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时间,吉利先后公布缤瑞和缤越,前者还在8月底上市了。一时间,缤字系家族就正式开始要冲锋陷阵。

从官方话术来看,两者均出自BMA架构。但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饰,我们可以看到缤瑞更多还是原来帝豪系列的一份子,事实上后来有人曝出了缤瑞的内部代号为FE-6。

这点几乎可以确认,缤瑞和博瑞GE采取了相同的公关做法。(前者因采用了与沃尔沃有关联的1.0T发动机而被说成基于BMA,后者则共享了1.5T+7DCT而被列为CMA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缤越是继博瑞GE后,第二款搭载1.5T+7DCT的吉利品牌车型,这足以看得出它们在吉利车系里的高定位。

正是这样,吉利今年参展的俄罗斯车展,带过去的两款新车也是它们俩。

嗯,我更愿将缤越看作BMA架构的首款车型。

不过从缤字系开始,吉利确实是要进一步开展新的玩法,很重要一点在于定价「高了」。

尽管缤瑞指导价为7.98-11.08万,但看到自动挡价格区间则要去到9.18万起,且其身材只为4680/1785/1460mm,2670mm轴距。

相比来看,帝豪GL自动挡起售价同样在9万多,但其尺寸要比缤瑞更大。

这么综合下来,实际缤瑞是没那么性价比了,且再参照轩逸、朗逸等合资A级车,可看到缤瑞和它们的尺寸已然不相上下,吉利这是在谨慎试探著市场反应。

同理,放到缤越也是一样的。

缤越:4330x1800x1609mm、2600mm轴距;

缤智:4294x1772x1605mm、2610mm轴距,差距已经再难称得上是「越级」

这也意味著,吉利已经开始逐渐摈弃自主品牌老一套的打法。

当然,这种变化目前只在尺寸方面比较明显,吉利在动力一项还是下足了力的。

如同领克02的做法一样,单纯直接比较动力配置,缤越的1.5T+7DCT与日系小型SUV比较起来始终要领先。至于配置,我想作为自主品牌,同样也不会让人失望,因此很难不让外界对缤越未来的市场表现看高一筹。

这样一种谨慎的品牌向上做法,个人认为是可取的。毕竟到今年为止,吉利销量仍能大幅增长,当中总会有可取的原因。

关联答案:杨文轩:如何评价吉利新车缤瑞?


「四个排气猛如虎,一问排量1.5「、」排气管个数比发动机缸数多「等等。

没错,以上网友调侃说的正是吉利缤越。不过,回归理性后,吉利缤越的产品力究竟怎么样?还得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小懂这边的评测团队已完成吉利缤越的全面测试,就来跟各位知友聊聊。首先声明一下,我们所测试的具体车型为缤越260T Battle版,官方指导价11.98万。

干货奉上:


性能测试

吉利缤越在宣传时自称为「钢炮型SUV」,那就先从性能聊起。

加速测试:

在基础性能测试中,它0-100公里/小时加速成绩为8.01秒,这个表现相对还是不错的。即使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和官方宣传的7.9秒也不相上下。进一步分析加速曲线可以发现,凭借较高的扭矩和相对轻巧的车身,初段就爆发出了强劲的动力。但7DCT变速箱2升3的换挡时间过长,有点拖后腿,且由于后悬偏软的调校,加上起步加速导致重心后移,加速初段有很明显的跳胎现象,建议日常使用避免全油。

制动测试:

而在制动方面,缤越的基础测试成绩为38.12m,成绩算是同级别中上水平。不过在基础测试和赛道中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热衰退,制动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麋鹿测试:

麋鹿测试中,缤越表现出了不错的底盘质感和车身跟随性,但让我们意外的是最终只拿到了66kph的麋鹿测试成绩。导致他没能更进一步的原因依然是由于ESP的调校,极限躲避过程中没有给车辆足够的帮助,主动降速效果欠佳。

赛道测试:

最终,缤越 260T Battle版的赛道的赛道圈速为1:32.32,这个成绩表现很一般,和仅和并不以性能见长的卡罗拉及凌派不相上下,因此我们认为,吉利缤越是一台动力强劲的家用小型SUV,加速强劲,底盘扎实,但明显的热衰退和电子系统的限制,让他并不太适合过于激烈的驾驶,但不影响他在赛道里依然充满乐趣。


空间表现:

对于小型SUV,最考验设计功底的其实是车内空间布局。缤越的长宽高分别为4330、1800和1609毫米,轴距为2600毫米,尺寸处在同级别中的主流水平。

经过实测,缤越的前后排头部最大空间分别达到了980毫米和920毫米。后排腿部空间最小为600毫米,最大则有930毫米。这几项核心数据,即便对比空间标杆XR–V,缤越也不落下风。在驾驶位调整到合适坐姿后,测试者依然能轻松地坐进后排,腿部还能留有活动空间,车顶也只是略微蹭著头发。后排地板凸起很小,也不会对乘坐造成影响。考虑到对于一般消费者,前后排都坐进1米88大高个实属小概率事件,实际使用时,缤越的乘坐空间已能足够让人满意。

缤越的车内储物空间也表现不错,除了常规的杯架、手套箱,USB介面等等,挡把下方还有专门掏空出一块置物区域。尽管每处的空间都不算大,但分门别类的设计,让你各种零零碎碎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不过在后备厢容积上,缤越就不太能占到便宜了,较大的车内空间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它的后备箱,宽度和高度都很一般,明显逊色于XR-V,满打满算,只能够放进一大一中两小共四个行李箱。日常使用问题不大,可如果有了婴儿车等大件杂物需要长期存放,空间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日常驾驶:

它的售价只有10万左右,以这个价格区间来判断,缤越的驾驶质感总体算得上优秀。毕竟搭载了三缸发动机,这辆车在冷车启动时确实有比较明显的抖动但随著水温上升和转速提升会明显好转。在城市低档位跟车的时候,一般的双离合可能在油门接合的一瞬间有些生涩,但缤越这台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衔接是比较顺滑的。在急加速过程中,它的升档速度并不是很快,2升3档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闯动。这辆车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架,日常驾驶时比较舒适。平时的一些小颠簸可以温和的过滤,当遇上减速带之类的大起伏,能感受到来自后悬的弹跳感,但相对比较很利落,没有多余的余震。

相对于扎实的底盘,转向手感其实不是特别清晰,旷量略大,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可能我们对于一台10万级小型SUV的要求有些苛刻了,整体来看,缤越是能很好的满足日常驾驶的。


油耗测试:

我们依然采用懂车帝标准油耗测试流程,从四海桥加满油,里程清零、设定好空调和驾驶模式,沿北京四环、三环各一圈,经阜石路驶上六环再转至八达岭高速,最终抵达八达岭机场附近的加油站再次补满油箱,得到实测综合油耗数据。

最终,我们用5小时零5分种走完了测试路线,表显总里程为202.1公里,其中城市工况112.8公里、平均时速30.1公里每小时,高速工况行驶90.2公里、平均时速67公里每小时。共花费104.57元,消耗92号汽油14.96升,实测综合油耗为7.4升每百公里。对于1.5T发动机这样的油耗表现有些偏高,再考虑到缤越的油箱容量只有45升,隔三差五去加油站应该是躲不开了。


总结:

对于缤越,「钢炮」二字言之过重,但作为一台可以同时满足」性能释放「和「便捷舒适」的入门级SUV,他已经有了别具一格标签。

以上就是小懂的回答了,若想了解更多车型的懂车评测,不妨关注小懂并翻看小懂的历史回答。


说起近几年成长最迅速的自主品牌,我觉得应该非吉利莫属,从收购沃尔沃到创立高端品牌领克,不仅在技术上突飞猛进,也做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产品。今天的主角缤越是吉利刚刚推出的小型SUV,诞生自吉利最新研发的BMA平台,用的是和领克一样的动力总成,光是看到这里,我就挺期待它的表现了。

我们此前对缤越已经做过不少报道了,包括静态体验和试驾感受。这次在北京拿到测试车,我们第一时间把它开到测试场,所以这是一篇刚刚出炉的抢先测试文章。

先从动力部分说起,缤越全系搭载的都是三缸发动机,分1.0T和1.5T两种。价格最低的1.0T发动机配6速手动变速箱,1.5T发动机配备的全部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

7挡双离合变速箱此前在领克03上的表现就相当不错,换挡逻辑清晰,升降挡速度都比较快,日常驾驶也很少出现顿挫,所以当相同的动力总成出现在缤越上,我也相信它的表现不会差。

0-100km/h加速测试:8.4秒

加速测试,关掉ESP,同时踩下刹车和油门,出于对双离合变速箱的保护,起步转速最高只能憋到2000转。松开刹车一瞬间有半秒的延迟,随即动力介入,随著发动机转速急速攀升,前轮有明显打滑。50-80km/h这段速度区间的加速势头很猛,超过80km/h之后小排量发动机高转疲软的现象开始显现,最终用时8.4秒破百。

吉利缤越 2019款 运动款 260T DCT Battle 0-100km/h加速测试

虽然比官方成绩慢了0.5秒,但就一台1.5T三缸发动机来说,能做出八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表现了。这台发动机的账面数据不错,实际测试中也表现的很强劲,特别是在80km/h以下的速度区间,还挺有推背感的。

驾驶缤越很容易上手,油门和方向盘都很轻,三缸发动机并不会如你想像的那样有扰人的震动,起步加速很轻快。7速双离合变速箱除了在以极低速度蠕行时会偶尔出现顿挫以外,其它大部分时间都表现的相当出色,降挡反应很积极,换挡逻辑基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悬架调校其实并没有完全向舒适性妥协,而是带有一定的韧性,它还有运动模式,开启之后油门反馈变得更灵敏,变速箱也更乐意降挡。犹如它的名字和定位一样,它底子里还透著一股运动劲儿,但其实我更喜欢用舒适模式开著它,轻盈的转向和油门、灵巧的加速,这台车给你营造的就是很舒适惬意的驾驶氛围。

100-0km/h制动测试:39.6米

吉利缤越 2019款 运动款 260T DCT Battle 100-0km/h制动测试

制动测试环节,这台车表现的中规中矩,100-0km/h制动最好成绩39.6米,刹车力度并不是很充分,给人的信心不强。制动时车身姿态前倾比较明显,同时还有小幅度的横向晃动。

如果不是非常仔细的观察,你不会觉得三缸发动机有什么异常的抖动,怠速情况下的噪音还能接受。行驶起来之后就完全察觉不到了,可以看到各个时速下的实测噪音值都在优秀范围内,整体来讲,缤越的隔音表现好于同级平均水平。

总结:

因为是抢先测试,所以我和缤越接触的时间不长。不过就今天的测试表现来说,它给我的印象非常不错,1.5T三缸发动机的表现依然让人满意,无论是动力输出还是抖动抑制。开起来也很有亲和力,各方面都让人觉得很舒服。

我们测试的这台顶配车型配备了主动刹车、并线辅助、L2级别的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360度全景影像、全景天窗、10.25英寸中控屏等等一系列的配置,但它的售价只有11.88万元,回过头再看看它各方面的表现,这很可能是吉利又一台爆款SUV。

更多有料的汽车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易车


从外观发布以来,凭借超高颜值,缤越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网红」属性。因此对于这款车的前景,在大多数人看来也几乎没有悬念——如同近期上市的每一款吉利新车一样,热销、甚至爆款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

按说,一款车能这样已经「够意思」了。然而在车云菌看来,这还不是缤越看点的全部。这款看起来级别不高的小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揭示了吉利新车策略的进一步演进。

定位从「自主一线高端」向「合资二线」的演进

我们先来看整个吉利(集团)的布局。高端的沃尔沃不必说了。中端的领克也站稳脚跟了,市场认同度超预期。关于领克的定位这里要说一下。从指导价看,好像它比一线合资便宜,但实际上你去看终端价,它的核心竞品其实已经是一线合资品牌了。这就是沃尔沃技术背书的威力。

然后再看吉利自己。吉利的成长历程车云菌无需赘述。用一句话浓缩:从博瑞开始,人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吉利。所谓全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向上走。

目前吉利属于「自主一线」可以说毫无争议。而吉利的新品,从所属细分来比较,它也基本上位居自主一线的高端这个细分层面(例如博越、帝豪GL等均是如此)。

而眼前这个缤越,则又有不同——它已不再简单只是「自主一线高端」这么简单了,它又在向上迈进一步,开始涉足到「二线合资」的领域。

车云菌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基于缤越不同以往的配备标准来判断的。

三大件决定论:缤越的定位思路与以往有所不同

我们常说买车核心要看三大件。这不一定能涵盖全部,但却可以看出端倪。理由很简单——用「高级」的三大件去开发一款「低级」车,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那么反过来,一款车的三大件如果很「高级」的话,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这款车不可能「低级」。

所以尽管缤越还没有正式上市,但我们仍然可以遵循这个逻辑对缤越的定位思路做一个预判。

CMA大家都知道了,吉利和沃尔沃合作开发的模块化平台。缤越呢,属于BMA下的首款SUV。怎么理解?可以说是思路相同,只是定位更低。也就是BMA相当于在CMA之下的更入门级的一个模块化平台。别看到「入门级」就摇头。要看它的开发思路,是「国际化」的。而且对应的缤越本身就是级别要低于XC40这类车的小型SUV。因此,这个逼格其实还是满满的。

平台之外更大的看点其实是动力总成。1.5TD+7速湿式双离合。这套组合的技术其实没必要多说,你只要知道它的来头就行——吉利沃尔沃联合开发,不光是领克02的主打动力,未来也将是沃尔沃中低级别车型的主打动力。

从这个开发背景的角度,国内市场自主圈里,唯一能与之对抗的机型只有上汽的那台1.5T(与通用合作开发)。不过从数据看,依然是吉利的这套组合占优(发动机130千瓦VS124千瓦;255牛米VS250牛米;变速器湿式VS干式)。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宝贝动力总成」,即便是上汽(自主品牌里定位也是高端的),也只「舍得」给荣威RX5、名爵HS这个级别的车用。像荣威RX3等,依然是无福消受。更别说其他自主品牌了。

在吉利家族内部也是如此。看上去比缤越要高一个级别、核心定位同样不低的博越,同样也无福消受这样的好动力。不要觉得博越是主打1.8T就感觉比缤越高级,它的1.8T无论血统、技术,乃至功率、扭矩,都是要逊于缤越的!

这么高逼格的东西用在缤越这么一款车长4.3米出头的小型SUV上,图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助力缤越「向上突破」。

缤越的整体竞争力:以绝对的高品质和高性能应对年轻人需求

牛逼动力车就一定牛逼吗?当然不是。但是你会认为以吉利开发产品的能力,会只动力牛逼而其他方面「一般般」吗?「均衡」、「匹配」是一辆车开发的一个最基本思路。换句话说,仅凭这个动力总成的配备,就已经基本确定了缤越的产品力——一定是超越所有现有自主小型SUV的。

其实这个也不用猜了,只要实车体验过缤越的都应该会认同这样的说法。内饰,应该没有争议吧?无论是设计布局、质感还是工艺,缤越都符合上面的那个说法。多媒体应用,也是绝对的强项,当然也是绝对的「年轻人」装备——可不光是屏幕大,界面、体验感、32G存储、支持4G、4核处理器,以及智能语音等等也都相当到位。

缤越在三大件之外的另一大看到就是L2级别智能驾驶。现阶段的智能驾驶,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从智能安全衍生过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沃尔沃在这方面一直是领先于全球的一个主要原因。基于此,缤越在这方面的领先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现款缤越都能配哪些?ICC智能领航、APA全自动智能泊车、AEB城市预碰撞安全、SLIF速度限制提醒、LDW车道偏离预警、BSD盲点检测、IHBC智能远近光控制系统、AEB-EP行人识别系统……

好吧,车云菌承认以上都是「抄资料」的。不过用官方说法也是为了更准确,因为缤越的很多这方面技术和常见技术还不完全一样。例如ICC智能领航,感觉像是自适应巡航吧?但它还可以在弯道半径大于250米的情况下跟车自动转弯

还有三大件的实际体验,也是杠杠的。加速性真的不含糊,而且日常的动力响应也相当到位,颇有点「小钢炮」的味道。

以上所有这些特点,刻意梳理一下不难看出——都是在取悦年轻人的需求。

结论:

缤越的三大件确实让人刮目相看。而从「配比」的角度,也不难看出缤越在产品定位思路上的一个细微变化——通过更好的整合旗下资源,让产品的定位进一步向上走。

吉利选择以缤越这么一个瞄准90后年轻人为目标群体的车型作为突破口显然也非常明智。由此我们也可以预见,缤越未来的成功将不只是一款车的成功这么简单,它对于吉利品牌成长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实车比图片漂亮的车不多,缤越是一个。

和美女帅哥一样,一台颜值普通的车,找好光线和角度的话,可以拍出很漂亮的照片;而一台本身就帅气的车,有点摄影功底的人,就可以轻易拍出大片。不管是哪一种,你被图片种草,然后抱著很高的期望去看实车,有点落差是正常的。

可有些车是反的。它们的照片让人难以接受,设计师好像在故意跟人过不去,可等到看实车时却眼前一亮,各种细节、质感更充分地展现出来,反而让人移不开视线。领克01就是这种。

缤越肯定不至于像01那么挑战审美,可我最初看到它的图片时,确实没有眼前一亮,甚至有点觉得吉利退步了。我之前最喜欢的吉利车型是帝豪GS,那款车的线条、造型流畅完美,几乎无可挑剔,所以我对更新的缤越自然有更高的期待,结果亮相之后,我失望了。

比如C柱的位置,缤越虽然在最后有收窄的设计,但悬浮式车顶早已烂大街,从图片来看,总觉得这个部位有点刻意,跟侧面整体并不是那么协调。

再比如车尾,中间连接两个尾灯的饰条有点太过粗壮,喧宾夺主,把车尾的视觉焦点都集中到了中间偏上的位置,显得不够沉稳。

就连它的前脸我也有意见,你看帝豪GS的设计多完美,引擎盖和整体车身一样型面圆润,中网和两个大灯搭配和谐,该直的直该弯的弯,看下来就好像标准答案一样让你挑不出毛病。

缤越就不一样了,引擎盖不是一个正常的曲线,而是两边大灯处下沉中间往上拱的线条,单看这个线条就让人不怎么舒服。

中网下面没有跟前保直接「接壤」,而是留了一条非常宽的沟,看不出它的什么用,设计师就是任性地把它放在这了。

总之,缤越的造型不是那种让人很放松,每个地方总要有一些不太和谐流畅的突兀设计,好像在故意宣示存在感。纵观吉利近几年的新产品,从博瑞到博越,到帝豪GS、帝豪GL乃至远景SUV、远景X3、X1等等,这种故意「找茬」的设计是从未有过的。

当然,设计师是不可能真的没事找茬的,看到缤越实车的第一眼,我对这台车的印象就瞬间改变了。

面对面看实车,和手机上看图片是不一样的,当你一步一步走近它,绕著它一点一点变换视角时,车子的型面在角度转变时的光线变化、细节处的光泽质感以及车子融入周围环境时的气息,都是图片甚至视频都无法完全记录、传递的。而当这些更丰富的细节呈现出来时,缤越真正的质感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放几张局部细节:

不面对面看,你很难感受得到黑色logo的光润和高档,以及中网里图案饰件的光泽;

碳纤维装饰不罕见,缤越运动版的后视镜上做出了很精细的纹路,条形转向灯里一格一格很有秩序,上边碳纤维装饰色泽暗沉、下面镀铬饰条和黑色烤漆光亮醒目;

圈LED大灯组,远看也不觉得有啥特别,近看才发现细节精美;

夸张的尾翼、黑亮的漆面,你知道是纯装饰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好看;

当然,还有这套华而不实但很漂亮的四排气和扩散器。

所以,看到实车之后,我脑子闪过的第一句话是:「这车比图片漂亮啊……」如果你看图片就喜欢缤越的话,那么实车效果肯定会更好;而如果你对图片无感,别急著否决它,店里去看看也依然有可能会被打动。

而来到车内之后,值得聊的细节就更多了。

首先,内饰整体布局是一套全新设计,悬浮式大尺寸横置中控屏是第一次出现在吉利车型上,其它从方向盘、空调出风口、换挡杆到按钮按键的设计,都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吉利上是新的,很多元素在其它品牌上也没有见到过。

先从中控屏说起,悬浮式屏幕的最大难题是边框的用料和做工,做得不好就会被骂成汽配风,缤越用了一套金属包边,面板上四周的边框也很均匀,所以质感并不掉价;

有了大屏幕,按键自然少了很多,但是屏幕下边依然保留了音量键和屏幕的开关键,空调系统在下方保留了旋钮和飞机舱式按键;

而与驾驶相关的一些常用操作,安置在了换挡杆旁边,整体算下来实体按键不算少,但几乎没有让你感觉多余的;

拉丝工业现在很流行,从豪车到家用车都在大量使用,缤越这方面质感也很不错,换挡杆旁边、中控台和车门内板都有出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台上,这一大块拉丝面板有比较复杂的型面变化,看起来有点沙丘脊线一样的效果,细细观察,会发现这块拉丝板从左到右、在脊线两边的曲面变化非常细腻,这是设计师故意给工程部「找茬」的行为,就是这一点,让我感觉缤越有明显的「过度设计」的现象。

所谓过度设计,就是在缤越本身的车型定位和价格区间里,原本不必要做一些过于复杂的材料或线面变化,虽然效果更好,但这是超过它的目标群体的预期的。仔细看的话,缤越车内过度设计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车门上的车窗控制按键,同价位最多在按键边缘加上镀铬饰条,缤越却把按键正面也做成了银色覆盖;

比如副驾驶的储物箱,这个不起眼的拉手装上了镀铬包边;

比如后视镜,以透明材质的包边营造了无边框的效果;

比如车灯和仪表盘的旋钮区,这么不起眼的地方,也设计了云纹和镀铬装饰;

还有车门拉手,避免复位时撞击声音太大,里面放了一个小小的垫子;

比如卡槽,功能性最好了,还要把造型做得更漂亮,哪怕这是在黑黢黢的很难被注意到的地方;

比如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了豪车上才用得上的金属边;

比如安全带卡扣的位置,GEELY的字样明显是专门设计过的,看到的时候就是会赏心悦目;

此外,很多小地方的处理,缤越也显示出了很强的原创性,例如两边的空调出风口,造型有点像一个怪物张开的大嘴:

杯架里用来固定的卡扣设计:

中间空调出风口的地方,把双闪灯按键做成了斜四边形,然后以出风口眼神出的饰条包裹起来:

还有中控台下边,不管是在正下方设储物格,还是侧面设储物槽,现在都不算少见,可缤越却创新性地把这两个地方打通了,USB插口在里面,手机就可以放在侧面槽里充电,更方便也更显眼。

数了一下,把换挡杆旁边的手机槽算进来,在前排两个座位一共有五个可以放手机的地方,就算前排两个人每人都是一手苹果一手安卓,也不用发愁放手机了。

最后说说空间。

缤越的空间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比博越略小,但是没有级别的差异,博越空间够用的,选缤越也不至于不够用,最终两款车如何选,空间不应该是一个主要的对比项。

至于动态,这次没有开,但据网上的信息,缤越会搭载源自沃尔沃的那台177马力的1.5T三缸发动机和7DCT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据说在8秒左右。在意动力、操控的话,15万以内的自主品牌SUV里,缤越应该是新的标杆了。

最后说两句

从博瑞、博越、帝豪GS到缤越,吉利的设计思路发生了明显变化,它不再努力去追求大众眼中那个完美的形象,而是有了自己的性格,还有自信把这种性格给表现出来。

以我之前最喜欢的帝豪GS为例,它代表的是迎合、乖巧,而缤越则是一种挑逗、活泼,贴一下最近的热点,可以说之前吉利的设计就像《如懿传》中的如懿,善解人意温婉大方,现在的缤越就像《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古灵精怪俏皮可爱,虽然没有高低之分,但后者某明显更有趣一些,而敢调皮作怪的,很明显要更自信些。

销量不济努力讨好市场的车企,当然不敢轻易冒险,稳重大方是最稳妥的方案,而销量已经封王的吉利,自然不缺自信的资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