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理解不等于包容,我也明白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但是有时候在浏览评论的时候,包括在微博孩子父母吵架事件等等,我都觉得太多人缺少最基本的同理心,他们也不是用是非观思考问题,他们看起来就是没法设身处地理解不了,很迷。而且我觉得立场和同理心是不矛盾的。是非观和同理心也是不矛盾的。如果是因为阅历的话,真挚的讲我年纪并不大,但是并没有这种感觉,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好像也相当偏执,他们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还是不想明白?很诚恳的问,希望不要引来群嘲,大家可以讨论,谢谢大家。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著我,同理心于我而言就是很简单自然的一个东西,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需要多么刻意,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

慢慢地我发现这是个社会问题,因为同理心的缺乏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并不需要人人都有高度的同理心,甚至都不需要你有同理心。换位思考、对人包容理解,这些是人文精神,已经脱离了温饱层面。

下面简述几个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中国的大多数家长的教育都是残缺甚至失败的,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原生家庭问题,父母没有同理心,孩子基本也不可能有。

2.与竞争激烈的社会有冲突

坦白说没有人不自私,但过度崇尚个人主义的社会确实会导致大家同理心的缺失。

3.很多人不是没有同理心而是其他原因

换位思考,甚至感同身受了,然后呢?缺乏思考的人感情用事或者随波逐流,自私的人依然故我,更有深思熟虑的人最后选择了一个不那么真善美的方法,都有可能

4.高度的同理心本身就很难得

同理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合适的同理心能对你的工作生活起积极的影响,本身就是你的优势有同理心的人能更容易感受到别人的感情波动,能让沟通更流畅,也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至少我是。

将社会横向区分,社会的阶层差距在加大使得人们不太能互相体会对方。比如懂球帝曾经有人说,「几千欧元罚款不过是一个球星的早餐价格」,并非同一个游戏模式,同理心的存在就可能不是天然的而是需要刻意为之。

将社会纵向区分,职业可以将不同的人区分开,年龄可以将不同的人区分开,性别可以将不同的人区分开,肤色可以将不同的人区分开,更不要说还有lgbt 这被刻意强化的社会角色。不同圈子的人,也很难互相理解彼此的意志,想去有同理心则难免经常碰壁。


就是因为有这种同理心鉴定师的缘故。现在我们说要有同理心,要换位思考的人是想表达什么?

还不是「你的观点和我不同,所以你肯定有问题」。

假如我是一个流浪汉我就会去偷东西,还是我是个贫穷女学生就会去出卖肉体?我想了想不会,然后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没有同理心,你肯定是没切身处地的站在当事人的环境下。

但是难道说话的人就站在当事人的环境下了?

同理心得出的结果不同是正常的,结果对当事人更有利的那个赢了,这叫同理心?

这叫圣母谢谢。


谢邀。我们都是不同身躯加上不同的思想。身体上的痛尚且不能同受,更何况思想上的不同。而且又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站在另一个人的角度想问题。又有时,哪怕是理解,也不愿意为他人的意愿,损害自己的利益。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

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

为什么越年长的人越是很难做到同理心呢?

1、三观的不同

人的思维一般是从14岁后开始独立,18岁初步成型,进入社会后,会因经历的丰富而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成年之后我们的三观已经基本成型有了大方向,以后的生活经历对三观会有所改变但也不会很大。

2、想要做到同理心确实有一定难度

人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不经意的会以自己为中心,看待某件事情时更多的会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带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想要做到同理心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摈弃自己的看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要专心听对方说话让他有被尊重的感觉;要学会正确辨识对方情绪;还需要正确解读对方说话的含义。

以上这些想要同时做到并不容易,还需多加锻炼。

3、「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确实有部分长辈依仗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对晚辈指指点点。可是他们却忽略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他们的人生阅历用在当下并不是百分之百对。

就拿考公务员来说,在父辈们内个年代能考出个公务员可是个特别幸福的事儿,铁饭碗。可以说自己的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再看看现在,谁还会傻傻的去执著于考公务员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