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当代的诗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高考不考作诗。

因为考研究生不考作诗。

因为考公务员不考作诗。

所以~

大概就是这样。


新诗批评界和你的观点恰好相反,批评家们担忧的是,现在年轻人的诗写得过于优秀和成熟了,直接从青涩步入圆滑,缺少了成长的过程。


写得出来,还越来越多呢


夜晚我把你的影子弄丢了

坐窗前看浓雾慢慢摸上来

听到有人喊你的名字

我从五楼下来跑到大街上

浓雾吞噬了整条街市

摸不著你的手和那颗梨花树

看不见行人和冰冷的月光

我闭上眼睛拚命向前奔跑

渐渐的我飘了起来

骑云直上千里寻你

山的这边和海的那边

都寻不见你的踪影

我写了一封情书

与蒲公英做个约定

待明天雾散种子成熟时

带上我的情书飞向遥远的你

随感而写,算不上诗歌,一些感悟罢了。


也能写出来,只是比例没年纪大的那么高。

诗是阅历,是对人生的沉淀,对生命的理解,是对灵魂的升华。


谢谢 @小青念经发大水 邀请我来答这种神经问题。

因为,问题包含主观判断。


有的。

在知乎上面我都看过不少,虽然邀请评价时我比较毒舌,但真的有不少好诗。

写诗最重要的是情感,情感浓烈,基本功扎实,就能有好诗。

可惜有人为了作诗而作,写出来的东西就很作,你说的好诗很少,大概就是看到了这种诗。


主观倾斜太厉害,你指的年轻人是80后?90后?还是00后?


年轻人缺乏人生阅历,写出来的东西难免不够深邃,年长者看不上,其实这里面也包含了我们年轻一代自己的三观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可这本身就是一种愁,不是吗?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人普遍比较功利,追求现实主义,对于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东西不闻不问,殊不知诗歌乃至诗词,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象征,我们这一代更是肩负传承的重任。现在也不乏推崇国学的,可人们看过、叹过就罢,谁还会去学习与深究?!

总而言之,有些人认为我们言而无物,而有的人则觉得与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我们不爱诗词和诗歌,只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热爱国学的我们只能感叹知音难觅、孤芳自赏,故有此现状。


不管是诗歌创作还是其他类型创作,他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还有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它所表达的思想。那些伟大作家的作品诗人的诗,都是在基于他们的经历所创作出来的。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当代大多数年轻人不具备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躁的世界里,首先年轻人就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其次对周围的一切不一定会抱有很深刻的感情,一个个都忙著赚钱,生存,有钱的忙著玩乐,享受,这样还怎么写诗呢

环境不同,社会情况不同,人生追求不同,所以很难写出来吧


你可能误解了什么。

当代写诗的人并不少,相反,是越来越多。

如果持有质疑,请多了解一下情况。


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读者太少,90后也在崛起中


诗歌创作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深入生活与自然的,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大可能写出富含哲理和深意的诗篇。


谢邀。恰恰相反。现在的问题是:好诗太多,而好读者太少。


为什么年轻人就得写出优秀的诗歌呢 。高考作文里面又不允许写诗歌。


在黑夜蝺蝺独行

用冷漠包裹脆弱

你伸出一只手,向我索要萤火

我却合掌请你,先嚼碎这生活

看科学跃进的时代人们如何惶然无措

道德分裂的场域又有何可诉说?

听清晨沸腾的汽笛吵醒异乡人的旧梦

谁在隐隐担忧著下个月的住所?

提防著线上线下无所不在的欺骗与险恶

焦虑于当年理想日渐埋藏于成山的表格

抬眼间光影闪烁,多巴胺喷涌成河

谁还记那张落满灰尘的书桌

那年夏夜你以为生命自得其所

不必思索,播种必然载满收获

当星辰隐退,日光炙烤起蝉鸣

你才恍然,这是时代的战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