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不仅是中医黑,还是物理黑,大数据黑,哲学黑。有你这样的中医,是中医的大幸。

建议题主不要再当医生了,研究更加宏大的中医物理、中医哲学、中医神学,宇宙需要你这样的天才。


「大数据」三个字真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不是次数多、时间长、参加的人多就叫大数据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每年的就诊人数国家都有详细统计,包括男女性别比例,不同病症的人数比例,不同病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这已经是非常粗放简单的数据了,实际上的数据会比我这两句话写的详细复几个数量级。疾病防疫中心也会根据这些数据发出每年不同季度、地区等维度的流行病的防疫指导和预警,我们把这叫大数据和大数据应用

但即使是我简单描述程度的几个数据指标,放在你说的古代几千年中,有这样的数据记录么?有人用这样的数据记录来指导工作么?这些数据覆盖率高么?这些数据可靠性高么?这些数据的连续变化有有效跟踪么?这些数据及时性如何?这些数据保证了有效的传承么?我相信类似的统计是有的,但我们不能把几千年全算上,我们只能算上有记录的那些时间区间,这点没问题吧?如果这么算,可能就没有好几千年了呢。

另外,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病人可能被不同的医生诊断出完全不同的病因这一点,就不满足大数据的归类需求。


建议把「打著科学」改成「打著科学的旗号」。

「科学的旗号」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短语,

结构为「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词",

中心词不能省略,否则表意不清。

题主如此热衷于弘扬中国文化,

怎么不遵守汉语语法规则呢?


中医太喜欢经验说了。可惜,天下中医和中医粉连最基本的名词解释都不懂。

什么是经验?形成经验需要最主要的两点:第一,重复案例。第二,统计。

举例,历法。人类通过对星象的长期观察,即便在「地心说」这种错误认知上,也能观测到星系的重复运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制作出历法。

那么中医上千年,有重复案例吗?众所周知,中医的诊断方法只有望闻问切,这是一些原始落后的方法,基本上只能观察疾病在人体的外在症状表现,对于内在病因却只有猜测和想像。所以才有所谓「肾虚」「胃寒」之类的中医辞汇。

其次,古代中医是没有能力进行案例统计的,原因当然是没有这个能力。太医院的大夫们治病机会并不多,他们不会走出来给广大的民间百姓治病。而民间大夫生活范围狭窄,也不会相互间交流,不会成规模的组织活动,没有财力支持对病人的统计观察。

以上原因也就造成了中医根本无法形成可靠的经验。大多是以讹传讹的想像流传了下来。

当然,基于以上原因,在某些中医个体力所能及的方面,中医又确实能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比如骨科。这个有足够的案例,不必涉及深层次的病理,老大夫一辈子能够得到足够的重复体验,从而能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所以,拜托中医们放弃自己意淫的「中医有传承上千年的经验」之说吧。这都是你们用「时间」代替「经验」自欺欺人的想像罢了。时间并非经验的充分必要条件,更不要妄想有了时间久一定有经验。

卖油翁是一辈子卖油才形成经验的,你让他今天卖油,明天卖花生,后天搭房子,他能形成什么经验?别忘了,只有今天的现代医学才有分科,中医基本上是没有分科大夫的。


中医是远古智慧文明留下的超科学,我们可以用背后的纯天然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接收宇宙能量,战胜疾病!

比西医高到不知道哪里去。西医简直开倒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