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的一个方法是出国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然后回印度,会被安排一个单独的「外国人」种姓。否则别无他法


办法只有一个:梵化

需要注意的是梵化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集团的集体行为。梵化的过程包含以下三个变化

1、职业的变化:种姓制度规定了职业的「洁净」与否,「凡研究和传授宗教经典、作宗教仪式,以及从事其他『洁净』职业者,地位就高;凡从事所谓残害动、植物生命的职业者,如渔人、猎人、屠夫、榨油等,以及从事接触污秽东西的职业者,如理发、接生、洗衣、看守火化场、搬运死牛等,地位则低」,(注: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9页。)因此,进行「梵化」的低种姓就必须变更自己原来所从事「不洁的职业」,改而从事「洁净的职业」。

2、饮食习惯的变化: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的种姓有不同的食物。不可混吃,高种姓吃素,包括牛奶、奶制品、米、多种水果蔬菜,即所谓『洁净食品』,低种姓吃荤,如肉、鱼、蛋、洋葱、辣椒等『不洁食品』」(注: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0页。)因此进行「梵化」的低种姓就必须丢弃以前吃荤的饮食习惯,像高种姓那样成为素食者。

3、其它生活习俗的变化。抛弃掉一切低种姓的生活习俗,而接受一切高种姓的生活习俗,「例如低种姓是允许寡妇再嫁、杀牲祭神的,为了「梵化」成高种姓,就必须改为童婚,不许寡妇再嫁,用鲜花祭神等高种姓习俗」。(注: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24页。)同时,因为种姓的名字通常代表著种姓等级的高低,居住在同一个地区内其它人都是知晓的,所以一般在「梵化」过程中,改变种姓的名称或进行居住地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梵化」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常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完成。

来源:《南亚研究季刊》(成都)2004年03期第110~115页

【作者】曾琰,四川大学社会学硕士生。


不开玩笑,一个方法就是造反,自己称王,然后贿赂婆罗门僧侣给自己家改成高种姓。历史上外来的征服者和印度内部低种姓起义称王的都是这么干的。


按照印度的官方做法,一般是去死,然后投个好胎。


提高不了。这是终身的,身份证上的家族名字里就带著这个。生生世世,代代相传。


改个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