡一会的时候,我想到,如果就这么睡过去,醒不过来,或许也解脱这繁芜的人世间了。可笑的是,任是没睡著,或许因为环境不适宜,或许床不舒服,或许周围太嘈杂,还有哭声,呻吟声,或许,自己也害怕再也醒不过来吧。

一个晚上浑浑噩噩的,看著医生,护士,还有各色各样的人们在我这个区域内晃动。

大概天还没亮吧,隔壁的老人家果然如医生说的,没有熬过去,悄无声息的就走了。也不知道他走的痛苦不痛苦。家人沉默的拉起了窗帘,收拾老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也近距离接触过几次亲人长辈的离去,像这种陌生人的离去,如此近距离,似乎只有感叹生命的不易和脆弱。

一个年轻又帅气的医生过来跟我讲解,手术的事宜,然后材料选国产还是进口的,其实我内心关心的不是手术是否成功,而是,这得花多少钱啊,你给个数啊,我好心里有底。普通老百姓,真心不敢随便来医院奢侈啊。特么的还是跟心脏有关系的手术。

到最后也没跟我讲要花多少钱,我就签字画押了。

家人来了,父母很激动,也很担心,老妈甚至要哭出来的感觉,妈妈就各处打听认识的医生,似乎什么情况,有救吗,怎么救等等。看她那个样子,我心里其实很难受,有点愧疚,来不及奉养他们,我就自己需要先被养著了。

我知道母亲很纠结,她希望我能到省里大医院去做手术,她的朋友说的,心脏的手术,不是一般的手术,一定要去大医院才稳妥。可我感觉更多的是,怕来不及吧。

磨磨蹭蹭的,反正还是被拉进了这个医院的手术室内,医生用温和的语气跟我沟通,让我不要怕,放松自己的心情,其实我也没感觉自己害怕,紧张,但是感觉这个手术室跟日常电视剧里的手术室不一样啊,不是应该无影灯什么的吗?反而感觉这里的房间「狭小」「简陋」「昏暗」,然后一个大仪器可以划来划去,然后医生就开始在我的手臂上穿起了管子,一点点的疼,难怪不需要打麻醉,完全可以忍受嘛。然后医生就出去了,也没人答应我,就是让我别动。过一会,医生回来说,我的情况介于可手术和不手术之间,问询了你的家人,他们一致觉得不做手术。问我的意思,我一听,可以不用手术?我就问医生,我这情况需要怎么治疗?医生说,吃药先。我问,吃多久啊,他说,至少一两年吧。当时应该是他安慰我吧,我知道,我可能这辈子都得吃药了。反正没做手术,暂时也活了下来,钱也没怎么花。算是,有点庆幸吧。

活著从医院出来,终究是一件幸事,可自己也疑虑为何会如此,正值壮年的我,就有了传说中的心梗。很多东西,经历过了,你才会了解。我也慢慢的知道,心梗的一些来龙去脉,也知道它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等。也了解了我自己日后的生活方式。

第一件事,从戒烟开始吧。是的,我已经戒烟半年多了。

你说命运这东西,存在吗?屋漏偏逢连夜雨,非常难过的是,当我出院没多久,我的父亲,因为突发脑梗住院了。医生说,以前就有病灶了。可我想的是,可能父亲因为我的事,刺激了他,还好,发现的及时,尽管恢复不回原来的样子了,但是,好歹,他还活著,而且还可以生活自理,感谢上天,没有把绝路给了我们家。但是,心里越发愧疚。我的父亲,已经耋耄之年了。

命运,有时候似乎存在一般,它操控著你。我的母亲,因为糖尿病病变,神经麻木,也住院了。是的,我们三个人分别在两个月内都住院了。轮流去,算是不幸的万幸吧,不然可以想像那么得多么麻烦的一件事。

那天公司开会,我跟下属们感叹了一句,小时候,有什么事,都不用担心,因为有父母给你顶著,房间里的灯坏了,只要说一下,父亲就会为你重新点亮那盏灯。现在,不一样了,哪怕自己也是个「残废」的人,可不能再依赖父母,而是由你去为父母点亮那盏灯了。趁年轻,享受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曾经给自己点亮那盏灯的父母。

从此,为了全家人的健康,我日常不感兴趣的健康饮食,营养学,健身计划什么的,我统统学了一遍,同时父母加我自己的饮食,我全权接管,他们的饮食搭配,营养,热量控制,以及运动以及运动方式。老人得了脑梗,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有时候做事说话跟小孩子一样。自己得很耐心又细心的去打理,跟他解释,让他听话。就像,小时候,他对我一样。

看到很多地方有问,到底人活著是为了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生活目的和价值都不一样吧。但是,我想,我应该就是为「爱」而活著吧。感谢上天,感谢那些美丽的天使医生,让自己可以活著,去把爱继续下去。


说到哪个瞬间意识到健康最重要

对我来说还是自己生病的时候感受最深刻了…

这么些年生了这么多次病

让我印象最深却还是一次肠胃炎

01.

说起肠胃炎 大家可能觉得

肠胃炎不是很常见嘛 咋就印象深刻了

嗯确实 尤其我其实本身肠胃功能就有点弱

肠胃炎对于我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陌生

从吃辣的第二天不停跑厕所

到吃错东西上吐下泻

可以说大大小小的肠胃炎我都经历不少

但是却依然作 注意饮食是不存在的

直到真的有一次肠胃炎让我真的意识到

我真的要管住嘴了

02.

那个时候是我刚出来工作不久

第一次因为要开大会而出差

中午为了赶高铁我就特意在路上买了一盒寿司打包到高铁站候车的时候吃

然后去到当地之后 晚上也和部门的小伙伴一起聚餐 点了生蚝和其他的一些菜式

吃得也是十分欢快

殊不知晚上就要开始遭罪了…

03.

吃完晚餐晚上继续开会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好像胃有点不舒服

吃太多了吗? 那个时候的我这样想著

后面问服务员拿了杯温水喝 想著暖暖胃应该就没事了吧?

喝著喝著 我就突然感觉胃里在翻腾

同时一股恶心感也伴随而来

我就赶紧跑去厕所吐了

04.

正当我以为吐了一次之后应该就没什么事之后

刚回到位置坐下 又开始了胃里一股翻腾

马上又是第二次 第三次跑厕所吐

就这样反反复复

那天晚上从7点到12点

一共已经吐了七八次了

真的整个人都有种 要虚脱了的感觉

而且肚子也真的特别疼

疼到让我已经觉得 我要死在厕所里面了…

就 那种止不住的呕吐感

以及吐到真的完全没有东西可以再继续的感觉

真的到现在我码这个文章的时候

我都还能想起来…

05.

这个故事的结尾就是马上去医院看了

说是细菌性肠胃炎

也不知道是因为中午的寿司还是晚上的生蚝不干净…

最后医生给我打了一针止吐针 开了点药

折腾了一整晚以后 第二天就好点了

但是直到这个事情过去了一年多

到今天我真的还是可以清晰的想起当初那种无力感

也因为不舒服

也因为出差

毕竟难受的时候 身边没有家人在身边

其实真的让我更加害怕

额可能也是我娇滴滴哈哈

不过真的是在那一刻吐到翻天覆地的时候

真的让我意识到 健康真的真的很重要

健康都没有了 还怎么继续吃好吃的…哈哈

不过自从那次之后

我都有开始留意食品安全问题

吃刺身还是在一些安全有保证的店里当场食用

以及平时也会服用一些益生菌

调理一下胃肠功能

嗯我真的买了很多S家的产品

06.后记

其实除了自己本身真的经历了疾病

切身感受到健康的可贵以外

家人的病痛 对一个个家庭造成的打击

卖房的卖房 借钱的借钱

何尝不是一个让人意识到健康才是最大财富的瞬间

今年疫情的突然出现 对民生、经济的强烈冲击

至亲的离世 公司的裁员

何尝不是一个让世界意识到人们健康的重要性的瞬间

最后的最后

祝我们都能健康快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