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事做盡的滿清偽政權,最後還出來個大忠臣張勳、康有為,漢朝四百年就沒個忠於漢室的大軍閥了?


東漢末年的漢陽太守、壯節侯傅燮就是「忠於漢室」的大臣啊!更重要的是,傅燮不僅是忠於漢室的大臣,甚至還可以說他的堅持對於華夏文明得以延續是有大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漢靈帝劉宏時,韓遂、邊章、北宮伯玉等人帶領羌胡多次作亂於涼州,於是當時的司徒崔烈就建議放棄涼州,漢靈帝劉宏也打算同意了,最後如果不是傅燮的堅持的話,那麼涼州早就直接脫離東漢版圖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當西晉王朝爆發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時,安定人張軌也不可能被西晉朝廷任命為涼州刺史,建立「前涼」,為中州流民提供了避難所,更不會出現「河西文化」,甚至都不可能形成後面的「關隴貴族」,隋唐盛世能否出現都是未知數,涼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不僅不可能成為中州流民的避難所之一,甚至還會成為最動亂的地區,所以可以說「傅燮勇敢頂撞崔烈,竭盡全力的保下涼州,並且在涼州戰鬥到最後一刻,讓涼州人為其動容」的行為的確是於華夏民族有大功的,只不過這個曾經先後參與平定「黃巾大起義」,又在做漢陽太守時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名將被喜歡三國歷史的人忽略了而已,這就是東漢的忠臣。

1 、因為傅燮平定張角之亂有功,又上書建議漢靈帝劉宏要抑制宦官權利,所以他遭受宦官趙忠的排擠,更受到那些賣官鬻爵者的嘲笑:

臣聞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興於內。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後用十六相。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也。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辭伐罪,始到潁川,戰無不克。黃巾雖盛,不足為廟堂憂也。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故閹豎弄權,忠臣不進。誠使張角梟夷,黃巾變服,臣之所憂,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辭飾說,共長虛偽。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舉,速行讒佞放殛之誅,則善人思進,姦凶自息。臣聞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盡其情?使臣身備鈇鉞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國之福也。〗――範曄《後漢書?傅燮列傳》

2、因為涼州地區從東漢和熹太后鄧綏執政時期開始,就不斷爆發大規模的羌胡暴亂,尤其到了漢靈帝劉宏時期就更加嚴重了,所以司徒崔烈提議放棄涼州,許多人也贊同崔烈的觀點。你想想,如果涼州真的脫離東漢了,那麼必然直接被胡人完全控制,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東晉十六國時期,被中州流民評價為「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的是「前涼」政權將不可能存在,如果涼州這塊樂土不存在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形成河西文化,也不可能有關隴貴族的崛起,北魏漢化改革,甚至是隋唐盛世能否出現都是未知數,這對於華夏文明意味著什麼,真的是不言而喻了:

後拜議郎。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隴右,徵發天下。役賦無已。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卿百官,烈堅執先議。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尚書郎楊贊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燮對曰:

「昔冒頓至逆也,樊噲為上將,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憤激思奮,未失人臣之節,顧計當從與不耳,季布猶曰「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籓衛。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右;宗世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內為之騷動,陛下臥不安寢。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裏之土,臣竊惑之。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之,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帝以燮議。由是朝廷重其方格,每公卿有缺,為眾議所歸。〗――範曄《後漢書?虞傅蓋臧列傳》

3、因為傅燮被東漢朝廷任命為漢陽太守後「善恤人,叛羌懷其恩化,並來降附,乃廣開屯田,列置四十餘營。」,所以涼州的局勢好了很多。雖然如此,但是因為當時的涼州刺史耿鄙,以及他的部下程球治理涼州使用高壓手段,雖然傅燮也勸說了,但是奈何耿鄙根本不聽他的勸說:

使君統政日淺,人未知數。孔子曰:「不教人戰,是謂棄之。」今率不習之人,越大隴之阻,將十舉十危,而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羣惡爭勢,其離可必。然後率已教之人,討已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今不為萬全之福,而就必危之禍,竊為使君不取。

所以涼州刺史耿鄙的行為再次激起了羌胡暴亂,耿鄙、程球也很快被叛軍殺死。因為傅燮是一個讓涼州當地的不同民族的人都十分尊敬的太守,所以胡人不想殺他,想要勸他投降,雖然如此,但是傅燮還是死守漢陽到了最後一刻:

(傅燮的遺言)「……『聖達節,次守節』。且殷紂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稱其賢。今朝廷不甚殷紂,吾德亦豈絕伯夷?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欲避其難乎?吾行何之,必死如此!……

雖然傅燮最終被叛軍殺死了,但是涼州卻仍然屬於東漢,於是當西晉永嘉之亂後的「神州陸沈」時期,以張軌、張駿、張重華、謝艾等人為代表的「前涼」朝廷仍然在西北地區頑強抵抗了半個世紀的時間,不僅為背井離鄉的中州流民提供了避難所,還為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要知道唐高祖李淵的六世祖就是東晉末年的敦煌人,在涼州建立第二個漢人政權的「西涼武昭王李暠」啊!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說「東漢壯節侯傅燮不僅是忠於漢室的官員,還是一位為華夏文明得以延續做出突出貢獻的大英雄!」也不過分吧?


千古廢物:呂布是否忠於漢室??

www.zhihu.com圖標

蜀漢,就是一羣不甘心漢室滅亡的人建立的。


誰能代表大漢?關二爺為啥要跟著皇叔而不是留在許都保護皇帝?


忠臣一大把啊。你要是說忠於漢室的軍閥的話,所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中的鮑信可以算一個吧。

董卓進京後,鮑信勸袁紹殺董卓,袁紹不敢,鮑信就棄官跑了,回老家徵兵,為討董做準備,大概徵集了兩萬多人。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鮑信奮然起兵,而且是積極主戰的一個。袁紹等人不敢出兵的時候,是鮑信跟隨曹操進兵滎陽,被董卓部將徐榮擊敗,鮑信受傷,弟弟鮑韜陣亡。

之後羣雄爭霸,大部分人都看好有背景的袁紹,但是鮑信卻覺得曹操是平定天下終結亂世的人,此後就跟隨了曹操。後來陣亡,連遺體都沒找到,曹操找人刻了個木頭的,灑淚祭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