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的一個方法是出國取得其他國家國籍,然後回印度,會被安排一個單獨的「外國人」種姓。否則別無他法


辦法只有一個:梵化

需要注意的是梵化不是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集團的集體行為。梵化的過程包含以下三個變化

1、職業的變化:種姓制度規定了職業的「潔凈」與否,「凡研究和傳授宗教經典、作宗教儀式,以及從事其他『潔凈』職業者,地位就高;凡從事所謂殘害動、植物生命的職業者,如漁人、獵人、屠夫、榨油等,以及從事接觸污穢東西的職業者,如理髮、接生、洗衣、看守火化場、搬運死牛等,地位則低」,(註:邱永輝,《現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9頁。)因此,進行「梵化」的低種姓就必須變更自己原來所從事「不潔的職業」,改而從事「潔凈的職業」。

2、飲食習慣的變化:種姓制度規定,「不同的種姓有不同的食物。不可混喫,高種姓喫素,包括牛奶、奶製品、米、多種水果蔬菜,即所謂『潔凈食品』,低種姓喫葷,如肉、魚、蛋、洋蔥、辣椒等『不潔食品』」(註:邱永輝,《現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20頁。)因此進行「梵化」的低種姓就必須丟棄以前喫葷的飲食習慣,像高種姓那樣成為素食者。

3、其它生活習俗的變化。拋棄掉一切低種姓的生活習俗,而接受一切高種姓的生活習俗,「例如低種姓是允許寡婦再嫁、殺牲祭神的,為了「梵化」成高種姓,就必須改為童婚,不許寡婦再嫁,用鮮花祭神等高種姓習俗」。(註:邱永輝,《現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24頁。)同時,因為種姓的名字通常代表著種姓等級的高低,居住在同一個地區內其它人都是知曉的,所以一般在「梵化」過程中,改變種姓的名稱或進行居住地的遷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梵化」的過程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常常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

來源:《南亞研究季刊》(成都)2004年03期第110~115頁

【作者】曾琰,四川大學社會學碩士生。


不開玩笑,一個方法就是造反,自己稱王,然後賄賂婆羅門僧侶給自己家改成高種姓。歷史上外來的征服者和印度內部低種姓起義稱王的都是這麼乾的。


按照印度的官方做法,一般是去死,然後投個好胎。


提高不了。這是終身的,身份證上的家族名字裏就帶著這個。生生世世,代代相傳。


改個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