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自己长期吃药和时不时开药的情况看,方子组成决定了客观味道(成份),对证与否决定了主观味觉(好不好喝)。也就是存在苦而好喝甜而不好喝的情况。

一般情况对证的药方,即便类似于吴茱萸汤的辣苦,对证的人也没啥感觉(比如感觉不大到吴茱萸本身的辛苦)甚至反馈味道挺好的;若不对证,即便是小建中汤的辛甘,也觉得甜得发腻,难以下咽。顺便一提,没啥味觉的喜恶可能是不完全对证,服药也没大的影响,比如处理了一个次要证(非主要问题,即可处理可不处理的,会随主证消失而消失的证)。

所以目前我认为对证的药方基本是「主观上好喝的」,但主观上什么味道都可能存在,不能单纯的通过苦不苦来断定好不好(对不对证)。不过相对的,苦得喝不下去的基本不对证,因此误治而误以为好的情况也不少,此时往往会有新的,复杂的症出现。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察。不作为服药、鉴别药物对证与否的建议。


药不同味道就不同。治疗的疾病不一样熬的时间就不一样,这和味道关系不大。同样的人不同医生开的方子也有可能不同,那味道自然也不同。就跟做菜似的,放的调料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但都可能好吃


滋补的中药一般熬的越浓越好,滋补的中药一般不苦。

解表的中药比如荆芥薄荷要熬的时间短些。


中药熬出来的颜色取决于药物,一般是棕色,或深或浅,甚至接近黑色。中药的味道也不是一样的,方子组成改变,味道也会变化,以苦味为基础味,伴有甜、酸涩、腥咸不一,另外熬多久,什么火候熬,加多少水都是非常讲究的,建议您还是听从医嘱,如果自己确实没有熬药经验,还是找专业的医生处理,避免药物熬糊中毒,熬不到火候,剂量大小把握不好等影响药物的效果等,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苦?可能是你熬糊了


一剂药,一百到两百克,放三到四斤水,大火烧开,文火90分钟。


人体的疾病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比如肺,靠吸入气溶胶就能治病所以治疗上焦的药一定不能多熬。对于一些呼吸道疾病吸吸药的蒸汽就好啦。中焦脾胃一般医生都不会开太过苦寒刺激的药。中焦的药烧开了熬个10分钟就好啦。下焦比如肝肾。一般补肾补肝的药品或者食疗。都要提前泡发,然后小火慢炖一两个小时。还有就是不同药不同的熬法,比如矿石类不容易化开的药提前泡提前先放进去熬,后放容易熬的,其实熬药跟平常做菜一样。


你怎么不去问给你开药方的医生啊?或者给你抓药的药房啊!


煎熬中药不是炒菜,中草药的味道取决于中药成分,一般苦味含生物碱类。严格按照煎药程序煎煮即可。


我喝的中药是甜的,有一丁点儿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