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不能过分提高摊位价格,有哪些你觉得好的例子?


自发形成的露天市场是最好的菜市场。

为什么?

  1. 自发形成,说明了周边有足够的居民数量,有对蔬菜、肉、蛋、水产的需求。
  2. 菜贩子的会根据不同季节和居民数量自动调节供应数量。
  3. 菜市场也将其他生活需求不断丰富。类似修鞋、理发、织补、花卉等。
  4. 由于自发形成,最初的菜市场一般占道经营,成本很低,不需要建筑成本。只需要解决经营后的垃圾清运。
  5. 这样的菜市场的形成其实就是建筑调研、设计、建设的同样流程,自发的形成到慢慢发展也经历了上述的过程,而且是由需求决定的市场。
  6. 很遗憾现在很多城市基本上取消了这样的菜市场,因为影响了市容市貌,其实做好了倒是非常便民。很多国外的乡村市场都是这样经营的。菜很新鲜,卖完菜清扫的很干净。
  7. 现在有些城市保留的一些夜市是这种模式,有的管理的好,经营的很好。
  8. 沈阳有个铁西的烧烤夜市,杭州南宋御街旁有个夜市就这样经营。南宋御街的夜市给每个摊位提供了水电,不是临时的,是在道路旁做了供水供电的装置,白天可以锁闭,很人性化。

以下是上海永年菜市场的改造项目:

永年路,是上海的一条老马路。永年菜场,是上海的一座老菜场。邻里之间的这条路和这座菜场落下了岁月印记,四十年来,他们依旧保持著这种生活节奏。只是今非昔比,对门马路开始拆迁,一街之隔的菜场,走上了更新之路。但我们要相信,无论拆迁还是改造,无论是103卢湾还是101黄浦,城市的格局在变大,人口在移动,有一点不变的,是从EXPO2010开始的,better city better life.而这也是裸筑更新建筑事务所接下本案的原因:better city better life.我们始终认为,这句口号不应该只是2010年世博会期间的一句简单宏大叙事,而更应该是后世博时代,上海「可持续更新」的方方面面。裸筑自2016年开业以来,相继完成了对黄浦一座「老铆钉厂」米域有光的厂房改造,外滩礼和洋行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更新,长风景畔(现大悦城)商业空间改造升级等项目之后,对「城市更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希望能够涉足更具社会性的「民生」项目,以「弱设计」的实践观点,来丰满城市更新的各种尺度经验。

摘自archdaily


悉尼码头上原本有个鱼市场,

年久失修。

列位,年久失修对鱼市场叫个事儿吗?你们家门口哪个市场不年久失修?再者说,您那市场有没有个屋顶都不知道呢,上哪儿失修去?

只能说,

「找借口」真的是人类最强种族天赋。

不管怎么说,

人家就是挣著卖咸鱼的钱,

操著盖歌剧院的心。

俺们要建个叫板悉尼歌剧院的鱼市场!

俺们要成为悉尼市的新标志!因为俺们悉尼人不天天听歌剧,可俺们悉尼人天天吃鱼!

因为外地人来俺们悉尼也不为了听歌剧,

可来了都要逛鱼市场!

那么,问题来了。

建一个能够叫板悉尼歌剧院的鱼市场共需要几步?

在悉尼布莱克沃特湾鱼市场pk悉尼歌剧院筹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鱼委会)看来,需要四步。

第一步,填一块海做基地。

第二步,举办一个国际竞赛。

第三步,在废纸篓里选一个方案。

第四步,开工。

说干就干。

鱼委会首先通过在布莱克沃特湾里打桩填海获得新市场的建设基地。

然后就是广发英雄帖,

举办一场国际竞赛。

虽然鱼委会毫无求生欲,指名道姓要叫板悉尼歌剧院,但见惯奇葩的建筑师们却没这么容易冲动——这场international的比赛最终只收到60份作品。

不过无所谓,反正废纸篓里也装不下那么多方案。

咳咳,我是说分母无所谓,主要是分子的质量高。

鱼委会的眼光还是可以的,

他们挑中了最近正红的丹麦天团

3XN。

3XN对美术馆博物馆这种地标性公建确实是经验丰富。

鉴于甲方的雄伟目标,所以上来先把鱼市场当美术馆来做。

也就是将鱼市场里的各种零散摊位进行整合分组,大致可分为装卸、加工、零售、餐饮四大功能块。

为了避免摊主流线和游客流线互相干扰,采用垂直分区的方法。将装卸、加工等摊主使用的区域置于首层,而游客主要在二层的售卖和餐饮区活动。

为了方便首层各个位置的货物向上运输,交通核布置在建筑中部,同时起到结构核心筒的作用。

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给鱼市场设计一个好看的、时尚的、炫酷的、可以叫板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造型。

但这个问题在3XN这里根本不叫事儿。

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答案:

「X」。

这一次,「X」还是必须滴~设计套路也还是熟悉的味道。

X形把矩形平面的边缘切出四个小区域,这里可以设置与城市共享的休闲空间,提高建筑的公共性。

将东西两端的区域,设置为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台阶,同时也是通向建筑二层的游客主入口。

而南北两边的区域设计成连接城市道路和海岸的通道。

然后再加上一个波浪形的大屋顶,就大功告成了。

效果图长这样:

这个玩意儿到底能不能打过悉尼歌剧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但可以肯定是,

如果真这么收工了,那鱼市场和3XN就都可以关张大吉了。

啥叫鱼市场?

就是卖鱼的自由市场。

精髓是乱糟糟脏兮兮,

灵魂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自由来去、自由生长、自由秩序。

各种吆喝叫卖,各种讨价还价。混乱、喧嚣、鲜活、俗不可耐但充满希望。

你现在整整齐齐分门别类的放在精致的房子里,这不是鱼市场——

这是商场!

Shopping mall!

那么问题来了,

怎样才能在外观炫酷的精致商场里搞出一个有鱼市场自由灵魂的空间?

商场要分区,市场要自由,

但我们要的是

自!由!分!区!

也就是说既能适应鱼市场的摊位化经营模式,自由组合扩张;又有百货商场的井然秩序,功能复合。

世界上存在这种模式的东西吗?

当然存在,比如说围棋。

反映到建筑空间中,

就是网格+模块。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得到把摊位模块化的方法,但百货商场和自由市场的空间本质区别并不在经营空间(百货商场里也是一个个的独立铺面),而是在公共空间!

商场的公开空间是集中大空间,而市场的公共空间是融合在摊位里的。

划重点:

在这个设计里,我们首先要模块化的就是公共活动空间。

包括休闲空间:

以及餐饮空间:

然后才是摊位空间的模块化。

为了满足不同规模的需求,摊位模块要可以进行再细分。

除了疏散楼梯,

其他局部竖向交通也被整合在模块里。

设计好模块后,是不是就可以交给甲方自由组合了呢?

错!

永远不要指望甲方做任何事!

永远!!

模块化最多只能简化甲方对设计的理解过程,绝对不会简化你自己的设计过程。

设计好模块之后,建筑师还要继续进行排列组合。

一个基本的理想单元可以使顾客在这里完成购买、食用、休息、观景等所有活动:

基本单元里的每一种功能都可以替换成其他模块,所以单元可以有多种形式。

当然,这些也全部需要你来完成。

基本单元又可以自由组合成各种组团模式——当然,还是你的事儿。

小组团的形式就如同俄罗斯方块,通过内部道路的划分在一层和二层形成的几个大分区。

给大分区加顶对下部功能进行空间限定,同时创造出可以欣赏海景的景观平台。

在远离海岸一侧的摊位上部加设局部三层,设置烹饪教学、管理办公等集中空间。

空间的不同高度也对建筑造型产生影响,成为波浪形屋顶的起伏逻辑。

同时对屋顶也进行网格划分,以对应下面鱼市场的功能细分,并在不同功能块的上部配置不同的屋顶。

例如摊位和餐饮区上方设置格栅以遮阳,游客休闲区上方直接露天采光。

碎化了的大波浪不太美丽了,不如再设计个「X」肌理。

而且还能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收集雨水,你说我的」X」厉害不厉害?

至此,这才是由3XN设计的

悉尼鱼市场中标方案。

现已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完工正式叫板悉尼歌剧院!

再看一遍完整的过程:

这哪儿是鱼市场啊,

明明就是尼古拉斯·钮祜禄·鱼市场嘛~全身都是满满的贵气与心机。

所以,同学们,不要再吐槽甲方没追求了好吗?是我等活不过两集的凡人根本理解不了王者的剧本。


以上内容节选于我们工作室的文章:《真·史上最牛鱼市场,在线叫板悉尼歌剧院!!》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中了解更多内容。


对买菜人来说,菜品干净、新鲜、便宜是最重要的。

对商户来说,赚更多的钱是最重要的。

对菜市场运营方来说,收更多的租是最重要的。

对不进菜市场不买菜的众人来说,没所谓。

唯独没人关注菜市场里饱受诟病的环境和卫生。

那优秀的菜市场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环境、菜品、还是价格?

设计师们都富有人为关怀,认为提升菜市场里的卫生和环境状况迫在眉睫。

但因此带来的成本影响,却很少去关注。

毕竟菜市场是买菜的,不是拍照的。

来源于地产设计帮公众号:菜市场是买菜的,不是拍照的。


好的设计师才不会问类似的问题

更加不会问会不会抬高摊位价格

你这么问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改造摊位,变得所谓的具有设计感和美?

得了吧!

设计根本就不是美不美的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

菜市场的问题是什么?请问你思考过么?

哪些问题是适合建筑设计师去解决的?会不会越俎代庖?会不会自作多情?


多去买买菜。

不是开玩笑。不过不是去砍价听吆喝。是去观察。

观察的越仔细,考虑的越全面,就离一个优秀的菜市场不远了。

最后,不要把菜市场建的离居民区太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