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不是补药而是活血止痛药,只是这种对血流的改变作用看起来像增加了血量似的。没有瘀血务必慎重使用,经孕乳排卵等时期一般禁用,其会造成出血倾向并刺激消化道,且当归滑肠,容易导致腹泻,药典建议汤剂相当生药日摄入量范围约5?15g。

黄芪,可以纳入补药的范畴,但其主要功能在于止汗利尿,这种补的现象在中医所谓升举清阳,向上向外调动,现代医学说就像高血压人群要慎重使用,还有这个中医说肾虚像下部不适如腰膝酸软的要慎重使用,发热、运动量少等等都是黄芪的禁忌,吃完发热的脸红的,都是不适合用黄芪的表现,不建议无指导自行用药。此外黄芪是一个托毒生肌的外科疮疡用药,这个效果目前用的不多。黄芪是豆科植物,有一点豆腥味,含植物源性雌激素类似物,女性视生理周期慎重使用,且由于和食物亲缘近,用少了起不到太大效果,药典允许单日用最大剂量可达30?60g,低剂量在10-15g范围内,也是汤剂用量。

一定要用的话建议用南芪,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又名五指毛桃,日服用量15g左右。如果基于预防目的使用活血药建议选择红曲,日服用量接近。补血建议动物性食物,茹素的话吃个鸡蛋也行,养生不过避寒保暖饮温水,在满足现代营养学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补,药是治病的,别想著拿药补。


当归首载于《本经》,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岷县产者量大质优,质量高。它们的主要根粗而长、油润、断面色黄白、气味浓郁,称之为「岷当归」。

有利于养血,调经,润肠通便。全当归是指整个根,传统上认为它比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要长。传统上认为当归头比止血要长,但是通常认为当归没有止血功能;当归的主要根是药,它是当归的身体,长于补血。当归的分枝和根尖是当归的尾巴。在临床实践中,头,身体和尾巴通常没有分离。

当归的作用

1.补血

当归甘温质润,能补血养血,为补血要药,凡见面色萎黄,或惨淡无泽,或西医检查贫血者,都可以应用本品。

中医临床上治疗头晕,月经不调等各种血虚证候。常与熟地、白芍、川芎同用,即四物汤;黄芪兼容性,当归补血汤,久治不愈,顽固不愈,多数是由于气血不足者。它与人参,黄芪和其他补气剂兼容。

2.补血

味辛辣温,人血分,能够活血,并可以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证候。由于当归主要补充血液,因此具有活血生血的特性。

当归与桃仁,红花,川芎,赤等桃仁四物汤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血瘀证相同。为了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和偏瘫,必须使用大剂量的黄芪。兼容桃仁,土龙等补阳还五汤。

3、调经

由于当归能滋养血液,促进血液循环,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各种月经疾病。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中的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平滑收缩。子宫,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可刺激子宫平滑肌。

用于治疗因冷血停滞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少和闭经,通常与桂枝,川芎,阿胶等配伍,如温经汤;用于血瘀阻滞,恶露等,与川xi,桃仁等配伍,如生化汤;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血虚症,可与地黄,丹参,川and,四物汤合用;为治疗月经不调,大便稀疏,血虚水肿泽泻,白术,当归少药散配伍,该药粉的疗效优于煎剂。

4、止痛

该产品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减轻疼痛,滋养血液并产生肌肉。它可以用于因血瘀引起的任何疼痛,例如血瘀,痛经,血瘀,头痛,跌打损伤等。

它用于治疗因瘀血,肿胀和疼痛引起的瘀伤,通常与川yuan,红花等配伍,如复元活血汤;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麻木,适用于强火,桂枝等。症状首次用于治疗热毒素和疮,症状为红色,肿胀,灼热和疼痛。它可以与金银花,穿山甲等,如仙坊生活饮料结合使用。

5.润肠

它具有保湿作用,富含挥发油,可以滋养血液,润肠通便,并可以治疗干燥的肠道便秘。常配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如济川煎,这是治疗老年阳虚便秘的常用方。

6.缓解咳嗽和缓解哮喘

当归缓解咳嗽和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活血作用有关,因为当归可以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痰液的产生,促进血液中的氧交换,并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


中药材和西药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西药里面含有化学成分治疗疾病,化学成分作用于身体的细胞,组织,神经。

中药能治疗疾病,也是因为里面的化学成分。

当归里面的化学成分阿魏酸,是最早检测出来出来的当归里面治病的有效成分。目前对当归化学成分的主要检测就是检测有机酸阿魏酸的含量,含量符合国家药品的质量标准和国家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就被定义为临床上可以使用的药材。如果含量偏低,则不能当做药材使用。

黄芪也是同样的原理。含黄酮、皂甙类,黄芪多糖等化学成分。

对于普通人来说,中药治病的过程是药材必须加水煎煮两次,每次分别为半个小时。药材在不断煎煮的过程中,里面的有效成分会在水中加速溶解,从而病人将煮好的药液喝下去。就是在这种长时间的大火加小火的熬煮下,药材里面的大约只有40%左右的有效成分被溶解在水里。

如果普通人用药材当归黄芪滋补身体,并不能保证药材被最大化的利用。

还是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中医治病的前提是各种药材放在一起用水煮,这样一来,所有药材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都溶解了,在高温加热的反应下,在水这个溶剂作用下,各种单一的化学成分之间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后,拿到手的一碗汤药里面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喝下去,能治病,但目前尚未研究清楚是哪种化学成分能治病。

最后,单一的药材当归和黄芪不能被随意使用,前面也提了,药材里也是化学成分,治病是将身体从不健康的状态调整到健康的状态,如果本身没有疾病,身体健康,服用药物,只会把健康的身体搞得不健康。


黄芪,是十分重要的补气药,临床使用的机会,仅次于党参。从补气的效力上看,这两个药也大体相当,都没有人参那么强。不过,这两个药的区别,还是挺明显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党参补气的效果,能维持的时间比较长,黄芪补气,能维持的时间比较短。怎么回事呢?我们说党参补气的效果,和人参有点相似,它们的作用,都是要补这个人。让这个人身上的气,可以长治久安;就像上面说的,在一个小火苗的旁边,加上一块木炭,让火苗重新旺起来。黄芪的作用,不是这样,它补的气,更像是直接帮著身上的气来干活的。

打个比方。我们身体上的各种运动,都需要气来推动。我们不妨就设想,有这样一个大气球,一直在往外吹气;吹出来的气,就能提供身体运动需要的动力。在这个气球的下方,有一个小锅炉。它烧出来的水蒸汽,能不断的给气球充气,保持气球里的压力。如果现在出问题了,这个大气球里的气不够了,没法再吹出气来,支持整个身体运动,也就是气虚了,怎么办?

党参的做法是,往锅炉里加炭,然后产生水蒸气,把气球给再次充满。黄芪的做法是,用一个气筒子,直接往气球里打气。所以,党参的做法,是在治本;黄芪的补气,更像是在治标。治本,补的是气的源头,作用自然会比较持久;治标,相当于缺血就输血,缺人就招聘,解决的都是燃眉之急,效果当然就不会持续太久。不过,这种治标的作用,有时候也很重要,比如大出血的时候。

我们讲气血关系的时候,说「血为气之母」。无形的气,是依附在有形的血里面,才不会流散掉。现在如果身体大量出血,就成了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气都从伤口,随著血流出去了。你看这个状态,像不像气球破了个洞,然后里面的气乎乎往外冒。这个时候,血大量流失,当然需要补血。但中医有句话,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化生出有形的血,需要时间,这个不著急,可以慢慢化。但气大量丢失之后,身体里没人干活,过一会可就没命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别让气继续往外流,同时尽快把气给补上,帮著身体恢复最基本的运转。就相当于,气球破了,气往外漏,就需要赶紧把这个破洞给堵上,然后快速往气球里打气。这样,整个系统才能维持住基本的运转。这时候,黄芪快速补气的作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另外,黄芪的特点,不只是补气的速度快。补完气之后,这些气的走向,黄芪和党参也有区别。我们刚才说,党参补气,主要补的是脾气和肺气。这些气补上之后,是比较安静的,有点静养的意思。就像在说,这些地方的气,已经不够了,就好好休息,别再折腾了。这才是治本的思路嘛。但黄芪不是,黄芪补完气,这些气不会安安静静呆在那,而是会动。动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向上升,二是向外浮。其实,这个特点,也和刚才讲的,黄芪补气快有关系。你想,气这个东西,本身是充满力量的,是阳性的,主动的。如果在短时间内,身体里的气快速增加,结果会怎么样?气自然就会向上、向外跑呀。

黄芪这个特点,对一些特定的病症,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黄芪补气的同时,能向上升提,这对那些气虚,固摄不住,往下掉的情况,就很适合。比如脱肛、胃下垂,以及女性的子宫脱垂,就都需要用黄芪来治。黄芪补的气还会往外跑,对皮肤生疮,很长时间伤口都不能愈合的人,就很好用。这明显是在体表的气干不动活了,用黄芪,直接把这里的气给补上,就可以促进疮口愈合了。所以,在中医外科,黄芪也是常用药。当然,黄芪也可以和党参配合在一起,加强补气的效果。

不过,黄芪这种补气很快的特点,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那就是,容易造成气的壅滞。就是一下子进来的气太多,结果堵住、憋住了。尤其是对那些气运行不太顺畅,有气滞的情况,黄芪引起的壅滞就很容易发生。这时候,就需要配合一些通散的药,比如陈皮,来帮助疏解一下。如果郁滞严重的话,就尽量先不要用黄芪了。

本文节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之《补气,怎么补?》篇。

想要了解更多请搜索公众号:noillclub,关注后即可查看无疾老师的《上火,怎么办?(牛黄类中成药详解)》《安宫牛黄,怎么用?》《阴虚,到底什么意思?》《气虚和阳虚,是一回事吗?》《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什么意思?》等文章;也可微信添加朋友「wujicm」帮您解答。


偶尔吃吃就可以了,这个不能当补药一直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