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回答,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贴个图。19年数据拟合。

基尼系数最大的反大众直觉的老问题就是,它是居民当期收入。

富豪拥有的公司股权(包括家族避税慈善基金等)只要没有当期变现,就不对基尼系数产生影响。如果是刘强东那种只领1元年薪而发期权奖励这样的花招,那就更可恶了。

所以我倾向于北大的资产基尼系数0.73和统计局的当期收入基尼系数0.46都接近真实。但群众不喜欢。

基尼系数设计本身太古老(已经是80多年前的设计了),就有这样古怪的现象:

假如全国的富豪统统不避税,老老实实交一遍企业所得税,再分红,交一遍个人所得税。随著税收的社会福利再分配,社会会更公平,但是当期收入基尼系数反而会大大上升。

假如全国的富豪统统请专家帮忙进行高明的避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统统想办法避税成功。随著税收的收入再分配失灵,社会会极度不公平,但是当期收入基尼系数反而会大大下降。(典型例如美国)

把家族避税慈善基金等都算上,美国的财富基尼系数恐怕超过0.85。但是美国的当期收入基尼系数十分滑稽的维持在0.485。低于0.5属于社会比较公平,大家笑一笑就好了。


单独用来衡量国内财富分配的时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如果和别国对比的时候....印度的基尼系数都比中国低......


从专业角度来说,基尼系数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但是贫富差距不是「专业」,而是政治。

对于政治来说,要的就是情绪——有了情绪调动,就能动员舆论、动员群众,从而获得政治力量、权力或者利益。

所以当多数人都感觉不公平、贫富差距大的时候,大家需要一个发泄口,「基尼系数」以某种很「专业」「高大上」的印象成为大家的一个发泄口,从而迎合了大家的需求,还有什么「幸福指数」「宜居指数」「公平指数」等等,都是如此——群众宁愿相信这个数据是真的,宁愿相信这个「系数」或者「指数」。

先有了事实,再有感觉,最后寻求专业数据支持——这是很多时候人们思维过程。

一旦专业统计数据与人们的感觉不符合,要么怀疑数据,要么抛弃数据,而非修正自己的感觉。

所以,现实中,某个指数或者系数和大家的印象相差太远,大家的第一选择就是不相信。而某个数据和大家的印象很相似,那么人们往往毫不犹豫选择相信。

譬如中国的GDP或者人均GDP,就算再高,对于不少穷人来说也没有意义。所以穷人的态度就是「不要没有意义的GDP」。

譬如中国疫情数据,不少美国人选择不信,因为这和他们的一贯印象不一致。


答案中提到的那篇论文我现在没有找到,但方法和这一篇论文类似,介绍基尼系数分解,有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从知网上下来看看,免费的:

程永宏,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2007

我的观点和这篇文章出奇的一致,我怀疑我以前读过这篇文章……注意,这是07年的文章,今天的城乡差距相对于当时应当有了明显改善。(2007年时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3.3:1;2019年为2.6:1)

看到理性的答案获得高赞,十分欣慰。

基尼系数对中国完全适用,近两年基尼系数走高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的调整出现了挑战,主要表现为地区差距拉大。现在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一些人解读不合适,一是把地区、城乡差异歪曲为阶层差异;第二个是忽视经济体的大小区别,夸大问题的严重程度。

我读过一个CFPS的收入基尼系数分解的论文,好像就是人民大学参与这个调查的某个研究员写的。CFPS基尼系数0.55,城乡差距贡献了0.24,地区差距贡献了0.20。也就是说,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在于城乡不平等、地区不平等,而同一区域城市或乡村的居民之间的阶层差异是较小的。

2019年甘肃省的人均GDP约5000美元,江苏省18000美元,几乎是3.5倍,德国经济最不发达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人均2.9万美元,最发达的巴伐利亚州人均6.4万美元,两倍多一点;日本也是差不多这个差距。2000年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总体上来说是缩小的,即经济发达的地方增速低于经济欠发达的地方。但近两年出现了逆势,经济发达地区增长速度中规中矩,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反而增长得特别慢,拉大了地区差距。

我们还有历史上积累的城乡二元经济问题,乡村长期单向服务于城市:早期供应资金与廉价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中期供应廉价劳动力和缺少竞争的市场;现在则供应廉价土地和市场。在分配中,农村地区没有平等享受到发展利益,这集中表现在定价权上。一块地从集体所有转到国有,可能只有8800块钱一亩,但是国有土地一旦定为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或者商业用地,价格就翻了10倍不止。这个增值部分,正是发展的体现,却与农民无缘,都在城市居民间分配了。

这两个问题才是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键,而不是臆造出「阶级斗争」,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十八大时,中央针对我国发展的现状,直接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定义为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把不平衡放在不充分之前,表明的态度很明显了——就是要积极治理这两个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的好处。

问:基尼系数是否反映我国的社会不平等程度超过大多数国家?

答:我国体量巨大,人口巨多,进行跨国比较时必须考虑体量因素,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社会不平等程度还是较高的,这是新兴国家普遍出现的问题。以日本为例,日本基本没有城乡发展差距,经济最发达地区约是最不发达地区人均GDP的二倍(我国是3.5倍),不同行业之间收入也比较平均,它的社会不平等肯定是比我国好得多的。但是巴西、墨西哥的基尼系数也比我国低,这可能和体量有关,人家只有一两亿人。我认为,我国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一定显著高于日本、德国这些发达国家,但不会显著高于巴西、墨西哥这类新兴国家,也不会高于美国这种容忍贫富悬殊、甚至主动割裂社会阶层的国家。

问:你说阶层差距不大,我在广州、北京,人家三套房,每月出租房子,收入比我累死累活挣得都多,我一套房子,每月还要供五位数的房贷,这不是阶层差距吗?

答:这正是历史上的城乡、地区差距积累来的,人家是本地人,同样的积累,反映的价值不一样。同样的一个房子,在广州价值1000万,租金一月1万;在县城价值50万,租金1200;在县里的农村就是建筑成本价,也租不出去。

问:你说阶层差距不大,为什么马云那么有钱,我那么穷?为什么后浪们探索世界,我在搬砖掏粪?

答:你说的是极端值。就是欧美基尼系数最低的发达国家,普通年轻人也过不上「后浪」的生活。而且这种差距里面也有地区和城乡差异,中国的顶级富豪里,大多数都是发达的大城市出身,他们享有的创新创业条件比大部分中国人都要优越。目前中国的洋葱头型社会结构中,大部分人处于社会中下层,大多数人目前都是在「搬砖掏粪」。随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渐渐从「洋葱头」发展成「橄榄」,那时候大多数人就不用搬砖掏粪了。

洋葱头型社会结构(来自网路)

橄榄型社会结构(来自网路)

问:中国的基尼系数还会继续增长吗?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哪天能够解决?

答:历史证明在当前阶段实施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但把贫富差距降到较低的水平,同时又保证存在一定的差距,既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也能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2010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在下降,说明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改善;直到这两年出现了逆势增长,很可能和地区差异拉大有关。对于城乡差距,政府一直高度重视,2010年时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3.5倍,10年后的今天约是2.5倍,缩小城乡差距成效显著。但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似乎遇到了挑战,河南、贵州、四川起来了,黑龙江、吉林、山西又成为新的问题点,按下葫芦起了瓢。但就总体而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在不断改善的,我们有一个非常务实的政府,一直抓住问题穷追猛打,大家要有信心和耐心。


中国基尼系数比较高,应该是共识了;但在如此高的情况下,祖国还繁荣昌盛,那一定是基尼系数没有与时俱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非专业人士,但可以提供几个思路供各位专家参(xi)考(di):

1,人均基尼系数,中国并不高。一般来说,人口越多的国家基尼系数会高,这对人口多的国家不公平。所以中国算人均基尼系数的话,并不高的。

2,分地区,基尼系数不高。上海和甘肃合起来基尼系数高,但分开算,基尼系数不高。

3,分城乡,基尼系数不高。中国只有60%的人口在城市就业,单看城市的话,基尼系数不高的。

4,分贫富,基尼系数不高。把中国人分为贫穷/中产/富裕三大层次,每一层次内的贫富的基尼系数都不高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