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內化知識而不是產出論文為評價標準的話,真的覺得網路上自學成才的「民科」平均知識水平比專業出身的「官科」高不少。


我覺得只要看看社交平台上的不少用戶,雖然並非語言學專業,但仍舊有很好的語言學基礎,就知道語言學是可以自學的,而且也可以學得像模像樣。

很早以前,有人留言跟我說,「民科」自帶貶義色彩,但是鵝師?又曾經說過:

全國的民科要聯合起來!

也許鵝師?所說的就是題主所希望變成的「合理的」民科吧。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很多所謂的「非民科」「專家」完全不如社交網站上的語言學愛好者。你只要隨便翻開一份什麼學報,輕輕地看幾篇文章,你有很大的概率看到垃圾,還不如到社交平台上看帖子。

從我接觸過的國內外的語言學愛好者來看,我感覺專業內人士和專業外的愛好者還是有以下區別的。

專業內人士是有學術壓力的。他們很可能需要發表文章,或者申請項目,又或者有行政任務,所以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容易如履薄冰。每個人都被審稿人虐過無數次,尤其是Reviewer 2,所以在想問題的時候,專業內的學者自由度不是特別高,他們會不自覺地以審稿人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作品,並且希望找到帶有「噱頭」的觀點,因為「噱頭」容易讓他們在更好的刊物中發表作品。

相反,愛好者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有相對較大的自由度,他們可以考慮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有趣,但可能暫時無法變成論文的東西,又或者是思維跨度比較大的東西,甚至是跨多個學科的問題。在沒有學術壓力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問題,自得其樂。我曾經在國外認識一個這樣的愛好者,他一來對原始印歐語的構擬比較熟悉,同時拉丁文、希臘文也不錯,但他在試圖尋找巴士克語和印歐語的關係——顯然,很少歷史語言學的期刊會接受這樣的研究(當然也有,比如Forni 2013[1]),但他不是以學術為目的,但他搞得很開心。

我還認識一個藏族學生,連續三年考研沒有考上。一氣之下走上了「民科」的道路。她自己做田野調查,自己組織研討會,為自己所喜愛的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但是就是因為考研不僅僅考專業課,還考一些雜七雜八有的沒得,害得她不能完成官方地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覺得,如果她願意做深入研究的話,我最後還是會鼓勵這位同學讀一個學位的,不管在哪裡。

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他們其實心裡是清楚專業人士是怎麼工作的,因此他們自己在追求自己的夢想時,也會按照專業的方法進行,只是他們不會在意是否成功。

所以,由於我自己的思維方式已經被學術規範所限制,有時候我會對一些網友在我回答下方的留言感到束手無策,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我覺得,被學術規範限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同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也不是一個不值得提倡的事情。這其實正好是「官科」和「民科」的分工。萬一有一天,「民科」的一個看似不著邊際的想法就對了呢?這是我很期待的一件事,如果這件事發生了,就應該引起相關專家的重視,並鼓勵「民科」正式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一個「合理的」民科,除了自己非專業的身份認同,以及更大的思維自由度,在其餘的地方應該跟專業語言學家沒有兩樣(當然,可能研究經驗沒法跟語言學家比,但這應該不是愛好者追求的,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這就要求語言學愛好者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花更多的時間學習正規的語言學。語言學的學生會被迫學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但愛好者可以只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當然最終都會發散到語言學的各方面),這樣沒什麼不好,但我覺得必須認真把基礎打牢,才可以進行自己所喜歡的研究。

還是用足球打比方。很多足球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足球人口比不上別的國家,是中國足球不行的癥結之一。我姑且相信這個理論。全國都在打乒乓球,小區大爺都能打得很專業,於是我們國家的乒乓球在世界上算是強國。但是沒見幾個小區大爺踢足球的——我在國內住的小區附近的球場有一個,請移步看這個視頻。歐洲國家可能就不太一樣,我在西班牙的時候觀看過地區的青年足球隊訓練,感覺踢得太棒了,而且這支名不見經傳的業餘地區青年隊可以在主場逼平同賽區的瓦倫西亞青年隊。說明在青年層次,頂級球會的青年隊可能也不比地區的青年隊水平高多少。這很可能也跟西班牙的家長願意送孩子去學習足球有關。

我呢,最希望看到的是,我們的語言學人口越來越多,而且質量越來越高,高到經過短時間培訓就可以隨時從愛好者轉為專業人士的程度,這樣我們的語言學就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狀態了。那些不想進入學術界的,大可留在圈外,(用靠譜的研究方法)做一些圈內人不敢做的事,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互補關係。

參考

  1. ^Forni, G. (2013). Evidence for Basque as an Indo-European language.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41(1/2), 39.


我推測題目中的「民科」指的是「非官方的/自發的研究者」,而不是自帶貶義的民科。那成為「語言學民科」我覺得完全是可以的,畢竟語言學的資源網路上非常多,比如,這個網站會每天更新語言學不同領域的資源。像我本科時入門理論語言學主要是靠自學,感覺句法和音系的理論理解起來也沒有很困難。

但是要成為「合理的」民科,得甄別網上的資源。以知乎為例,我個人的感覺是歷史語言學和音韻學方向的民科比較多,那你看到相關的回答時就要警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看這個回答有沒有列舉參考文獻。最謹慎的做法則是把精力集中在學術期刊上,少參考知乎/百度/Quora等平台的回答。

更詳細的建議就不好提啦,得看你具體感興趣的領域。


語言學是需要靠持續的長期的自學才能上手的。語言學的入門門檻不算高,天花板也不算低。具體細分的話,個人覺得語言學方向里入門較難的是formal syntax and semantics,其次是parsing and processing,最難的應該是neurolinguistics。

昨天上NLP課的時候,老師(印度人)剛好舉了一個例子(不確定這句話出處為何,不過還蠻適用。)

Sowmya Vajjala. NLP without Annotated Dataset NLP: An Introduction. Seminar für Sprachwissenschaft,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Germany

我們如何學習和進步:四分之一靠老師,四分之一靠自身,四分之一靠同伴,四分之一靠時間。

具體來看,語言學內部的各模塊其實是難易不均的。大多數語言學愛好者大概是從語音/音系和辭彙層面開始,然後順著自身興趣不斷深化。這個跟language processing的難易程度以及語言的歷時變化順序大概一致。

所以不管是愛好者還是專業領域,一個好老師(尤其是理論語言學領域好的導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自身努力反思以及與同伴交流也很重要。最後的就交給時間吧。


語言學沒有民科和官科,只有正確和錯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