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海话「今朝个天气热煞脱人了」(暂且不论这种正字是否正确)写成「今朝个天气捏色特宁了」,(20190215补充:今朝、个、煞、脱这些冷门的正字姑且不算)明明是热,非要写捏,明明是人,非要写宁,(20190215补充:还有更典型的比如「上海」写「桑嘿」,「过去」写「古七」,反而更难读了)有些字甚至在方言中字音都不同。这样的写法可取吗?


如果有人教我怎么写是正确的,我愿意使用正确的文字


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是方言文教缺失的体现,是如今多数人惯有的想法,「汉字只能用普通话读」、「方言没有对应文字」。

网路上的「普通人」在表示方言的时候一般有两种选择,以普通话字音为基础的谐音字,一种是用汉语拼音标音,有时候搬用一些英语拼写。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很勉强,因为普通话音系和方言并不重合,哪怕是和普通话同属北京官话的怀承片,还有个?-声母。

即便是谐音字,同个方言区内的人「拼写」出来的不尽相同,甚至因为腔调不同,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谐音。这种不统一的用字,在不同人看来难易程度也不同,在网上经常被评论为「你方言不标准」。但是,谐音字又不是官方定的,何来标准,大多数方言也没有定标准音呢。

谐音字的使用者,忽视了「汉字不是表音文字」这一事实,拿汉字当拉丁字母使。不亦乐乎地创造各种谐音字表情包,有些地铁站甚至都贴满谐音字写的城市印象广告。

谐音字的泛滥,另一个原因是相对正确的字不普及,且其中有些字生僻难懂,如濌 t??阳平,在闽语莆仙话表示「堆叠」。给学习带来一定门槛,现在的人更愿意接受一些「快餐娱乐」,而不愿意看一篇长篇大论的文章或者方言词典去了解这些「天书」。

2019.5.8 查《汉语方言大字典》,t??本字应是「沓」。

方言正字最好的普及方法,可能就是借助流媒体了,比如正字科普视频,但也只有感兴趣的人才愿意看下去。让大多数人去接受,恐怕只有把它列为考试项目了。

相关回答

为什么方言正在消失,我们能做什么??

www.zhihu.com图标【科普】如何科学地为莆仙话标音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b23.tv图标

不可取,也无得办法。

群众并不会认识到「汉字的普通话读音与方言读音不是一一对应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是基础方言教育缺失所致,或者人口流动、网路流行词泛滥等原因。

一般情况我写方言都尽量用正字,实在无得正字的再用训字或者同音字,不得用那些怪眉怪眼的写法(比如我这段话完全是用方言写的),除非别个看不懂的时候再解释下或者换个普通话的说法。

虽然我一度很反感这种做法,但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汉字系统本身就缺乏一套精确的表音符号。强行拿一个音系(普通话)去套另一个音系(方言)像是照猫画虎,如果有像日语那种的假名系统,倒是有法用来表音了(拉丁字母显得违和,注音字母又太冗长)。而网路交流有时候也确实有表音的需求,这也实属无奈。


我们把这种称为"母语文盲状态"

只会听说,不会读写,年满十五周岁的,一般我们把这种称为"文盲"。

至于是不是母语,另外讨论。

开个玩笑。


这当然是不好的

汉字是音义兼备的文字,舍弃它的表义性而单取它的表音性,是对汉字的一种破坏,也提高了释读的难度。

就算是表音,也难以表达准确。表音一般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普通话音谐方言音,这两者的音系天差地别,自然难以表达准确。另一种是用已知的方言字去谐未知的字,但由于使用者水平的局限,也很难做到准确。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会两种方法混用,使之更难被读懂。

正字不会,写罗马字总行吧,大部分的方言都有自己的拼音方案,可惜绝大多数人只会普通话的,还是拼不准

因此我认为,方言进课堂最好的方式,就是教给人们本方言的正字及拼音方案,让他们对自己的母语至少有一种系统性的认识。

再提一次,像这种方法,底个老爷会保护伊考一百分呢

(无慈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