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亚洲,反观日本队成绩却很好,根源问题到底在哪里


解决温饱才多久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拉松发展的现状,与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一致的。

看看长跑发展的好的几个国家:

1、肯亚:太穷了。除了高原、人种优势,「穷的只能靠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小朋友饿著肚子跑10km去上学……

2、日本:发达国家,跑步健身首先已经是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日常生活了,进而有了自己的跑步文化、氛围。如果泛泛的定义一个长跑人口,那么日本人的长跑人口数量肯定远远多于我们。

3、美帝:发达国家,也是路跑文化的发源地。去年跑波马时在波士顿逗留了几天,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跑步的人。比如Boston Common,即便冷冷的阴雨天也有很多跑步的人。

再说回我们自己。老百姓比以前富了不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的小朋友不至于跑10km去上学;

我们的老百姓大多数也没有「闲到」跑步玩(我们跑步的主力人群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

我们的年轻人,尤其是有运动天赋的年轻人,也会更倾向于在「更有经济效益」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短跑等,去兑现自己的天赋。

备注:上述这些都是基于我自己的观察,没有严谨的统计、调研数据作支撑。


起步晚,基础差,给点时间,我们在快速进步。


中国人吃饱饭才多少年?开始系统训练才多少年?


这个问题感觉同:

为什么中国(男子)足球如此落后?

同样是亚洲,反观日本队成绩却很好,根源问题到底在哪里

个人愚见:(先不讲天赋,赶超非洲那是扯淡,先看看邻国日本)

1.基础体育教育的问题。储备人才和民众体育素养。

何为体育?身体上的教育?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怎么跑,跑的远跑得快,不受伤,科学系统的安排训练。这些都太有门道了。可惜不授课,不讲这些内容。大学里面选修课可以讲的高深点,甚至可以用力学原理去解释理论上怎么去跑。例如:180步频到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

以我的经历来说,小学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没有教我怎么跑,自己也不会跑。跑了就不适或者受伤。(体育老师普遍怕孩子在学校受伤出事,家长追责,学校追责到体育老师,那可真的受不了。)中学基本没有体育课了,体测临时抱佛脚,天气好,低年级会有课间班级方阵跑操,孩子特别多,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跑操主要目的是精气神,脑子清醒,要求齐整,声音清脆。其他时候,会无缘无故的去跑步?开个秋季运动会可能会跑一跑。平时打篮球踢足球多用到跑和跳。但怎么比别人跑得快,占得先机卡住位置,怎么跑不受伤形成肌肉记忆,没有训练过。(很多真的是得从娃娃抓起,错过了黄金年龄,学的就慢了,定型了练了也感觉接受慢。)

后来自己看专业跑者视频,看书系统学习,慢慢摸索入门。然后尝试著坚持去跑。(都听说过网球学校,足球学校,游泳馆。貌似很少听说过有送孩子去学跑步长跑的。)

如果非体育特长生,非发烧友爱好者,估计一辈子都不会碰马拉松及中长跑。

但是中考,大学校园体测1K米是实打实的。体测临时抱佛脚,学生不是超重应该都能及格。

2.商业化,资本的推动。自媒体时代造星(体育明星)。民众了解过玩过,粉丝将其视为偶像,愿意买账喜欢。

日本已经将这个资本化,商业化了。「箱根驿传」电视媒体转播,不少民众买账。

有一大批日本高水平长跑运动员以此为工作,他们是职业的,为社团(公司)参赛。(类似于国内某某银行与某某银行团建,打乒乓球比赛(国球),以前省队退役下来的,就能谋得一位半职,专门负责团建交流活动,还去参活动比赛争夺荣誉。)

所以日本马拉松发展得不错。往少了说,日本男子全马PB跑进2:10:00的有30+人。女子全马PB跑进2:25:00的也大有人在。

比例问题。人口基数众多的我们,职业运动员的比例就很不够看,其薪资中位数也是。

这就同GDP,GDP总量名列前茅,人均GDP决定了我们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