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产业革命不是一拍脑门就发生的,需要几个先决条件。

1: 可以倾销工业产品的大规模市场。这一点中国历代王朝基本都满足1/3,丝绸茶叶瓷器的海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这些产品不太容易工厂化规模化,而且海外市场并不像殖民地一样可控。欧洲人感觉茶叶不够会在殖民地自己种,瓷器不够会自己研究烧。

2: 民间资本储备。这一点很多时代都满足。

3: 劳动力富余。英国的富余劳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羊毛制品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羊毛需求增加,耕地转牧场,富余农民进城成为工厂工人这一相辅相成的循环。因为1所以就算中国某地因灾情出现一批富余人口也没办法消化。

4: 经济活动的自由。只有限制少才能出现由资本驱动的产业进化。中国历史上海禁的时代可以忽略,就算不禁,各种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以及文化上对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蔑视都是障碍。

还有比较次要的煤炭等资源丰富(OK),金融市场发达(NG),科学知识普及(NG)等等。把这些条件都脑洞进去恐怕已经脱离现实到叫不叫中国不打紧了。


临高启明?


这种假设很无聊,说得好像搞工业革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信手拈来。

所有质疑当前中国道路的,本质上都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糊涂,工业革命的启动需要海量的资金和财富铺垫,根本就是一个人造工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只可能运行在这个彻底改变自然障碍的人造环境下。

造船业的发展改变了运输方式,让海洋这样一个天堑变成了通途,这是打开殖民贸易的关键。事实上造船业的发展也是西方吸取了中国的造船技术,比如指南针,比如水密隔舱,才能发展起来的。

但是大航海时代也只能给岛国机会,因为内陆交通要求小,打通海路就基本打通国内市场了,初期殖民贸易的规模也就够中型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这是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开启于英国。事实上,英国的地理位置到今天都是欧洲海运的关键节点。

有了英国的技术发展,特别是铁路技术,才打开大陆工业化的大门,因为打开大陆内部区域的物流,需要铁路这种大运能的交通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才有大陆型超大规模国家的工业化可能,比如美国,又比如中国。

中国做为一个东西南北纵深近五千公里的超大规模大陆型国家,光打通物流瓶颈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这个单项投资就是历朝历代王朝政府完全不可能负担的,即使有殖民地吸血财富加持都可能够呛。就这几十年基础设施建设展现的技术难度,中国光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基本就是二十一世纪最新的工程技术成果,而这背后是整个百年工业化过程中相关技术领域长期技术累积的成果,放在十八、十九世纪看,那是不可想像的。


地主:你看那些沙币,还用蒸汽机,让几十个下人做不就完了,管顿饭就行还省钱


那样的话现在世界上估计没有美国


可能全世界所有现代大城市的地标建筑都是八角形的,配水滴瓦当


我们虽然不是英国,但我大清也是第一梯队。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上的独立国家屈指可数……什么积贫积弱和百年屈辱史,那是对内宣传,国际上人家不一定承认。

我大清可不是弱鸡!!!?

%E3%80%901899%E5%B9%B4%E6%84%8F%E5%A4%A7%E5%88%A9%E5%BC%BA%E8%A1%8C%E7%A7%9F%E5%80%9F%E6%B5%99%E6%B1%9F%E4%B8%89%E9%97%A8%E6%B9%BE%E7%9A%84%E8%A6%81%E6%B1%82%E4%B8%BA%E4%BD%95%E8%A2%AB%E6%B8%85%E6%94%BF%E5%BA%9C%E5%BC%BA%E7%A1%AC%E6%8B%92%E7%BB%9D%E3%80%91https

义大利此举是在外交施压无果之后试图以武力威胁,然而义大利其实并不敢真的开战。义大利军舰见到清政府在三门湾及东南沿海增兵布防、严阵以待之后不得不将主力巡洋舰「马可·波罗」号撤出中国。萨尔瓦葛被迫把租借三门湾的要求降低到在中国沿海获得一个,但此时慈禧太后已完全看穿了义大利的实力,所以她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也不能给义大利人」。义大利因此不得不在1899年10月彻底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


考虑第四次工业革命吧!


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天朝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功,那么就会被大儒鄙视然后嘴死,技术失传或外流,然后西欧重新发现或者学会然后重启工业革命,吊打全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