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却又羞于启齿,作为医生,你知道哪些知识可以科普给大家,帮助大家解开迷惑或是发现问题?


附录1:

网上看到一段话,说的挺对:睡得著觉(且不多梦不中断醒来),吃得下饭(且食欲充足享受过程),拉得出屎尿(且相应器官舒适),你就已经比绝大多数人幸福了。

附录2:

年度最佳微小说:「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

她听完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这大概是最委婉的诀别。

沙雕届最严肃的知识型选手,不正经科普大赛卫冕冠军,我是好奇博士,很高兴认识你们!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好奇博士,如果你不关注我,我就代表知识消灭你!

发布于 2020-07-0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心内科阳地黄心内科阳地黄?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硕士

谢邀@Bill Chen

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180/110mmhg以上,医生建议其服用降压药物,但患者却说,我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不用吃降压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由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及27.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较低水平[1]

二、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类:1)原发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明,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对象。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某种明确疾病的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在去除病因之后,血压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这类高血压约占5%-10%。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1896年,伴随著第一台血压计诞生,人类开始了长达1个世纪的高血压研究之路。

高血压的危害最初并不是由医务工作者发现的。当时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人群寿命值的评估做了统计,发现血压值140/90mmHg的人在20年后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1倍,而血压值160/95mmHg的人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2.5倍[2]

伴随著时间的推移,医务工作者逐渐接受了保险公司统计的结果。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人为地将血压分成了120/80mmHg的「正常血压」;140/90mmHg的「临界高血压」和160/95mmHg的「高血压「。这就是第一代的高血压标准。

时光飞逝,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增高会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于是,在1998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凡是血压达到了140/90mmHg就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可以开始药物治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高血压标准。

光阴似箭,距离98年高血压标准的提出又已经过了20多年,在这期间,有关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医务工作者发现,在40~70岁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线性关系。当血压>115/75mmHg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足足升高2倍。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血压在130~139/85~89mmHg范围内(既往称作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早期靶器官损害[3]

因此,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了130/80mmhg,此举引发了轩然大波[4]

而在翌年发表的欧洲指南[5]以及今年刚发表的《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6]则仍坚持了140/90mmhg的标准。故笔者在本文仍沿用140/90mmhg的标准进行讲解。

2017年ESC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

【注】如收缩压与舒张压不在同一等级则按较高者分级。

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2~3次非同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均≥ 140/90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每次就诊时连续测量3次血压,每次间隔1 min,结果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

2、如果患者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30~159 mmHg,舒张压为85 ~89 mmHg),需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确认血压水平。如家庭血压监测,(去除第1天读数后)血压平均值≥ 135/85 mmHg,提示高血压 ;②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动态血压≥ 130/80 mmHg,诊断高血压,日间动态血压≥ 135/85 mmHg且夜间动态血压≥ 120/70 mmHg,诊断高血压。

五、如何正确测量血压[7]

1、测量仪器:由于水银血压计操作较为复杂,且水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目前中国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合格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尤其是能识别心律不齐的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

2、测量方法:

第一,测量前30 min,受测者不喝咖啡或酒、不剧烈运动、心情平静。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 min。第二,测量过程中,受测者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测量姿势,坐位血压测量时,需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受测者以放松的姿势靠在椅背上。第四,选择合适的袖带,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测量自己的上臂围,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袖带。

  • 瘦型成人或少年:12*18 cm(超小号)
  • 上臂围22-26 cm:12*22(成人小号)
  • 上臂围27-31 cm:16*30(成人中号)
  • 上臂围35-44 cm:16*36(成人大号)
  • 长臂围45-52 cm:16*42(成人超大号)

第五,把上臂式的血压计绑带中心对准腘窝肱动脉搏动的最强处,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2.5 cm,绑的松紧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

第六,每次连续测量2-3次,每遍间隔1分钟。第1次测量因受到突然加压刺激,血压数值会偏高,一般取后2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3、测量频率:初诊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或正在调整降压方案的患者,建议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连续测量7天,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值。而对于血压稳定且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周测量1-2次即可,不必频繁测量。

血压测量体格检查_腾讯视频?

v.qq.com图标

六、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在疾病的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仅部分患者由于血压波动较大而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的临床表现,也有患者表现为颈枕部的僵硬。

一般当高血压发展到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程度开始出现以器官并发症为主的临床症状。波及脑血管者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波及心脏者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波及肾脏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及尿毒症;波及眼者,可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波及大血管者,可引起主动脉夹层,危及生命。

所以,高血压一经发现就应早期干预,如等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再行干预,可能已经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器官并发症。

七、高血压的治疗

降压治疗力求血压平稳达标,不可随意停药,血压波动造成的靶器官损伤超过单纯高血压。

1、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钠补钾、健康饮食、 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减轻压力。

2、药物治疗

1)对于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和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2)对于不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可先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如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

3)对于青年人高血压,一般多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药物。对于老年人,一般为高肾素型高血压,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合并症个体化用药[8][9]

八、高血压降压目标

总的来说,年龄<65岁:目标血压<130/80mmHg,但应> 120/70 mmHg ;年龄≥ 65岁 :目标血压< 140/90 mmHg,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值[10]

建议成年人家中常备血压计,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

@知乎科学 @知乎日报 @知乎小管家

参考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第15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http://m.medlive.cn/cms/research/127913?share_from=medlive_androiduserid=2821348_wx=1
  3. ^Ruilope LM, Banegas JR. El estudio SPRINT en la práctica clínica: ?se debe modificar el objetivo de control de la presión arterial? [SPRINT study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goal is to change control blood pressure?]. Hipertens Riesgo Vasc. 2016;33(2):47-50. doi:10.1016/j.hipert.2016.02.003
  4. ^Whelton PK, Carey RM, Aronow WS, et al. 2017 ACC/AHA/ 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Hypertension, 2018, 71:e13-e115.
  5.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Eur Heart J. 2019 Feb 1;40(5):475]. Eur Heart J. 2018;39(33):3021-3104. doi:10.1093/eurheartj/ehy339
  6. ^THOMAS U, CLAUDIO B, FADI C, et al. 202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lobal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Hypertens, 2020.
  7. ^https://mp.weixin.qq.com/s/mYO-_V5vBRtCLJ7Nvvz9Aw
  8. ^NERENBERG K A, ZARNKE K B, LEUNG A A, et al. Hypert ension Canada. Hypertension Canadas 2018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Can J Cardiol, 2018, 34(5):506-525.
  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10. ^WEBER M A, SCHIFFRIN E L, WHITE W B,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en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 2014, 32(1):3-15.


临床上可以见到很多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180/110mmhg以上,医生建议其服用降压药物,但患者却说,我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不用吃降压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

一、高血压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高血压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由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

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治疗控制率分别为42.6%、34.1%、9.3%及27.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较低水平[1]

二、高血压的分类

高血压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两类:1)原发性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明,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对象。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某种明确疾病的高血压(如嗜铬细胞瘤),在去除病因之后,血压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这类高血压约占5%-10%。

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

1896年,伴随著第一台血压计诞生,人类开始了长达1个世纪的高血压研究之路。

高血压的危害最初并不是由医务工作者发现的。当时美国的保险公司对人群寿命值的评估做了统计,发现血压值140/90mmHg的人在20年后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1倍,而血压值160/95mmHg的人比血压值120/80mmHg的人死亡率高2.5倍[2]

伴随著时间的推移,医务工作者逐渐接受了保险公司统计的结果。为了规范高血压的诊疗,人为地将血压分成了120/80mmHg的「正常血压」;140/90mmHg的「临界高血压」和160/95mmHg的「高血压「。这就是第一代的高血压标准。

时光飞逝,医务工作者对高血压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血压增高会导致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肾功能不全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于是,在1998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同意,凡是血压达到了140/90mmHg就可以确认是高血压,可以开始药物治疗。这就是沿用至今的高血压标准。

光阴似箭,距离98年高血压标准的提出又已经过了20多年,在这期间,有关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又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医务工作者发现,在40~70岁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线性关系。当血压>115/75mmHg时,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足足升高2倍。大量临床研究也证实,血压在130~139/85~89mmHg范围内(既往称作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早期靶器官损害[3]

因此,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了130/80mmhg,此举引发了轩然大波[4]

而在翌年发表的欧洲指南[5]以及今年刚发表的《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6]则仍坚持了140/90mmhg的标准。故笔者在本文仍沿用140/90mmhg的标准进行讲解。

2017年ESC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

【注】如收缩压与舒张压不在同一等级则按较高者分级。

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2~3次非同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均≥ 140/90 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每次就诊时连续测量3次血压,每次间隔1 min,结果取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

2、如果患者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30~159 mmHg,舒张压为85 ~89 mmHg),需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一步确认血压水平。如家庭血压监测,(去除第1天读数后)血压平均值≥ 135/85 mmHg,提示高血压 ;②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动态血压≥ 130/80 mmHg,诊断高血压,日间动态血压≥ 135/85 mmHg且夜间动态血压≥ 120/70 mmHg,诊断高血压。

五、如何正确测量血压[7]

1、测量仪器:由于水银血压计操作较为复杂,且水银有污染环境的风险,目前中国指南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合格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尤其是能识别心律不齐的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

2、测量方法:

第一,测量前30 min,受测者不喝咖啡或酒、不剧烈运动、心情平静。排空膀胱、静坐休息5-10 min。第二,测量过程中,受测者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测量姿势,坐位血压测量时,需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受测者以放松的姿势靠在椅背上。第四,选择合适的袖带,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测量自己的上臂围,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袖带。

  • 瘦型成人或少年:12*18 cm(超小号)
  • 上臂围22-26 cm:12*22(成人小号)
  • 上臂围27-31 cm:16*30(成人中号)
  • 上臂围35-44 cm:16*36(成人大号)
  • 长臂围45-52 cm:16*42(成人超大号)

第五,把上臂式的血压计绑带中心对准腘窝肱动脉搏动的最强处,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2.5 cm,绑的松紧以能插入1-2个手指为宜。

第六,每次连续测量2-3次,每遍间隔1分钟。第1次测量因受到突然加压刺激,血压数值会偏高,一般取后2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3、测量频率:初诊高血压、血压控制不佳、或正在调整降压方案的患者,建议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3次,连续测量7天,去除第1天血压值,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值。而对于血压稳定且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每周测量1-2次即可,不必频繁测量。

血压测量体格检查_腾讯视频?

v.qq.com图标

六、高血压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在疾病的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仅部分患者由于血压波动较大而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的临床表现,也有患者表现为颈枕部的僵硬。

一般当高血压发展到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程度开始出现以器官并发症为主的临床症状。波及脑血管者可引起脑梗死、脑出血;波及心脏者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波及肾脏者,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及尿毒症;波及眼者,可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波及大血管者,可引起主动脉夹层,危及生命。

所以,高血压一经发现就应早期干预,如等到临床症状明显时再行干预,可能已经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器官并发症。

七、高血压的治疗

降压治疗力求血压平稳达标,不可随意停药,血压波动造成的靶器官损伤超过单纯高血压。

1、生活方式改善:戒烟、限钠补钾、健康饮食、 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减轻压力。

2、药物治疗

1)对于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和2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2)对于不合并靶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的1级高血压可先行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如血压仍不能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

3)对于青年人高血压,一般多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推荐首选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类药物。对于老年人,一般为高肾素型高血压,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此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合并症个体化用药[8][9]

八、高血压降压目标

总的来说,年龄<65岁:目标血压<130/80mmHg,但应> 120/70 mmHg ;年龄≥ 65岁 :目标血压< 140/90 mmHg,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定个体化血压目标值[10]

建议成年人家中常备血压计,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高血压。

@知乎科学 @知乎日报 @知乎小管家

参考

  1.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第15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http://m.medlive.cn/cms/research/127913?share_from=medlive_androiduserid=2821348_wx=1
  3. ^Ruilope LM, Banegas JR. El estudio SPRINT en la práctica clínica: ?se debe modificar el objetivo de control de la presión arterial? [SPRINT study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goal is to change control blood pressure?]. Hipertens Riesgo Vasc. 2016;33(2):47-50. doi:10.1016/j.hipert.2016.02.003
  4. ^Whelton PK, Carey RM, Aronow WS, et al. 2017 ACC/AHA/ 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Hypertension, 2018, 71:e13-e115.
  5.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Eur Heart J. 2019 Feb 1;40(5):475]. Eur Heart J. 2018;39(33):3021-3104. doi:10.1093/eurheartj/ehy339
  6. ^THOMAS U, CLAUDIO B, FADI C, et al. 202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lobal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Hypertens, 2020.
  7. ^https://mp.weixin.qq.com/s/mYO-_V5vBRtCLJ7Nvvz9Aw
  8. ^NERENBERG K A, ZARNKE K B, LEUNG A A, et al. Hypert ension Canada. Hypertension Canadas 2018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J]. Can J Cardiol, 2018, 34(5):506-525.
  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10. ^WEBER M A, SCHIFFRIN E L, WHITE W B,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ens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 2014, 32(1):3-15.


大便的颜色和硬度可能比体检更能揭示你的健康~


养生可以先从观察你的大便开始哦~

先说粪便的颜色

正常的便便都是屎黄或者屎棕色的。


就算我们吃的饭里没有这个颜色的食物,最后拉出来的也还是这个颜色。


就好像它的好朋友小便也是,总是一个黄色的调调。这个黄色来自于身体每天都努力生产的重要产品—— 血液。


身体每秒钟都有 240 万个血细胞诞生,但同时也有这么多的血细胞作废—— 血细胞中的红色素先会变成绿色,然后再变成黄色,这个颜色渐变的过程在你撞青了胳膊或者腿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得到。


黄色素的一小部分可以通过小便被排出体外,而大部分则是通过肝脏到达肠道,然后被细菌再加工成棕色。


如果便便不是棕黄色的,那你就要引起重视了。这里就来说说不同颜色的便便意味著什么:


浅棕色到黄色:这种颜色可能是由吉伯特氏症候群(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引起的。


这些病人体内代谢血细胞的酶只能发挥正常人 30% 的功效,所以通过肠道排出的血色素也相对较少。


全世界有 8% 的居民患有吉伯特氏症候群,分布范围很广。但这个病本身没什么危害,也不需要特殊治疗,甚至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个病还能预防动脉硬化。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的患者对扑热息痛比较敏感,最好避免服用。


除了吉伯特氏症候群之外,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肠道菌群状态不佳,如果它们不能好好工作,黄色素也没法被加工成棕色。


服用抗生素或者是腹泻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黄色便便的出没。


浅棕色到灰色:如果从肝脏到肠道的交通被堵塞或者中断(大部分在胆囊之后),血色素也没法被正常运送到肠道,便便自然就没了棕色。


交通要道被阻永远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一旦便便出现灰色,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


黑色或红色:凝固的血液是黑色的,新鲜的血液是红色的。


这里的问题可不是出在血色素上,而是整个血细胞都被排出来了!如果是便便里夹著鲜红色,那八成是你得了痔疮,治是要治的,但是问题还不算大。


但是如果便便是深红色或者黑色的,请你务必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当然如果你前一天碰巧吃了红菜头(甜菜) [1],那就另当别论了。

硬度

1997 年,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问世了,考虑到便便亿万年的历史,它居然最近才被发明出来。


这个分类法把便便分成七大类,不管你拉的是哪种都万变不离其宗。


自己便便的样子估计算是隐私里的隐私了,我猜很少有人会愿意公开交流这个信息吧。


但是不交流的话,你怎么能知道自己的便便是不是健康正常的呢?


也许你的便便属于非主流型,但是由于没见过其他的便便,结果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时候就显出这个分类法的重要性了。


如果消化系统运转正常的话,便便里的含水量应该是正合适的,那么便便的形状应该不是第 3 就是第 4 类。


理论上,其他的类型不应该或者很少出现,如果你频繁地见到它们的话,最好还是去看看医生吧,看看是不是便秘或者对某种食物过敏。


英国的肯·希顿(Ken Heaton)医生是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的创始人之一,下面就是他提出的七大类别:




picture
picture


第 1 类:
一颗颗硬的球形,像坚果(很难排出)

picture

picture



第 2 类:
香肠形状,但疙疙瘩瘩、结成一块一块的



picture
picture


第 3 类:
香肠形状,但表面有裂纹



picture
picture


第 4 类:
像香肠或蛇一样,光滑且柔软(像牙膏一样)



picture
picture


第 5 类:
柔软的小块状,边缘分割清晰(容易排出)



picture
picture


第 6 类:
蓬松的小块状,边缘分裂模糊,糊状大便



picture
picture


第 7 类:
水状,没有固体的成分,完全是液体

你的便便属于哪类?从你的便便类型可以推算出你消化的快慢哦。


第 1 类:你需要差不多 100 个小时来消化食物(没错,就是便秘啦)。


第 7 类:食物在你体内就是穿肠而过,当然这个穿肠的过程再快也需要 10 个小时(标准的腹泻)。


最理想的便便是第 4 类,水和固体比例堪称完美。


如果你属于第 3 或第 4 类,在恭喜你的同时还请观察一下它们是多快沉入水底的,如果是像石头一样迅速沉下去,说明便便里可能含有太多的营养成分,它们在排出来之前还没有被彻底吸收掉;如果便便漂了一小阵才慢慢沉下去,说明里面含有气泡,这是肠道菌群有在好好工作的表现。


当然,如果它们表现过头引起胀气,那就另当别论了。


亲爱的各位,短暂的探险寻宝之旅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了。现在你可以松开裤腰带,再次调整好眼镜位置,稍事休息。




picture
picture


[1] 红菜头:红得发紫的一种蔬菜,可以用来染色。

除了便便的各种形态,还有一个重点关注的事件是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33 篇内容

盐选专栏

肠子的小心思

朱莉娅·恩德斯 作者

¥13.50 会员免费

编辑于 2020-09-28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元宿six元宿six?

2020 新知答主

日报收录等 2 项收录

医学圈里有个关于憋尿的段子这么说:

「憋尿一时爽,膀胱火葬场。」

虽然段子是夸张了点,但憋尿真的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会让膀胱受损。这不只是对男性不好,对女性也不好。

排尿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肾(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尿液→流向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积攒到一定量的时候→膀胱感受器发出信号→中枢神经系统收到信号→反馈到大脑皮层→作出调解→产生尿意。

情急之下出现憋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你要记住,如果长时间憋住尿,可不止「憋」那么简单了。

憋尿中膀胱就会像被堵住出气口的气球,内壁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尿液,膀胱壁也会因膨胀变薄。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想的太简单了。

还会使周围「邻居」备受压力

憋尿过程中仅仅提高容纳量是不够的,还得阻止尿液逆向返回肾脏,这时候尿道与膀胱交界处的括约肌就发挥作用了,它就像单向阀门,不仅控制尿液流向,也在尿道内口对存储的尿液严防死守。

可见,受到压力的不仅是膀胱壁,上方的进水口——输尿管口,下方的闸门——尿道括约肌,都备受压力,一点也不轻松。

那么,经常憋尿会给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

1.破坏膀胱弹性

膀胱本身其实是一大块平滑肌,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

膀胱良好的收缩功能全靠这三层结构,如果长期(十几年)憋尿,会导致膀胱平滑肌弹性下降,结果就是容易出现尿失禁、或是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最终被打乱。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尿的时候尿不出来,没什么尿的时候又老想尿,很尴尬了。

2.诱发感染

尿液滞留在膀胱过久,若本身就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细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多。一旦尿液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出现尿毒症。

3.影响肾功能

如果膀胱总是处在高压状态,时间久了,膀胱收缩力就会发生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尿液逆流回输尿管和肾盂,假若尿液中有细菌的话,这样不仅会导致肾积水,影响肾功能,而且容易引发肾盂肾炎。

4.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憋尿使膀胱充盈,使得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此时,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如果是冠心病患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常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也会诱发意外发生。

此外,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将尿排空,会让腹内压骤然降低,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让大脑暂时缺血,诱发排尿性晕厥等心脑血管意外。

5.引发尿失禁

女性不像男性有内外2个括约肌,只靠单一括约肌来憋住小便,因此,如果长时间憋尿,括约肌会疲劳、无力,从而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另外,因为女性子宫位于膀胱后面,憋尿后,膀胱过度充盈,会压迫子宫,挤压神经,引起腰骶部疼痛,或痛经样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导致性生活疼痛。

说完了女性,让我们来说说男性。

男性长期憋尿也可能引发前列腺炎。继而可能会带来早泄、射精痛、血精等症状,影响性生活质量和性欲,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勃起功能。

如果你一定要问憋尿这个行为,是否对生理上有什么好处,我能想到就只有一种:类似憋尿发力般的凯格尔运动(盆骨运动)。

这种运动主要是借著伸展耻骨尾骨肌来增强肌肉张力,你也可以理解「类似憋住尿的动作」。

凯格尔运动不仅专治尿频尿急尿失禁,对女性来说还可以用于产后恢复,对男性来说还可以刺激生殖器区,增加生殖区的血流量,改善性功能。

除此之外,憋尿几乎都是害处。

如果没有到非憋不可的地步,那就千万别自找苦吃,例如睡前胡吃海喝、开会前有尿不放等作死的行为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预防针。


医学圈里有个关于憋尿的段子这么说:

「憋尿一时爽,膀胱火葬场。」

虽然段子是夸张了点,但憋尿真的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会让膀胱受损。这不只是对男性不好,对女性也不好。

排尿是一种非条件反射,肾(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尿液→流向膀胱→当膀胱内的尿液积攒到一定量的时候→膀胱感受器发出信号→中枢神经系统收到信号→反馈到大脑皮层→作出调解→产生尿意。

情急之下出现憋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你要记住,如果长时间憋住尿,可不止「憋」那么简单了。

憋尿中膀胱就会像被堵住出气口的气球,内壁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能容纳更多的尿液,膀胱壁也会因膨胀变薄。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想的太简单了。

还会使周围「邻居」备受压力

憋尿过程中仅仅提高容纳量是不够的,还得阻止尿液逆向返回肾脏,这时候尿道与膀胱交界处的括约肌就发挥作用了,它就像单向阀门,不仅控制尿液流向,也在尿道内口对存储的尿液严防死守。

可见,受到压力的不仅是膀胱壁,上方的进水口——输尿管口,下方的闸门——尿道括约肌,都备受压力,一点也不轻松。

那么,经常憋尿会给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呢?

1.破坏膀胱弹性

膀胱本身其实是一大块平滑肌,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

膀胱良好的收缩功能全靠这三层结构,如果长期(十几年)憋尿,会导致膀胱平滑肌弹性下降,结果就是容易出现尿失禁、或是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最终被打乱。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尿的时候尿不出来,没什么尿的时候又老想尿,很尴尬了。

2.诱发感染

尿液滞留在膀胱过久,若本身就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细菌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多。一旦尿液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有毒物质就会造成肾脏感染,引发尿路感染、肾炎,甚至出现尿毒症。

3.影响肾功能

如果膀胱总是处在高压状态,时间久了,膀胱收缩力就会发生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尿液逆流回输尿管和肾盂,假若尿液中有细菌的话,这样不仅会导致肾积水,影响肾功能,而且容易引发肾盂肾炎。

4.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憋尿使膀胱充盈,使得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此时,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如果是冠心病患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对于常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也会诱发意外发生。

此外,长时间憋尿后突然用力将尿排空,会让腹内压骤然降低,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让大脑暂时缺血,诱发排尿性晕厥等心脑血管意外。

5.引发尿失禁

女性不像男性有内外2个括约肌,只靠单一括约肌来憋住小便,因此,如果长时间憋尿,括约肌会疲劳、无力,从而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另外,因为女性子宫位于膀胱后面,憋尿后,膀胱过度充盈,会压迫子宫,挤压神经,引起腰骶部疼痛,或痛经样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导致性生活疼痛。

说完了女性,让我们来说说男性。

男性长期憋尿也可能引发前列腺炎。继而可能会带来早泄、射精痛、血精等症状,影响性生活质量和性欲,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勃起功能。

如果你一定要问憋尿这个行为,是否对生理上有什么好处,我能想到就只有一种:类似憋尿发力般的凯格尔运动(盆骨运动)。

这种运动主要是借著伸展耻骨尾骨肌来增强肌肉张力,你也可以理解「类似憋住尿的动作」。

凯格尔运动不仅专治尿频尿急尿失禁,对女性来说还可以用于产后恢复,对男性来说还可以刺激生殖器区,增加生殖区的血流量,改善性功能。

除此之外,憋尿几乎都是害处。

如果没有到非憋不可的地步,那就千万别自找苦吃,例如睡前胡吃海喝、开会前有尿不放等作死的行为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最好预防针。


作为一个疼痛科医生,真的见到过很多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带状疱疹:得了带状疱疹一定要及时就医,不管你严重不严重一定要去当地的疼痛科去看一看!抗病毒的点滴最好点上!因为带状疱疹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会发展为疱疹后遗神经痛,这个可能伴随一生的,而且非常痛苦,但是前期去及时治疗几乎不会发展为后遗神经痛,神经阻滞治疗可以有效抑制它的发生,所以建议直接去疼痛科,不要去皮肤科,更不要相信民间的土方法。

2.软组织损伤:所有的颈肩腰腿疼痛一般都是外伤后没有治愈形成的慢性痛,或者长时间一个姿势造成的血运不好压迫神经造成的,后者更多见。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最好不要一个姿势时间超过半个小时,看书写字也要学会放松自己的肌肉。如果真的有不舒服可以去就医,现在银质针技术,神经阻滞疗法可以很好的治疗这种疼痛,可以根治。

3.颈源性头晕:很多人头痛头晕总是以为是脑袋里面的问题,查了一堆脑疾病就是没查出来,其实头疼头晕的人,很有可能是颈椎病造成的,项平台血运不好,肌肉紧张造成了压迫神经,导致头痛头晕,这种非常常见。

4.脊柱源性胸痛、腹痛:很多人小肚子痛或者胸痛不一定是腹腔、胸腔脏器的问题,如果检查排除这些情况,可以去疼痛科看看是不是背部软伤引起的,背部软伤会放射到前胸、腹疼痛。

5.面瘫、面神经麻痹:这种病一方面原因是因为近期抵抗力下降、焦虑造成的,另一方面最主要是因为你睡著受风了,而且是那种门缝,窗户缝的风,所以睡觉的时候你要不不开窗,要不全打开。不要留个缝隙这样的。得了这个病治起来非常痛苦,要小心。

6.间盘突出:一般颈间盘突出会造成上肢的疼痛麻木,腰间盘突出会造成下肢的疼痛麻木,当然颈部和腰部也会疼,但是上肢或者下肢症状出现了一定要警惕,尤其是麻木症状,比疼痛更严重,要及时就医,防止恶化。

先就写这么多,总之一句话有病去医院看一看,医生见得肯定比你多,而且网路上百度的那些你要学会分辨,不要全信。现在一个门诊才几块钱,看一看也能图个心安不是?还有家里有老人一定要注意,千万别弄什么偏方什么的,我是恨透了这些,不仅耽误病情,而且治疗的时候也给我们造成很大麻烦。


鉴于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我统一说一下。

1.为什么带状疱疹不建议直接去皮肤科,很重要的一点,大家被这个病的名字欺骗了,虽然它名字可能和皮肤科好像更有关系,但是这个病实实在在的是神经性疼痛的一个疾病,带状疱疹是侵袭和破坏神经的病毒,所以得过的人或者亲戚朋友得过的应该知道,那些簇集样的丘疹和后期的瘢痕都是沿著神经走形的,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个神经性疼痛,而疼痛科是麻醉分支下的,天天和神经打交道,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更了解这个疾病。因为我见过好几起初期在皮肤科治疗的,治疗不佳又转我们科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我们是外科,我们前期也可以抗病毒,营养神经,增强免疫力,这些药物点滴我们都可以用,但是我们的外科治疗皮肤科是用不了的,因为我们很多都是麻醉出身,神经阻滞,枝川治疗,介入神经调理,甚至病情严重的毁损,这些都是有别于皮肤科的,我见过太多的带状疱疹患者,我的母亲和我老婆的母亲也得过,前期在抗病毒的基础上,神经阻滞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发展,可以减缓疼痛。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的药物和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去年年末开年会,带状疱疹的新药和新技术都在更新,不要墨守成规。大家很多人对这个科室可能比较陌生,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相信以后大家会越来越了解的!

2.长在口唇周围的是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不是一个疾病,这个病比较轻,吃点药,增强免疫力,很快就会好。

3.很多疾病单单的描述症状,我只能猜,具体情况得去医院查体和拍片子,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去医院,门诊并不贵,很少的钱就能大体了解自己的病情不是很划算嘛。

最后谢谢大家能喜欢我这个回答,很多疼痛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治的时候也会很缓慢,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所以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多跑跑,多跳跳,不要让疼痛积累,学会了解自己的身体,让我们远离疼痛!fighting!!


再加几条。

7.关于补钙:女性50岁左右月经绝经后,建议补钙,点滴骨肽或者骨瓜10到15天,一年一次,3年即可,口服钙片,多喝牛奶。因为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容易造成钙流失,如果这个时候不补钙,年龄大了很容易得各种骨骼疾病,比如压缩性骨折,骨性关节炎。

8.肩周炎:肩周炎一般是因为受凉或者长期活动不当、体位不当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无菌性炎症造成黏连,引起手臂上举、外展、背伸受限,以及肩关节疼痛难忍。所以注意肩关节别受凉了,注意活动以及保健,得了病的话尽快就医,前期比后期更易治疗,不要拖著。

9.膝关节、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很多老人比较容易得这个病,但是我发现最近年轻人得病的几率在升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暖,还有就是体重过大活动量大造成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美,忽略了关节的保护,好点的话老了难受,运气不好直接现世报。所以建议冷天注意保暖,夏天也不要把关节置于凉的地方。体重注意控制,不要给关节太大压力,毕竟零件都是一次性滴。

10.腱鞘炎:腱鞘炎主要是凉水长时间洗衣服、洗碗,或者长期过度用手指,我就是总推针头所以大拇指也有一点。平常注意不要和凉水长时间接触,轻微疼痛可以用红花油这类的反复揉搓,或者冲击波治疗也很好。严重者尽快就医,越早越好。

11.更年期疾病:我有一部分患者是50岁左右中年女性,与患者交谈的时候能明显感觉情绪异常,精神紧张。询问病史,都有阵发性的浑身出汗、恶心、头晕症状,上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无异常,这种患者一般伴随枕项肩背软伤,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有效缓解情绪,配合其他治疗,事半功倍,家人朋友症状严重的可以去医院一试。

12.雷诺氏综合征:这个比较少见,但是前两天刚收了一个患者,所以拿出来说一说,该患者手指发凉、苍白,偶有疼痛。凉水刺激或者情绪异常会发病。该患者去了多地医院治疗,无明显缓解,我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发现营养神经治疗,神经阻滞效果确切,目前患者情况稳定,病情明显改善。

我们身体上的「零件」都是一次性的,当疼痛发生的时候就是身体发出警报了,这个时候就得注意了,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呢?是不是过度劳累了?很多先天基因里面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后天「零件」的保养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学会审查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睡眠、饮食,情绪,如此疾病才会远离我们。

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