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個不專業的工科科研狗


感謝邀請。

我想換個方式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要發SCI二區,需要花多少時間讀同領域文獻?」我的答案是

不超過48小時。

先上一張圖,這是我在某文獻管理軟體中的引用文獻統計情況。左側方框中的每一個group後面括弧中的數字對應的是我這篇文章所引用的參考文獻個數(19對應的不是文章)。其中數字81對應的那個是把兩篇文章的參考文獻數目合在一起的。所以我目前每篇文章的參考文獻數目在40-60之間。我覺得最理想的數目應在30-40之間。

假定需要閱讀的參考文獻數目在40篇。首先,花18-20小時精讀跟你領域最相關的經典文獻1-2篇,這裡所說的18-20小時並不是1天內的連續閱讀,而是分成3-4天的閱讀理解、鞏固吸收,基本上會讀成下圖這個樣子。(這個是我第一篇精讀的文獻,後來我的第一篇SCI也發在了這個期刊上。我做了很多筆記,不同顏色代表著我不同的關注點。)

然後,花10-14小時閱讀你已閱讀的經典文獻的衍生文獻,即這篇文獻引用的文獻和引用它的文獻,你可以理解為經典文獻的「爸爸和兒子」。在精讀了該文獻的基礎上,看這些「爸爸和兒子」,速度會快很多,可以平均2-3小時讀一篇。最後花10-14小時泛讀相關文獻,主要看摘要、結論和圖,而且這部分文獻往往只是服務於你的緒論的,所以看起來就更快了,1小時可以看3-4篇。如果你的實驗不是很糟糕的話,上述這種程度的文獻積累足夠你寫文章的了。

最後想補充一點,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不同期刊其實差別還是很大的,上述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學科,更關鍵的可能在於方法的總結。

—— 一位勸退專業研究生的總結(手動狗頭)


ieee access中科院二區,讀個5篇文獻隨便做點東西就可以發了。


用我們老師的話說,讀五篇就能找到創新點,然後做實驗,堆數據就能成文。實在不行讀一篇頂刊,重複別人的工作,實驗結果基本都有不同,換個角度分析,發篇二區應該還是可以的。

另外,我們老師還說過,文章找不到創新點問題不大,深度不夠,廣度來湊,數據量做大做廣,也能發。

最後,發文章也不僅僅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課題組資源,老師的水平,人脈,在領域內的名望都有很大關係。

此外,如果希望好好做科研,那文章的閱讀是沒有上限的,文獻是我們知識的重要來源,學無止境。


自己舉例子的話,

第一篇二區,沒看過任何文獻,純粹是老闆的一個靈感,實驗做出來了。然後老闆讓我投個三區,我感覺可以投個二區,結果不小心中了。被接收之後我跟老闆都一臉蒙蔽……

參考文獻純粹是寫論文的時候現找的……可以說寫之前一篇都沒看過吧

準備工作(定做鏡片,鍍膜,返工——沒錯鍍膜那老師給我鍍錯了,又花了好久)花了6個月,做實驗3天,寫論文2個月(純新手,第一次寫)。大修後接收。

第二篇二區,看了一篇論文,然後有了靈感。一看實驗條件完全都有,不用買任何東西。實驗花了一周,寫論文花了1個月,然後被拒——實驗不嚴謹。重新訂製機加工零件半個月,實驗然後做了1個月,重寫論文2周,大修後接收。可以說寫之前看過一篇吧。

第三篇……應該是三區,不過投的時候還是二區。也是老闆一個靈感,但是翻了很多文獻,除了參考文獻裡邊的,還有很多相關的論文,差不多30多篇吧,所有相關的文獻都看過。最後才確定思路,然後買材料,加工花了一年半實驗3天寫論文一下午,兩次中修後接收。這個可以說看了30多篇參考文獻,但是最後變成三區了。

總結:看多少篇論文並不重要,老闆的點子和自己的靈感很重要。如果老闆給你個點子,還能實現的話,基本上只有寫論文的時候才會去看參考文獻。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極短時間內搞定老闆的點子——要麼肯定,要麼否定,一定要有結果。否則如果點子不好,會耽誤你好久。


謝邀。文獻當然看得越多越好,這有助於你了解最新研究動態,你所在做的課題人家怎麼做的,或者做到什麼程度了,你的文章中需要引用哪些人的研究成果等等;

英語方面,SCI英語需要專業、地道、嚴謹。這就需要你很懂專業英語,同時表達方面要地道。很多有些過了專八的人都沒辦法達到,因為他們不懂專業英語。中國很多文章都會因為語言問題被修回,沒關係,這是用很多辦法都能解決的問題,我知道目前國內有專門做專業SCI英語的比如MedSci,關鍵是研究內容和質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