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做尽的满清伪政权,最后还出来个大忠臣张勋、康有为,汉朝四百年就没个忠于汉室的大军阀了?


东汉末年的汉阳太守、壮节侯傅燮就是「忠于汉室」的大臣啊!更重要的是,傅燮不仅是忠于汉室的大臣,甚至还可以说他的坚持对于华夏文明得以延续是有大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灵帝刘宏时,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等人带领羌胡多次作乱于凉州,于是当时的司徒崔烈就建议放弃凉州,汉灵帝刘宏也打算同意了,最后如果不是傅燮的坚持的话,那么凉州早就直接脱离东汉版图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当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时,安定人张轨也不可能被西晋朝廷任命为凉州刺史,建立「前凉」,为中州流民提供了避难所,更不会出现「河西文化」,甚至都不可能形成后面的「关陇贵族」,隋唐盛世能否出现都是未知数,凉州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不仅不可能成为中州流民的避难所之一,甚至还会成为最动乱的地区,所以可以说「傅燮勇敢顶撞崔烈,竭尽全力的保下凉州,并且在凉州战斗到最后一刻,让凉州人为其动容」的行为的确是于华夏民族有大功的,只不过这个曾经先后参与平定「黄巾大起义」,又在做汉阳太守时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名将被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忽略了而已,这就是东汉的忠臣。

1 、因为傅燮平定张角之乱有功,又上书建议汉灵帝刘宏要抑制宦官权利,所以他遭受宦官赵忠的排挤,更受到那些卖官鬻爵者的嘲笑:

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使臣身备𫓧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范晔《后汉书?傅燮列传》

2、因为凉州地区从东汉和熹太后邓绥执政时期开始,就不断爆发大规模的羌胡暴乱,尤其到了汉灵帝刘宏时期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司徒崔烈提议放弃凉州,许多人也赞同崔烈的观点。你想想,如果凉州真的脱离东汉了,那么必然直接被胡人完全控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被中州流民评价为「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的是「前凉」政权将不可能存在,如果凉州这块乐土不存在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形成河西文化,也不可能有关陇贵族的崛起,北魏汉化改革,甚至是隋唐盛世能否出现都是未知数,这对于华夏文明意味著什么,真的是不言而喻了:

后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征发天下。役赋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

「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耳,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宗世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帝以燮议。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为众议所归。〗――范晔《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

3、因为傅燮被东汉朝廷任命为汉阳太守后「善恤人,叛羌怀其恩化,并来降附,乃广开屯田,列置四十余营。」,所以凉州的局势好了很多。虽然如此,但是因为当时的凉州刺史耿鄙,以及他的部下程球治理凉州使用高压手段,虽然傅燮也劝说了,但是奈何耿鄙根本不听他的劝说:

使君统政日浅,人未知数。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今率不习之人,越大陇之阻,将十举十危,而贼闻大军将至,必万人一心。边兵多勇,其锋难当,而新合之众,上下未和,万一内变,虽悔无及。不若息军养德,明赏必罚。贼得宽挺,必谓我怯,群恶争势,其离可必。然后率已教之人,讨已离之贼,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为万全之福,而就必危之祸,窃为使君不取。

所以凉州刺史耿鄙的行为再次激起了羌胡暴乱,耿鄙、程球也很快被叛军杀死。因为傅燮是一个让凉州当地的不同民族的人都十分尊敬的太守,所以胡人不想杀他,想要劝他投降,虽然如此,但是傅燮还是死守汉阳到了最后一刻:

(傅燮的遗言)「……『圣达节,次守节』。且殷纣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

虽然傅燮最终被叛军杀死了,但是凉州却仍然属于东汉,于是当西晋永嘉之乱后的「神州陆沈」时期,以张轨、张骏、张重华、谢艾等人为代表的「前凉」朝廷仍然在西北地区顽强抵抗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不仅为背井离乡的中州流民提供了避难所,还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要知道唐高祖李渊的六世祖就是东晋末年的敦煌人,在凉州建立第二个汉人政权的「西凉武昭王李暠」啊!正因为如此,所以我说「东汉壮节侯傅燮不仅是忠于汉室的官员,还是一位为华夏文明得以延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英雄!」也不过分吧?


千古废物:吕布是否忠于汉室??

www.zhihu.com图标

蜀汉,就是一群不甘心汉室灭亡的人建立的。


谁能代表大汉?关二爷为啥要跟著皇叔而不是留在许都保护皇帝?


忠臣一大把啊。你要是说忠于汉室的军阀的话,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中的鲍信可以算一个吧。

董卓进京后,鲍信劝袁绍杀董卓,袁绍不敢,鲍信就弃官跑了,回老家征兵,为讨董做准备,大概征集了两万多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鲍信奋然起兵,而且是积极主战的一个。袁绍等人不敢出兵的时候,是鲍信跟随曹操进兵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击败,鲍信受伤,弟弟鲍韬阵亡。

之后群雄争霸,大部分人都看好有背景的袁绍,但是鲍信却觉得曹操是平定天下终结乱世的人,此后就跟随了曹操。后来阵亡,连遗体都没找到,曹操找人刻了个木头的,洒泪祭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