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時間,吉利先後公佈繽瑞和繽越,前者還在8月底上市了。一時間,繽字系家族就正式開始要衝鋒陷陣。

從官方話術來看,兩者均出自BMA架構。但無論從外觀還是內飾,我們可以看到繽瑞更多還是原來帝豪系列的一份子,事實上後來有人曝出了繽瑞的內部代號為FE-6。

這點幾乎可以確認,繽瑞和博瑞GE採取了相同的公關做法。(前者因採用了與沃爾沃有關聯的1.0T發動機而被說成基於BMA,後者則共享了1.5T+7DCT而被列為CMA產物)

值得一提的是,繽越是繼博瑞GE後,第二款搭載1.5T+7DCT的吉利品牌車型,這足以看得出它們在吉利車系裡的高定位。

正是這樣,吉利今年參展的俄羅斯車展,帶過去的兩款新車也是它們倆。

嗯,我更願將繽越看作BMA架構的首款車型。

不過從繽字系開始,吉利確實是要進一步開展新的玩法,很重要一點在於定價「高了」。

儘管繽瑞指導價為7.98-11.08萬,但看到自動擋價格區間則要去到9.18萬起,且其身材只為4680/1785/1460mm,2670mm軸距。

相比來看,帝豪GL自動擋起售價同樣在9萬多,但其尺寸要比繽瑞更大。

這麼綜合下來,實際繽瑞是沒那麼性價比了,且再參照軒逸、朗逸等合資A級車,可看到繽瑞和它們的尺寸已然不相上下,吉利這是在謹慎試探著市場反應。

同理,放到繽越也是一樣的。

繽越:4330x1800x1609mm、2600mm軸距;

繽智:4294x1772x1605mm、2610mm軸距,差距已經再難稱得上是「越級」

這也意味著,吉利已經開始逐漸擯棄自主品牌老一套的打法。

當然,這種變化目前只在尺寸方面比較明顯,吉利在動力一項還是下足了力的。

如同領克02的做法一樣,單純直接比較動力配置,繽越的1.5T+7DCT與日系小型SUV比較起來始終要領先。至於配置,我想作為自主品牌,同樣也不會讓人失望,因此很難不讓外界對繽越未來的市場表現看高一籌。

這樣一種謹慎的品牌向上做法,個人認為是可取的。畢竟到今年為止,吉利銷量仍能大幅增長,當中總會有可取的原因。

關聯答案:楊文軒:如何評價吉利新車繽瑞?


「四個排氣猛如虎,一問排量1.5「、」排氣管個數比發動機缸數多「等等。

沒錯,以上網友調侃說的正是吉利繽越。不過,回歸理性後,吉利繽越的產品力究竟怎麼樣?還得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小懂這邊的評測團隊已完成吉利繽越的全面測試,就來跟各位知友聊聊。首先聲明一下,我們所測試的具體車型為繽越260T Battle版,官方指導價11.98萬。

乾貨奉上:


性能測試

吉利繽越在宣傳時自稱為「鋼炮型SUV」,那就先從性能聊起。

加速測試:

在基礎性能測試中,它0-100公里/小時加速成績為8.01秒,這個表現相對還是不錯的。即使在嚴酷的氣候條件下,和官方宣傳的7.9秒也不相上下。進一步分析加速曲線可以發現,憑藉較高的扭矩和相對輕巧的車身,初段就爆發出了強勁的動力。但7DCT變速箱2升3的換擋時間過長,有點拖後腿,且由於後懸偏軟的調校,加上起步加速導致重心後移,加速初段有很明顯的跳胎現象,建議日常使用避免全油。

制動測試:

而在制動方面,繽越的基礎測試成績為38.12m,成績算是同級別中上水平。不過在基礎測試和賽道中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熱衰退,制動的穩定性有待提高。

麋鹿測試:

麋鹿測試中,繽越表現出了不錯的底盤質感和車身跟隨性,但讓我們意外的是最終只拿到了66kph的麋鹿測試成績。導致他沒能更進一步的原因依然是由於ESP的調校,極限躲避過程中沒有給車輛足夠的幫助,主動降速效果欠佳。

賽道測試:

最終,繽越 260T Battle版的賽道的賽道圈速為1:32.32,這個成績表現很一般,和僅和並不以性能見長的卡羅拉及凌派不相上下,因此我們認為,吉利繽越是一臺動力強勁的家用小型SUV,加速強勁,底盤紮實,但明顯的熱衰退和電子系統的限制,讓他並不太適合過於激烈的駕駛,但不影響他在賽道里依然充滿樂趣。


空間表現:

對於小型SUV,最考驗設計功底的其實是車內空間佈局。繽越的長寬高分別為4330、1800和1609毫米,軸距為2600毫米,尺寸處在同級別中的主流水平。

經過實測,繽越的前後排頭部最大空間分別達到了980毫米和920毫米。後排腿部空間最小為600毫米,最大則有930毫米。這幾項核心數據,即便對比空間標杆XR–V,繽越也不落下風。在駕駛位調整到合適坐姿後,測試者依然能輕鬆地坐進後排,腿部還能留有活動空間,車頂也只是略微蹭著頭髮。後排地板凸起很小,也不會對乘坐造成影響。考慮到對於一般消費者,前後排都坐進1米88大高個實屬小概率事件,實際使用時,繽越的乘坐空間已能足夠讓人滿意。

繽越的車內儲物空間也表現不錯,除了常規的杯架、手套箱,USB介面等等,擋把下方還有專門掏空出一塊置物區域。儘管每處的空間都不算大,但分門別類的設計,讓你各種零零碎碎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不過在後備廂容積上,繽越就不太能佔到便宜了,較大的車內空間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它的後備箱,寬度和高度都很一般,明顯遜色於XR-V,滿打滿算,只能夠放進一大一中兩小共四個行李箱。日常使用問題不大,可如果有了嬰兒車等大件雜物需要長期存放,空間就有點捉襟見肘了。


日常駕駛:

它的售價只有10萬左右,以這個價格區間來判斷,繽越的駕駛質感總體算得上優秀。畢竟搭載了三缸發動機,這輛車在冷車啟動時確實有比較明顯的抖動但隨著水溫上升和轉速提升會明顯好轉。在城市低檔位跟車的時候,一般的雙離合可能在油門接合的一瞬間有些生澀,但繽越這臺雙離合變速箱的動力銜接是比較順滑的。在急加速過程中,它的升檔速度並不是很快,2升3檔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闖動。這輛車採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懸架,日常駕駛時比較舒適。平時的一些小顛簸可以溫和的過濾,當遇上減速帶之類的大起伏,能感受到來自後懸的彈跳感,但相對比較很利落,沒有多餘的餘震。

相對於紮實的底盤,轉向手感其實不是特別清晰,曠量略大,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可能我們對於一臺10萬級小型SUV的要求有些苛刻了,整體來看,繽越是能很好的滿足日常駕駛的。


油耗測試:

我們依然採用懂車帝標準油耗測試流程,從四海橋加滿油,里程清零、設定好空調和駕駛模式,沿北京四環、三環各一圈,經阜石路駛上六環再轉至八達嶺高速,最終抵達八達嶺機場附近的加油站再次補滿油箱,得到實測綜合油耗數據。

最終,我們用5小時零5分種走完了測試路線,表顯總里程為202.1公里,其中城市工況112.8公里、平均時速30.1公里每小時,高速工況行駛90.2公里、平均時速67公里每小時。共花費104.57元,消耗92號汽油14.96升,實測綜合油耗為7.4升每百公里。對於1.5T發動機這樣的油耗表現有些偏高,再考慮到繽越的油箱容量只有45升,隔三差五去加油站應該是躲不開了。


總結:

對於繽越,「鋼炮」二字言之過重,但作為一臺可以同時滿足」性能釋放「和「便捷舒適」的入門級SUV,他已經有了別具一格標籤。

以上就是小懂的回答了,若想了解更多車型的懂車評測,不妨關注小懂並翻看小懂的歷史回答。


說起近幾年成長最迅速的自主品牌,我覺得應該非吉利莫屬,從收購沃爾沃到創立高端品牌領克,不僅在技術上突飛猛進,也做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產品。今天的主角繽越是吉利剛剛推出的小型SUV,誕生自吉利最新研發的BMA平臺,用的是和領克一樣的動力總成,光是看到這裡,我就挺期待它的表現了。

我們此前對繽越已經做過不少報道了,包括靜態體驗和試駕感受。這次在北京拿到測試車,我們第一時間把它開到測試場,所以這是一篇剛剛出爐的搶先測試文章。

先從動力部分說起,繽越全系搭載的都是三缸發動機,分1.0T和1.5T兩種。價格最低的1.0T發動機配6速手動變速箱,1.5T發動機配備的全部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

7擋雙離合變速箱此前在領克03上的表現就相當不錯,換擋邏輯清晰,升降擋速度都比較快,日常駕駛也很少出現頓挫,所以當相同的動力總成出現在繽越上,我也相信它的表現不會差。

0-100km/h加速測試:8.4秒

加速測試,關掉ESP,同時踩下剎車和油門,出於對雙離合變速箱的保護,起步轉速最高只能憋到2000轉。鬆開剎車一瞬間有半秒的延遲,隨即動力介入,隨著發動機轉速急速攀升,前輪有明顯打滑。50-80km/h這段速度區間的加速勢頭很猛,超過80km/h之後小排量發動機高轉疲軟的現象開始顯現,最終用時8.4秒破百。

吉利繽越 2019款 運動款 260T DCT Battle 0-100km/h加速測試

雖然比官方成績慢了0.5秒,但就一臺1.5T三缸發動機來說,能做出八秒多的百公里加速已經算是很不錯的表現了。這臺發動機的賬面數據不錯,實際測試中也表現的很強勁,特別是在80km/h以下的速度區間,還挺有推背感的。

駕駛繽越很容易上手,油門和方向盤都很輕,三缸發動機並不會如你想像的那樣有擾人的震動,起步加速很輕快。7速雙離合變速箱除了在以極低速度蠕行時會偶爾出現頓挫以外,其它大部分時間都表現的相當出色,降擋反應很積極,換擋邏輯基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懸架調校其實並沒有完全向舒適性妥協,而是帶有一定的韌性,它還有運動模式,開啟之後油門反饋變得更靈敏,變速箱也更樂意降擋。猶如它的名字和定位一樣,它底子裏還透著一股運動勁兒,但其實我更喜歡用舒適模式開著它,輕盈的轉向和油門、靈巧的加速,這臺車給你營造的就是很舒適愜意的駕駛氛圍。

100-0km/h制動測試:39.6米

吉利繽越 2019款 運動款 260T DCT Battle 100-0km/h制動測試

制動測試環節,這臺車表現的中規中矩,100-0km/h制動最好成績39.6米,剎車力度並不是很充分,給人的信心不強。制動時車身姿態前傾比較明顯,同時還有小幅度的橫向晃動。

如果不是非常仔細的觀察,你不會覺得三缸發動機有什麼異常的抖動,怠速情況下的噪音還能接受。行駛起來之後就完全察覺不到了,可以看到各個時速下的實測噪音值都在優秀範圍內,整體來講,繽越的隔音表現好於同級平均水平。

總結:

因為是搶先測試,所以我和繽越接觸的時間不長。不過就今天的測試表現來說,它給我的印象非常不錯,1.5T三缸發動機的表現依然讓人滿意,無論是動力輸出還是抖動抑制。開起來也很有親和力,各方面都讓人覺得很舒服。

我們測試的這臺頂配車型配備了主動剎車、併線輔助、L2級別的自動駕駛、自適應巡航、360度全景影像、全景天窗、10.25英寸中控屏等等一系列的配置,但它的售價只有11.88萬元,回過頭再看看它各方面的表現,這很可能是吉利又一臺爆款SUV。

更多有料的汽車內容,請關注我們的知乎賬號:@易車


從外觀發布以來,憑藉超高顏值,繽越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網紅」屬性。因此對於這款車的前景,在大多數人看來也幾乎沒有懸念——如同近期上市的每一款吉利新車一樣,熱銷、甚至爆款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

按說,一款車能這樣已經「夠意思」了。然而在車雲菌看來,這還不是繽越看點的全部。這款看起來級別不高的小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揭示了吉利新車策略的進一步演進。

定位從「自主一線高端」向「合資二線」的演進

我們先來看整個吉利(集團)的佈局。高端的沃爾沃不必說了。中端的領克也站穩腳跟了,市場認同度超預期。關於領克的定位這裡要說一下。從指導價看,好像它比一線合資便宜,但實際上你去看終端價,它的核心競品其實已經是一線合資品牌了。這就是沃爾沃技術背書的威力。

然後再看吉利自己。吉利的成長曆程車雲菌無需贅述。用一句話濃縮:從博瑞開始,人們已經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吉利。所謂全新,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向上走。

目前吉利屬於「自主一線」可以說毫無爭議。而吉利的新品,從所屬細分來比較,它也基本上位居自主一線的高端這個細分層面(例如博越、帝豪GL等均是如此)。

而眼前這個繽越,則又有不同——它已不再簡單只是「自主一線高端」這麼簡單了,它又在向上邁進一步,開始涉足到「二線合資」的領域。

車雲菌之所以這麼說,完全是基於繽越不同以往的配備標準來判斷的。

三大件決定論:繽越的定位思路與以往有所不同

我們常說買車核心要看三大件。這不一定能涵蓋全部,但卻可以看出端倪。理由很簡單——用「高級」的三大件去開發一款「低級」車,這是違背市場規律的做法,那麼反過來,一款車的三大件如果很「高級」的話,基本上也就確定了這款車不可能「低級」。

所以儘管繽越還沒有正式上市,但我們仍然可以遵循這個邏輯對繽越的定位思路做一個預判。

CMA大家都知道了,吉利和沃爾沃合作開發的模塊化平臺。繽越呢,屬於BMA下的首款SUV。怎麼理解?可以說是思路相同,只是定位更低。也就是BMA相當於在CMA之下的更入門級的一個模塊化平臺。別看到「入門級」就搖頭。要看它的開發思路,是「國際化」的。而且對應的繽越本身就是級別要低於XC40這類車的小型SUV。因此,這個逼格其實還是滿滿的。

平臺之外更大的看點其實是動力總成。1.5TD+7速濕式雙離合。這套組合的技術其實沒必要多說,你只要知道它的來頭就行——吉利沃爾沃聯合開發,不光是領克02的主打動力,未來也將是沃爾沃中低級別車型的主打動力。

從這個開發背景的角度,國內市場自主圈裡,唯一能與之對抗的機型只有上汽的那臺1.5T(與通用合作開發)。不過從數據看,依然是吉利的這套組合佔優(發動機130千瓦VS124千瓦;255牛米VS250牛米;變速器濕式VS乾式)。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寶貝動力總成」,即便是上汽(自主品牌裏定位也是高端的),也只「捨得」給榮威RX5、名爵HS這個級別的車用。像榮威RX3等,依然是無福消受。更別說其他自主品牌了。

在吉利家族內部也是如此。看上去比繽越要高一個級別、核心定位同樣不低的博越,同樣也無福消受這樣的好動力。不要覺得博越是主打1.8T就感覺比繽越高級,它的1.8T無論血統、技術,乃至功率、扭矩,都是要遜於繽越的!

這麼高逼格的東西用在繽越這麼一款車長4.3米出頭的小型SUV上,圖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助力繽越「向上突破」。

繽越的整體競爭力:以絕對的高品質和高性能應對年輕人需求

牛逼動力車就一定牛逼嗎?當然不是。但是你會認為以吉利開發產品的能力,會只動力牛逼而其他方面「一般般」嗎?「均衡」、「匹配」是一輛車開發的一個最基本思路。換句話說,僅憑這個動力總成的配備,就已經基本確定了繽越的產品力——一定是超越所有現有自主小型SUV的。

其實這個也不用猜了,只要實車體驗過繽越的都應該會認同這樣的說法。內飾,應該沒有爭議吧?無論是設計佈局、質感還是工藝,繽越都符合上面的那個說法。多媒體應用,也是絕對的強項,當然也是絕對的「年輕人」裝備——可不光是屏幕大,界面、體驗感、32G存儲、支持4G、4核處理器,以及智能語音等等也都相當到位。

繽越在三大件之外的另一大看到就是L2級別智能駕駛。現階段的智能駕駛,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從智能安全衍生過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沃爾沃在這方面一直是領先於全球的一個主要原因。基於此,繽越在這方面的領先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現款繽越都能配哪些?ICC智能領航、APA全自動智能泊車、AEB城市預碰撞安全、SLIF速度限制提醒、LDW車道偏離預警、BSD盲點檢測、IHBC智能遠近光控制系統、AEB-EP行人識別系統……

好吧,車雲菌承認以上都是「抄資料」的。不過用官方說法也是為了更準確,因為繽越的很多這方面技術和常見技術還不完全一樣。例如ICC智能領航,感覺像是自適應巡航吧?但它還可以在彎道半徑大於250米的情況下跟車自動轉彎

還有三大件的實際體驗,也是槓槓的。加速性真的不含糊,而且日常的動力響應也相當到位,頗有點「小鋼炮」的味道。

以上所有這些特點,刻意梳理一下不難看出——都是在取悅年輕人的需求。

結論:

繽越的三大件確實讓人刮目相看。而從「配比」的角度,也不難看出繽越在產品定位思路上的一個細微變化——通過更好的整合旗下資源,讓產品的定位進一步向上走。

吉利選擇以繽越這麼一個瞄準90後年輕人為目標羣體的車型作為突破口顯然也非常明智。由此我們也可以預見,繽越未來的成功將不只是一款車的成功這麼簡單,它對於吉利品牌成長的價值同樣不可小覷。


實車比圖片漂亮的車不多,繽越是一個。

和美女帥哥一樣,一臺顏值普通的車,找好光線和角度的話,可以拍出很漂亮的照片;而一臺本身就帥氣的車,有點攝影功底的人,就可以輕易拍出大片。不管是哪一種,你被圖片種草,然後抱著很高的期望去看實車,有點落差是正常的。

可有些車是反的。它們的照片讓人難以接受,設計師好像在故意跟人過不去,可等到看實車時卻眼前一亮,各種細節、質感更充分地展現出來,反而讓人移不開視線。領克01就是這種。

繽越肯定不至於像01那麼挑戰審美,可我最初看到它的圖片時,確實沒有眼前一亮,甚至有點覺得吉利退步了。我之前最喜歡的吉利車型是帝豪GS,那款車的線條、造型流暢完美,幾乎無可挑剔,所以我對更新的繽越自然有更高的期待,結果亮相之後,我失望了。

比如C柱的位置,繽越雖然在最後有收窄的設計,但懸浮式車頂早已爛大街,從圖片來看,總覺得這個部位有點刻意,跟側面整體並不是那麼協調。

再比如車尾,中間連接兩個尾燈的飾條有點太過粗壯,喧賓奪主,把車尾的視覺焦點都集中到了中間偏上的位置,顯得不夠沉穩。

就連它的前臉我也有意見,你看帝豪GS的設計多完美,引擎蓋和整體車身一樣型面圓潤,中網和兩個大燈搭配和諧,該直的直該彎的彎,看下來就好像標準答案一樣讓你挑不出毛病。

繽越就不一樣了,引擎蓋不是一個正常的曲線,而是兩邊大燈處下沉中間往上拱的線條,單看這個線條就讓人不怎麼舒服。

中網下面沒有跟前保直接「接壤」,而是留了一條非常寬的溝,看不出它的什麼用,設計師就是任性地把它放在這了。

總之,繽越的造型不是那種讓人很放鬆,每個地方總要有一些不太和諧流暢的突兀設計,好像在故意宣示存在感。縱觀吉利近幾年的新產品,從博瑞到博越,到帝豪GS、帝豪GL乃至遠景SUV、遠景X3、X1等等,這種故意「找茬」的設計是從未有過的。

當然,設計師是不可能真的沒事找茬的,看到繽越實車的第一眼,我對這臺車的印象就瞬間改變了。

面對面看實車,和手機上看圖片是不一樣的,當你一步一步走近它,繞著它一點一點變換視角時,車子的型面在角度轉變時的光線變化、細節處的光澤質感以及車子融入周圍環境時的氣息,都是圖片甚至視頻都無法完全記錄、傳遞的。而當這些更豐富的細節呈現出來時,繽越真正的質感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放幾張局部細節:

不面對面看,你很難感受得到黑色logo的光潤和高檔,以及中網裡圖案飾件的光澤;

碳纖維裝飾不罕見,繽越運動版的後視鏡上做出了很精細的紋路,條形轉向燈裏一格一格很有秩序,上邊碳纖維裝飾色澤暗沉、下面鍍鉻飾條和黑色烤漆光亮醒目;

圈LED大燈組,遠看也不覺得有啥特別,近看才發現細節精美;

誇張的尾翼、黑亮的漆面,你知道是純裝飾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好看;

當然,還有這套華而不實但很漂亮的四排氣和擴散器。

所以,看到實車之後,我腦子閃過的第一句話是:「這車比圖片漂亮啊……」如果你看圖片就喜歡繽越的話,那麼實車效果肯定會更好;而如果你對圖片無感,別急著否決它,店裡去看看也依然有可能會被打動。

而來到車內之後,值得聊的細節就更多了。

首先,內飾整體佈局是一套全新設計,懸浮式大尺寸橫置中控屏是第一次出現在吉利車型上,其它從方向盤、空調出風口、換擋桿到按鈕按鍵的設計,都讓人耳目一新,不僅在吉利上是新的,很多元素在其它品牌上也沒有見到過。

先從中控屏說起,懸浮式屏幕的最大難題是邊框的用料和做工,做得不好就會被罵成汽配風,繽越用了一套金屬包邊,面板上四周的邊框也很均勻,所以質感並不掉價;

有了大屏幕,按鍵自然少了很多,但是屏幕下邊依然保留了音量鍵和屏幕的開關鍵,空調系統在下方保留了旋鈕和飛機艙式按鍵;

而與駕駛相關的一些常用操作,安置在了換擋桿旁邊,整體算下來實體按鍵不算少,但幾乎沒有讓你感覺多餘的;

拉絲工業現在很流行,從豪車到家用車都在大量使用,繽越這方面質感也很不錯,換擋桿旁邊、中控臺和車門內板都有出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控臺上,這一大塊拉絲面板有比較複雜的型面變化,看起來有點沙丘脊線一樣的效果,細細觀察,會發現這塊拉絲板從左到右、在脊線兩邊的曲面變化非常細膩,這是設計師故意給工程部「找茬」的行為,就是這一點,讓我感覺繽越有明顯的「過度設計」的現象。

所謂過度設計,就是在繽越本身的車型定位和價格區間裏,原本不必要做一些過於複雜的材料或線面變化,雖然效果更好,但這是超過它的目標羣體的預期的。仔細看的話,繽越車內過度設計的地方還有很多。

比如車門上的車窗控制按鍵,同價位最多在按鍵邊緣加上鍍鉻飾條,繽越卻把按鍵正面也做成了銀色覆蓋;

比如副駕駛的儲物箱,這個不起眼的拉手裝上了鍍鉻包邊;

比如後視鏡,以透明材質的包邊營造了無邊框的效果;

比如車燈和儀錶盤的旋鈕區,這麼不起眼的地方,也設計了雲紋和鍍鉻裝飾;

還有車門拉手,避免複位時撞擊聲音太大,裡面放了一個小小的墊子;

比如卡槽,功能性最好了,還要把造型做得更漂亮,哪怕這是在黑黢黢的很難被注意到的地方;

比如剎車和油門踏板,也用了豪車上才用得上的金屬邊;

比如安全帶卡扣的位置,GEELY的字樣明顯是專門設計過的,看到的時候就是會賞心悅目;

此外,很多小地方的處理,繽越也顯示出了很強的原創性,例如兩邊的空調出風口,造型有點像一個怪物張開的大嘴:

杯架裏用來固定的卡扣設計:

中間空調出風口的地方,把雙閃燈按鍵做成了斜四邊形,然後以出風口眼神出的飾條包裹起來:

還有中控臺下邊,不管是在正下方設儲物格,還是側面設儲物槽,現在都不算少見,可繽越卻創新性地把這兩個地方打通了,USB插口在裡面,手機就可以放在側面槽裏充電,更方便也更顯眼。

數了一下,把換擋桿旁邊的手機槽算進來,在前排兩個座位一共有五個可以放手機的地方,就算前排兩個人每人都是一手蘋果一手安卓,也不用發愁放手機了。

最後說說空間。

繽越的空間可以用一句話總結:比博越略小,但是沒有級別的差異,博越空間夠用的,選繽越也不至於不夠用,最終兩款車如何選,空間不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對比項。

至於動態,這次沒有開,但據網上的信息,繽越會搭載源自沃爾沃的那臺177馬力的1.5T三缸發動機和7DCT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據說在8秒左右。在意動力、操控的話,15萬以內的自主品牌SUV裏,繽越應該是新的標杆了。

最後說兩句

從博瑞、博越、帝豪GS到繽越,吉利的設計思路發生了明顯變化,它不再努力去追求大眾眼中那個完美的形象,而是有了自己的性格,還有自信把這種性格給表現出來。

以我之前最喜歡的帝豪GS為例,它代表的是迎合、乖巧,而繽越則是一種挑逗、活潑,貼一下最近的熱點,可以說之前吉利的設計就像《如懿傳》中的如懿,善解人意溫婉大方,現在的繽越就像《延禧攻略》裏的魏瓔珞,古靈精怪俏皮可愛,雖然沒有高低之分,但後者某明顯更有趣一些,而敢調皮作怪的,很明顯要更自信些。

銷量不濟努力討好市場的車企,當然不敢輕易冒險,穩重大方是最穩妥的方案,而銷量已經封王的吉利,自然不缺自信的資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