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2.如何区分?

3.怎样捕捉?


首先先来看看认知行为疗法是什么?

这种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通过改变认知来解决心理问题

那么什么是自动化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呢?

自动化思维是浅表的反应。

举个例子:在考试的时候,面对一道自己不会的题目,很多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题真是太难了」,这就是自动化思维。

在所处的情境中自然出现的现实的词和想像,进而出现不同的情感、行为和生理反应。自动化思维没有好坏,只有适应和非适应,非适应就是歪曲的思维或错误的思维。

而这种第一反应是怎样形成的?有些不自主思维为什么反复出现?

这样就说到中间信念了,中间信念是规则、态度和假设。

我们经常把中间信念当成日常生活的指导原则。

针对上面的例子,规则是: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道题。

态度是:不能完成很糟糕。

消极假设,比如「如果我做不出来这道题,那么是我能力不行」。

积极假设,比如「如果我努力学习,那么我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而更深层的就是核心信念,这通常被一个人认为是真理。

面对难题,正面的核心信念是「我相信我可以」。

而负面的核心信念是「我知道自己无法完成」。

核心信念通常来源于童年经历,通过自己观察或是他人灌输得来的,不会轻易改变。想要改变负面的核心信念得去根源找问题,不能只纠结在表层。

在认知行为疗法的ABC理论中,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或想法,C代表情感和行为反应。A不会直接影响C,反应是由个人的信念直接决定的,所以应该建立新的、适当的信念代替不适当的核心信念。


简单给大家形容解释一下,如果有错请随便打脸。

自动思维,我的理解是类似条件反射的一些东西。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的意识活动也非常活跃。就比如你在看这个答案的时候,你就可能会想(也可能不会):

「咦,这个答主文风好奇特!」 「啊,这句话扯得好有道理!」

这种不断浮现又消退的念头,我都理解为自动思维。

而中间信念,先说中间,中间意味著不是浮于表面,被加工隐藏了。信念,是一些确信的认知,「我应该要怎么样。。。」 大概是一种对自己对生活等等的认知,有点像平常我们所说的三观?

要找寻中间信念,需要多质疑多问为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反应?」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中间信念了。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我看这个回答看了半天不知道这个答主在讲什么,觉得时间被浪费了,感觉很烦躁!那么为什么会烦躁,为什么会觉得时间被浪费呢?背后就可能有中间信念:「我刷知乎是为了获取知识!」 「我的时间付出应该得到回报」等等。

补充一下,识别自动思维需要多问「我在想什么。」 「我此刻是什么感受」

至于核心信念,我的理解是一个非常牢固的自我标签,或者理解为自己坚信的属性。

「我是天才!」 「我最牛!」 「我是个笨蛋。」 「没有人愿意和我玩。」

这些有点像数学里的公理,就是这样的,毫无质疑的余地。有点像盗梦空间里植入的信念。为什么片中要潜入到六七层梦再进行植入?因为,要植入的是一个「核心信念」。

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够理解。核心信念比中间信念埋藏的更深,想找到可能需要不断深挖。

这些内容,是我从认知行为治疗的书里看到的。这里就不引用了。

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以上。


不邀强答一个!现学现卖。

首先来说什么是认知行为治疗。认知体系是个体收集的记忆信息形成的。行为是认知体系对事物分析的外部显现。当个体认知体系对事物的分析造成心理或行为上偏离主流认知行为时,他或许需要外部干预,也就是通过一系列方法来改变他的认知体系,以达到相近于主流群体的认知体系,从而使行为或心理相近于主流群体。

自动化思维这个定义是不严谨的,其本来是想表达不自觉冒出来的很纠结的想法。但这些想法也是存在于大脑中记忆。是因为个体认为对某一事物重要性才会重复出现那些想法的。它并不是自动化的。

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可以认为是认知体系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比如对一件事物纠结过程及后来的不能释然。


推荐你本书,书里说的很具体,这样比较靠谱。


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这些问题,既然你也是搞写作的,该试一试十九世纪在西方社会流行的自由联想,几个小时,写下任何出现在你头脑中出现的任何思想或感觉,然后可能出现所谓的向量转移,也就是感觉思想像是以客体的形式出现,连续的主题持续下去,可能让你惊讶不已,但事先警告,可能是有危险的,试一试?


谢谢邀请。

你这个问题,教科书上一查就出来了,但估计不是你想要的,只是本人对这个也没啥特别心得。个人觉得知乎上「李亚济.怒风"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简介》就答得不错,你可以看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